查玲玉
摘 要: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不斷深入,高校在發揮自身優勢、優化產學研合作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上面臨新的機遇和發展局面,同時也暴露出高校普遍存在的認識不夠、創新能力不足、科研和產業結合不夠緊密、信息滯后、積極性不足等問題。為適應新時創新驅動發展的要求,高校應根據自身不足,從探索協同創新之路、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搭建產學研合作新平臺、培養創新人才、完善產學研合作管理和促進機制等方面不斷優化產學研合作。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協同創新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把科技創新放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高校擁有先進科學技術和優秀人才資源的雙重天然優勢,必須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整合自身學研優勢資源,優化產學研合作,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
1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高校產學研合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1.1 增強基礎領域研究和基礎學科建設,提高創新驅動力。
基礎領域的研究和基礎學科的建設,是一切創新產生的基礎,是創新發展的源泉和驅動力。高校兼具公益和學術特點,研究基礎領域、建設基礎學科,提高對社會共性技術問題的解決能力,積累創新源動力,是高校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同時要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推進交叉學術領域的研究,推動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打造行業標桿,解決突出問題。
1.2 推動創新主體互動,構建成果轉化通道
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三大主力軍,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做好三者之間的良好互通、資源共享,推動高校和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優勢互補。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學科和人才優勢,以產業化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著力構建學術成果向社會生產力轉化的新通道。
1.3 不斷深化創新教育體制,注重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培養
一切創新的主體都是人才資源,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最高陣地,要不斷深化創新教育,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體制,把創新意識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要加強教師隊伍人才建設,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形成不同層次、不同學科領域的創新培養團隊,提高高校創新內動力。
1.4 進行體制改革,激活創新動力
進行高校體制改革,激活廣大師生的創新動力。完善高校教師的績效評定管理辦法,加大創新項目、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的扶持力度。鼓勵廣大師生創新創業,引導扶持創新創業項目,讓廣大師生勇于創新,敢于創業。在高校內經營出創新人才不斷涌現,創業成果不斷實現的大好局面。
2 高校產學研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對產學研合作的認識不夠充分
目前高校很多管理層和科研工作者對高校的認識依然停留在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層面,對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高校在新時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應起的作用認識不夠;對產學研合作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中起到的作用認識不夠;對產學研合作在高校和社會的互動關系中的作用認識不夠。這些都導致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師對產學研合作缺乏足夠的重視,使產學研合作的實施困難重重。
2.2 原始創新能力不足
原始創新能力是人們在科學技術領域能動地進行的產生前所未有的價值成果的首創性活動,他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很多方面仍處于產業鏈的中下端,沒有掌握核心科技,處處受制于人。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搖籃,重大的、原始性的創新成果產量不足,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嚴重缺乏,創新成果達不到企業產業化需求。
2.3 學術成果轉化通道閉塞
高校管理層和老師仍然存在“重科研、輕應用”的陳舊觀念,很多科研成果僅僅停留在論文和學術報告的層面,沒有轉化成生產力在實際中應用。由于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啟動資金、平臺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有產學研合作意向的科研學者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種種困難。
2.4 信息溝通和對接機制不暢
由于競爭和保密的需要,高校很多科研項目一直處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這使得市場經濟的導向作用大大減弱。高校和企業、政府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對接機制,使很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因為沒有合作對象而無法實現產業化,很多有意向的企業也苦于缺乏技術和人才而無法開展。
2.5 缺乏激勵扶持機制
目前高校對教師的績效管理評定辦法主要以學術成果為主,包括發表學術論文、主持參加學術會議、參加科研項目等,這種管理評定辦法使很多科研學者更愿意將精力投入在縱向課題的研究上,遏制了科研學者參與橫向課題的積極性。
3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優化產學研合作路徑的建議
3.1 探索協同創新之路
高校的科研項目一直處在一種比較封閉的狀態,這樣不僅使得科研項目成功率大大下降,而且容易產生重復性工作造成國家資源浪費。協同創新是創新驅動發展下產學研結合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扭轉以前的思路,樹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意識;第二,加強高校內部、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鼓勵不同專業間的交流合作,促進高校之間優勢互補,鼓勵跨專業、跨院校組建創新團隊。最后,加強高校與企業、高校與政府之間的合作,以市場為導向,探索高校科研市場化道路。
3.2 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轉換思路,尋求新方式、新方法,取得新突破、新成果。首先,突出市場的導向作用,以需求引領發展,以市場刺激科技創新。第二,加強創新主體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政府之間的溝通,實現優勢互補,構建產學研合作新通道。第三,創新拓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式,探索技術轉讓、技術許可、應用推廣等新形式。第四,建立扶持激勵措施,提高科技轉移轉化在科研工作者績效考核管理中的比重,將科研工作者工作重心向產學研合作的方向偏移。
3.3 搭建產學研合作新平臺
高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高校、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共建產學研合作新平臺,高校提供技術和人才,企業提供資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產業孵化園等,尋找產學研結合的新出路。
3.4 培養創新人才
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最高陣地的指導作用,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首先,組建具有創新精神的師資團隊,通過人才引進、培養扶持等方式組建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著眼前沿的高精尖人才。其次,鼓勵學生創新創業,開展創新創業產學研結合課程、講座、專題討論會,建立保護扶持機制,為產學研合作提供充足人才資源。
3.5 完善產學研合作管理和促進機制
首先,高校應進一步提高對產學研合作的認識,將產學研結合作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貫徹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第二,改進科研工作者績效考核管理辦法,提高產學研結合在教師職稱評定、考核評價中所占比重。第三,建立高校與高校、高校與企業、高校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與人才隊伍同企業的技術難題、人才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規對接,真正實現產學研的合作順暢。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Z].2016.
[2]馮榮凱,尹博,夏茂森. 遼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情況及對策分析[J].遼寧經濟,2014(10):26-28.
[3]賈偉. 基于產業集群的特色型大學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6.
[4]馮丹. 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提升科技創新驅動能力的建議[J].楚天主人,2014(4):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