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雨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及其創業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內涵有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模式的探索。高職院校應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借助多種競賽平臺、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從而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前言
我國《教育法》明確指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要教育任務就是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作為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國家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1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標與意義
1.1轉變就業觀念,滿足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就業問題的主要矛盾在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脫節。高職院校只有在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才能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生在學習創業過程中會更加極積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更快、更準地把握市場動向。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不僅解決了自身就業問題,而且還能提供他人就業機會,產生倍增效應。可見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企業、學生和學校三方受益,企業能夠招聘到所需的技術人才,學生能應聘到心儀的就業崗位,學校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1.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個人價值
創業是最極積、最主動的就業,當學生具有了創新創業意識,學生的一切學習行為就有了明確的針對性。通過創新創業學習過程,學生可以感受到市場的機遇和挑戰,積累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在創新創業實習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讓他們感知變化的市場,學會克服重重困難,迎接各種挑戰,積累自己的人生經驗,發揮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經過創新創業培養過的學生不僅可以把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應用到生產實踐之中,而且還可以促進新技術的開發、應用,甚至實現先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市場經濟振興和催生嶄新的行業。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也能夠為學生日后成功創業奠定一定基礎,是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獲得自身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1.3有效地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科學的發展
樹立高職院校創新辦學理念,完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現代新職業的特點、推進高職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2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分析
2.1創新創業理念缺失
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仍是當前大多數學生和家庭的追求目標,整個社會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從學校層面看,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各個高校對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但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并存在一些誤區。
2.2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沒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育教學體系或流于形式,更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大部分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大多以社團、講座等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未能將其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與學科專業教育脫節。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離不開科學知識、人文知識所內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也不能獨立于專業教育單獨開展,因此必須改革現行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2.3創新創業教育受眾少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活動較少,部分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活動均以創新創業比賽、創業園、創業社團為主,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參與其中,大部分學生僅在就業類課程上接觸到有限的創業知識,沒有機會真正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
2.4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創新能力培養
高職院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灌輸式的教學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現象仍然嚴重。一般是教師課前精心設計好教學流程,課堂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自己探索、創造創新、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在此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都嚴重缺乏。
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途徑分析
3.1注重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業理念的校園氛圍
高職院校學生多數在中學階段不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也不是善于自覺學習和創新思維的群體,高考的分數層次造成他們會產生一定的失落和自卑。這部分學生往往認為創新創業可望而不可及。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部門指導人員都可以針對學生心理狀態,可通過心理引導的課程和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克服膽怯心理,克服依賴心理和思維惰性為學生輸送正能量,培養陽光向上的心理素質,鍛煉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樹立善于思考的意識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人格。以使學生克服傳統教育和自身成長中所形成的思維定式、習慣心理。激勵學生善于思考、善于質疑,充分發揮想象力、探索欲和好奇心,創造性思維是可以通過訓練而逐步培育和養成的,當此思維模式固定成為習慣性思維,生也就獲得了優化思維的能力和成長效果。
3.2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可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幫助學生強化創新意識,了解一般創業要素、條件、流程等基本知識,通過理論講解和實戰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真實、好上手的項目教授學生親身體會創業策劃、團隊組建、企業管理、商業運行、風險評估等,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學習,初步領悟創業規律,熟悉創業方法,探索創業實踐,了解創業企業管理,解決創業核心難題。把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之中,使創新創業和專業技能學習有機結合和相互融通。
3.3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對于高職院校師資現狀,形成優質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一是“請進來”,即是外聘企業、工商、稅務、會計等行業專家作為兼職創新創業教師,擔任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導師,他們能把最新的國家政策、最前沿的行業資訊、最有代表性的專業成果、最真實的創業歷程分享給學生,還可利用其社會資源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真實的“練兵場”和可行項目的投資者;二是“走出去”,即是派遣優秀的教師外出參加創新創業培訓進修,并到相關企業的實踐基地進行掛職鍛煉,開發創新項目、進行工藝技術革新,再將項目成果物化,并把成功項目“移植”到學校課堂。
3.4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依托優質專業社團,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專業技能大賽、科技發明制作、DIY創意比賽、創業論壇、創新創業講座、創業路演、專利申報等活動和頭腦風暴的形式,給予政策扶持、啟動資金支持、創業場地提供,孵化優秀團隊的可行性項目,通過一系列活動把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和專業的實踐教學緊密銜接在一起。學校還可通過與企業進行科研項目、工藝技術革新等方面的合作,脫胎于企業實際生產革新的項目再反哺用于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入企業資源,在學校建立各種的創客空間,利用企業資金、設備、產品等要素建設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學生可以在成熟運轉企業的產業鏈中接觸企業運轉的部分環節,甚至有機會參與企業真實的項目。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更能助推學生的創業夢,積累寶貴經驗。
4結語
加強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既是國家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也是社會對高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學生個體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不僅要制訂創新創業優惠政策,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一定資金支持,還要挖掘創新創業資源完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學主渠道[N].中國教育報,2010-5-14.
[2]徐擁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4(20):89.
課題類別: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課題*
課題名稱: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
課題編號:GG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