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確
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學校學生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它推動著中職學生在職業道路上長遠前行。學校要立足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出職業生涯,中職學生就能在現實的社會環境里放飛希望,找到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主要闡述了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校中為什么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在實施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使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好地發揮它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效性
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簡單而言,就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生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并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并落實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其內容主要包括:職業生涯定向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了解社會,通過對經濟與人才市場發展的預測,確立自我職業生涯理想、職業生涯發展領域,在學業當中具體按照所設計的規劃實施和調整、完善等。
2 對中職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
2.1.有利于幫助學生清醒地認識自我
不少職高生在職校時覺得自己是被淘汰或被遺棄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將來沒有出息,不像普高生一樣可以考大學,在事業上也難有作為,因而往往表現得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對自我認識的問題更是從來沒有認真地思考過,他們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想怎么樣?適合做什么工作?有哪些優勢與不足?而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使他們清晰、真實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能力以及現在的自己與職業從業者要求之間的差異,掌握基本的調適方法和技巧,使他們科學合理地認識自我,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勇于面對社會的殘酷,調適自己,適應社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個人職業的人生發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2.2.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確立人生目標
大家知道,中職學校的學生成分非常復雜,他們當中有參加普高考試失利,無奈之下才選擇就讀的;有自己本身不想讀,但迫于家長的壓力而來學校的;還有一部分是抱著讀中職沒有考試壓力的想法才來的。而對他們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恰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他們盡快地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學會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在學業中切實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為自己將來的就業謀生和成就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3.有利于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應對目前緊張的就業形勢
綜合素質是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有機結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補充。它向學生展示了職業生涯發展形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身條件和發展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涯道路,確定生涯目標和規劃人生的發展歷程,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生涯發展所需的各種素質和條件,并及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和彌補,它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這在無形中就增強了中職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是促進個人核心競爭力構建的方向性因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綜合素質也就相應地提高了。這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無疑對中職生是有利的。
3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3.1以職業理想為導向,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馬克思有關人的本質的觀點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經典論述強調了人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職業理想是個人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向往和追求,是職業生涯發展的動力。職業生涯規劃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成功的第一步,是樹立正確職業理想的關鍵。大力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正確實現自我的認識,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樹立自信心,調整職業理想,充分展示自身能力與價值,找到社會需要的最佳結合點,才能珍惜現在,展望未來,才能不斷完善自我,確立明確的目標。
3.2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期望教育。
職業期望是學生對自我所從事職業的一種預期,也是人們選擇職業的依據,屬于個性傾向性的范疇,是職業價值觀的外化,也是個體人生觀、世界觀的折射。中職生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就是要對中職生開展科學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教育。對中職生進行擇業價值取向的引導和正確成才意識的指導,加強中職生職業期望值教育,在職業選擇中既要滿足自我的需求,又要滿足社會的需求,把個人意愿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艱苦創業精神,調整過高的期望值,理性地審視自己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3.3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適應。
社會的能力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而職業道德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在中職生的職業準備階段顯得尤其重要,應引起高度重視。《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因此,要緊抓學生的專業學習,緊密聯系未來將從事職業的道德規范,通過外部的灌輸教育、訓練和內部的自覺修養,使中職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職業道德情感和職業道德行為。要培養中職生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精神,提高身體素質,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3.4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注重對課程教學方法、評價方式進行改革
(1)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主要是改革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知識在黑板上寫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去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圖片、音像資料等,注重實踐性,盡量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生的實踐實習聯系起來,并盡可能采取以活動體驗為主的教學模式。根據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具體內容,可有針對性地采取學生自主探究、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行動體驗法、教學調查法等教學方法。如,本人在講授第十一課“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時,就采取了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準備了一些礦泉水瓶、卡紙等材料,給學生創設創業的情境,通過自身創作出的作品并對此進行推銷,使學生掌握了創業的一些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求,學生反應比較好,參與的熱情性比較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改革傳統的評價模式。對本課程的考核,要改變過去那種只重視對課程基本知識的考核這種終結性評價的片面做法,從以考試評價為主轉向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書的質量,與學生具體踐行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在其實施過程中,還應樹立系統觀,以學校為核心,整合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力量,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才能保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高效率地開展。
參考文獻:
[1]陳濟.職業生涯規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09.
[2]羅亞利,張常潔.談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圈,2007(11).
[3]王中,顧建軍.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課程實施的思考,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02).
[4]龔良泉.構筑職業藍圖,描繪發展前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教育的初學構想,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