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探索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已成為重要時代課題。本文結合當前大數據時代要求,充分分析實踐中的突顯問題,探索以創新發展理念指引改革發展,豐富教育方式,增強教育效果。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創新發展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時代為導向。伴隨社會科技迅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大數據”時代,探索以創新發展理念指引大學生思想發展和道德提升,是新時期該工作的新方向和著力點。
一、創新發展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發展理念”是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充分認識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正確把握,表達了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我國社會發展思路、改革抓手和建設重心,具有戰略指導性意義。值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科創立發展30余載之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理論和實踐雙方面變革,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沖擊下,新問題逐步凸顯。將創新發展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既是該學科深化領會發展觀念的有益嘗試,又是踐行創新發展對教育的實踐探索,豐富了學科方法論,又提升了理論的實踐應用性。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創新”難題
伴隨數據時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實踐指南,是有效解決凸顯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課堂效果良莠不齊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活躍,追求技術進步,忽視課堂知識吸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學習動力不足,教學效果良莠不齊,從側面反映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著力深化科技應用,發揮“創新發展”魅力,采取科技手段,調動思想理論課堂參與度,是當務之急,亟需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二)實踐育人手段固化、創新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優勢在于具有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但由于諸多原因,上述“第二課堂”效果差強人意,技能與思想不平衡,突出表現為手段僵硬、創新匱乏,缺乏合理引導和改善,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領域。
(三)改革發展面臨市場經濟挑戰
黨的十九大強調理論自覺和文化自信,由于文化市場的自發性與大眾傳媒的商業險,身處市場化大潮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的面臨來自市場經濟的挑戰,帶來了經濟不良影響和負面效應,思想引領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價值觀引導受到質疑。
(四)教育現狀與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存在差距
大數據時代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基于互聯網開放、虛擬、隱蔽等特征,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生態已然變化,“雜質”較多的網絡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功能,同時也出現大數據正能量被“弱化”。
三、以大數據為依托,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充分適應大數據時代特征,發揮創新思維,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以科技豐富思政教學“第一課堂”,以新技術帶動實踐活動“第二課堂”,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
(一)以“創新發展”為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效果
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時代優勢,將很多大學生眼里枯燥無聊而又非專業課程的“思政課”轉化以生動形象、喜聞樂見的故事、人物傳記,著力搭建微課堂;改變傳統“填鴨式”教育模式,鼓勵社會民眾,尤其是青年學生 “參與到變革現實的實踐之中”,在實踐中獲取激發民眾創新欲望與創造能力的靈感與機遇。
創新也體現在“因材施教”上,強化思想引領與專業教學的有機結合,開展“課程思政”,以新思路帶動思想引領與專業技能的有機融合,分門別類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如醫德教育、會計誠信教育等。
(二)以“創新發展”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活動、實踐教學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陣營,針對當前出現的諸如形式僵化、內容枯燥等問題,必須堅持以創新發展為指引,調動大學生參與積極性,以趣味性強、互動性佳、育人效果優的校園文體活動為載體,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以科技手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建更為先進的實踐活動平臺,以多媒體視頻、圖片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黨團知識介紹、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專業介紹、學業指導等,將德育工作細化入學生生活,將使教育效果提升到嶄新的層面。
(三)彰顯大數據時代優勢,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
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著力構建一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題移動互聯網平臺,引領思政“微時代”。構建“掌上思政微信公眾平臺”,從實踐上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平、快”發展,提升其時效性。
另外,建立微信平臺,強化跟蹤機制,對大學生關注的重點熱點予以跟蹤,提升教育時效性。將日益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微課和黨團微課搭建于微信平臺和網絡平臺,促進思想政治理論微課的發展,又實現“掌上學習”的目的,具有較強實踐性,既是對網絡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應用,又進一步探索了科學合理發展了微信等新媒體與教育結合的途徑,極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發揮大數據優勢,引領思想教育“微時代”,發揮移動終端快捷、方便、準確的特點,將微信平臺的便利引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將極大提升工作實效性,提供更準確的數據,以便于教育者對學生思想意識、心理狀態、學業壓力等情況的了解和掌握,及時開展相應工作。注重指導與監管并重,促使大學生合理、有節制地使用網絡新媒體工具,發揮微信平臺的巨大優勢。制定規范化的運營制度和靈活的項目化管理方法,依托網絡平臺和工具,應用項目化的管理方法在學生中開展“給輔導員的一封信”、“班級文化建設”、“寢室文化展示”等活動,提高活動效率和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子祥,余姣. 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革及對策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2) 。
[2]李懷杰,夏虎.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5)。
[3]胡縱宇,黃麗亞. 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應對[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4(13)
作者簡介:
史恒(1986.05-) 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研究系科研項目“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與時效性提升探究”(編號2017kyxm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