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茜
摘 要:鑒于現階段我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不佳的局面,本文將參考相關資料著重分析和探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并提出可行性意見,希望對于提高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金融教學;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我國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深受影響,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這使其對國際化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但對我國高校金融教學實際情況予以分析,發現人才培養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對此,應當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積極推進金融教學改革,提高金融教學的有效性,良好的教授和培養學生,促使其逐漸成為優秀的、專業的高層次金融人才。
一、金融人才內涵與素質分析
改革開放40年至今,我國金融行業發展良好,資源配置逐漸區域市場化,各種金融創新活動不斷開展,這對于未來金融行業逐漸與國際接軌創造條件。當然,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的,離不開優秀的、專業的金融人才的支持。而這里所說的金融人才是指具有較強競爭能力、較強心理素質,扎實的實踐能力、理論基礎,精通金融運作機制及金融規律的國際化應用型金融人才。為此,高校在對金融專業學生予以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即: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職業操守、道德素養;還要根據崗位用人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金融意識及競爭意識;還要業務運作需要,注重培養學生過硬的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判斷能力及觀察能力等[1]。總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應當跟進時代發展、社會發展及金融行業發展步伐,制定可行性的人才培養計劃,良好的教授和培養金融專業學生,使之逐漸成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需要的高層次金融人才。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人才培養現狀的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必然的情況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必然要有所準備,挑起建設國家和發展國家的大梁。而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的,高校應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對金融人才需求實際情況,進而積極引用先進技術來優化調整金融專業教學,以便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學生,促使學生逐漸成具有時代精神、創新意識及競爭意識的高層次金融人才。但深入到現實層面,對近些年我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實際情況予以分析,發現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不佳。經過進一步分析,確定主要是受以下問題影響所致。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時代不斷進步,社會不斷發展,金融行業不斷變化,對金融人才需求情況也有所改變,所以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應當通過一系列的調查或者其他方式來了解企業及社會對金融人才需求情況,明確現階段人才培養的重點,進而科學、合理的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以便金融專業教育教學能夠針對性的展開,逐漸將學生培養成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需要的優秀的金融人才。但立足于現實層面,對現階段我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實際情況予以分析,發現諸多高校依舊以培養宏觀管理型人才為目標,這與現階段社會所需要的具備金融微觀技術與宏觀管理的高層次金融人才不符,這就使得學生畢業后難以滿足企業及社會用人要求,相應的企業及社會用人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學生未來發展也深受影響[2]。
(二)人才培養方式缺少層次
造成現階段金融人才培養不佳的另一個原因是人才培養方式缺少層次。也就是伴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及技能較強這一方面,還要求金融人才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及競爭意識;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應變能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等;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職業操守等。基于此,對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實際情況予以審視和分析,發現現階段諸多高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尚不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與此同時也沒有從多角度來合理規劃設計金融專業教學內容,導致金融專業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對學生基本能力、綜合素質、時代精神等方面的培養,這就很容易造成學生與社會發展脫節。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研究
面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不佳的局面,應當探究行之有效措施來促進金融教學改革,以便金融教學活動能夠良好展開,有效的教授和培養學生,促使學生逐漸成為企業、社會及國家需求的高層次金融人才。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參考相關資料并總結自身工作經驗,提出的建議是:
(一)轉變人才培養思路
從我國的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來看,不論是哪一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在人才培養思維上科學正確,只有人才培養思維正確才可以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高效,也是保證培養效率的關鍵。基于此,在促進高校金融教育改革之際,應先注重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合理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高校領導應當組織相關負責人深入到市場環境之中,對金融市場中人才需求實際情況予以了解,根據市場需求及發展態勢來分析金融人才培養關鍵,進而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再結合本校教學特點,合理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理論基礎扎實、基本能力較強、時代精神較高、綜合素質較高的高層次金融人才。如此勢必能夠為金融教學改革指明方向[43]。
(二)優化設置課程內容
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金融教學質量高低,間接影響人才培養計劃能否實現。基于此,在金融教學改革之際還要注意優化設置金融專業課程,以便建立完善的金融理論體系。 具體的做法是對金融市場運行實際情況及企業相關崗位運作實際情況予以分析,進而明確金融人才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以此為依據對高校金融專業課程予以合理的規劃和調整,提高金融專業課程的可行性。例如所設置的《金融學》課程,第一篇內容為貨幣、信用與金融;第二篇為金融中介與金融市場;第三篇為貨幣均衡與宏觀政策;第四篇為金融運行的微觀機制;第五篇為金融發展與穩定機制等等,如此能夠詳細的講授學生金融基礎知識,同時討論當前金融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阻礙,提出可行性意見與建議,這促進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運行現狀有所幫助。
(三)注重實踐教學作用
鑒于我國對國際化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比較迫切的情況,高校不僅要合理設置金融專業課程,良好的展開理論教學,還要正確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優化設置實踐教學活動,以便促進學生基本能力、綜合素質、時代精神等方面的提升。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宣傳,積極探尋可行性的教學模式,優化調整實踐教學;另一方面,要求教師根據人才培養計劃及學生實際情況,規劃設計實踐教學活動,如模擬職業場景,設置相關崗位及崗位工作任務,引導學生融入到場景之中,選擇適合的崗位,運用自身所學知識來執行工作任務,如此不僅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專業知識,還能鍛煉學生金融實踐操作能力[4]。
結束語:
經過本文一系列分析,確定伴隨著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的改變,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改變,所以高校以往所展開的人才培養計劃越來越不適用。對此,應當通過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優化設置課程內容、注重實踐教學作用等做法來促進金融教學改革,更加科學合理的培養金融人才,使之滿足企業、社會,乃至國家的用人需求。
參考文獻:
[1]楊小花,錢曼麗.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特色應用型 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以武漢學院為例[J].中國科技投資,2018(2):5-6.
[2]戴序,范紅娟.基于國際行業標準的卓越金融人才培養研究[J].時代金融(中旬),2017(9):275-276.
[3]劉香,王玉忠,吳治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金融教學改革[J].世紀橋,2014(4):68-69,96.
[4]王賽芝.緊扣“市場需求”和“學生需求”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探索——以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7(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