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
摘 要: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質的技術性人才,注重的是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現代學徒制的出現不僅是社會發展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在現代學徒制的推廣和應用下,能夠實現高等教育的職業教育與社會產業互動和拓展。因此現代學徒制的應用不僅可以取得更好的人才培養結果,同時也能夠為社會輸送實踐技能更優的人才。不過由于現代學徒制在國內的推廣力度不強,受限于這種模式對院校教學能力有很大要求,及缺乏相關制度保障等因素,使得高職院校的現代學徒制建設仍存許多問題。為改善問題,優化高職院校教育模式,本文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構建困境出發,分析制約現代學徒制發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問題;對策
前言: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時,就已經開始了現代學徒制的應用。這種學徒制教育模式,注重校企合作,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和現代經濟的發展需求。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和應用可以為國家戰略部署和人員結構調整提供更具針對性、科學化的方案。因此現代學徒制于近些年也被引入我國,開始實踐應用。不過由于國內現代學徒制發展時間晚,內容、機制開發部具體,社會各界包括企業沒有為之提供良好的幫助,導致當前現代學徒制在國內的發展現狀無法讓人滿足。為改善這一現狀,發揮現代學徒制教育價值,我們就必須加強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開辦的困境分析,找出制約因素,這樣才能夠實現現代學徒制的有效發展。
一、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構建困境
(一)學徒制開展措施并不完善
如今在社會就業率逐漸呈現飽和的背景下,政府予以了促進就業高度的關注。為確保高職生能夠順利就業,政府及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發達國家經驗引入了學徒制。不過雖然學徒制能夠破除我國傳統教育中的弊端,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直接的學習機會,提高學生的職業水平。但由于學徒制在國內發展時間短,因此不僅學徒教學標準沒有得到國家教育部的統一。同時學徒學習的內容與知識也沒有做出細致、明確的要求[1]。包括學生在學習時,應獲得哪些知識,朝向哪些內容學習。教學時應予以學生哪些學習條件保障,獲得哪些教學監管和評估[2]。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徒制的有效開展。學生在措施不健全的學徒制模式下,并沒有享受到學徒制學習的價值。
(二)學徒制開展缺乏工學結合的支持
與政府與學校積極開展學徒制,充滿熱情的狀態相反的是,企業與學生卻沒有予以積極的回應。學徒制的關鍵因素便是企業與學生,可是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通常都是為了補足人力不足,獲得短期利益。而學徒制卻需要企業投入過多的培養時間,因此企業在學徒制教學模式上表現出參與興趣度不高的情況。因此,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往往并不能獲得能力的有效培養,企業放羊問題非常普遍。雖然企業和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可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在學徒制教學模式下得到收益。
企業之所以表現出冷淡,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能力通常并不能滿足企業技術實踐要求,如讓學生參與技術頂崗,那么不僅會影響企業生產,甚至很有可能會因為學生的失誤操作,影響技術開發的整體進度。因影響了企業根本利益,所以企業通常并不會將學生放置在技術性崗位。此外學校辦學的初衷是為社會輸送各行各業人才服務地方建設。也就是說企業在學徒制體系當中本應處于主動地位、核心地位[2]。不過由于學校的教學能力通常有限,所以企業經常是被動的一方,企業經常需要矮子里拔大個選擇實習生。且許多時候這些實習生并不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最后高職院校通常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歐為企業提供有用的人才,而三年時間內,學生能否最終選擇企業仍是許多企業擔心的問題。所以企業才會出現積極性較低的問題。
二、制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不利因素
(一)院校教學能力低
學徒制的開展離不開學校教育資源的支持,不過就現階段情況來看。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能力并不足以支撐學生就業和頂崗。高職院校培養與輸送的是技術性人才,如果技術性人才的能力不達標,那么必然會出現社會人才供需矛盾的問題。開辦現代學徒制,高校就必須具備足夠的教學能力。以完善的組織制度和管理方法才能夠實現學生的職業技能加強[3]。由于學校缺乏激勵和引導,因此學校學徒制出身的學生往往并不能夠滿足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等對人才的要求。只有當高校教學質量達到社會用人標準,高校學徒制才能夠收獲企業信任,學徒制才能夠順利進行。
(二)忽視企業利益
利益是每一個企業都應當優先考慮的,所以利益的大小是企業參加學徒制教育結構的關鍵性因素。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獲得學徒制教育模式的成功,離不開企業在學徒制中收獲的高昂回報。首先,發達國家的學徒制模式是以學生,企業直接建立聯系展開的。因此絕大多數學徒在進入企業的第一天就已經決定了今后在企業就業。所以學徒制是發達國家大型企業獲取人資的重要渠道。其次,發達國家為參與學徒制的企業提供了稅費減免政策。因此發達國家企業積極響應學徒制模式,積極引用學徒參與企業建設。最后,在發達國家只有當企業獲得國家認證才能夠參與學徒制體系。能夠進入學徒制體系的企業本身就具備足夠的實力,企業參與學徒制體系能夠進一步提高影響力和知名度。而我國卻并沒有重視企業利益,僅僅關注著學生利益。許多在企業與學校共同支持下培養的學徒,往往在畢業以后立刻另謀他就。較高的離職率以及沒有稅費減免,必然會影響企業學徒制參與的積極性。
(三)學生職業前景不夠明朗
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的形象思維都要好與抽象思維[4]。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學生相較于文化課學習,更喜歡參與實踐的學習。現代學徒制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機會,現場學習很容易讓學生接受。這是為何發達國家學徒制能夠積極展開的原因。不過國內學徒制卻并沒有為學生制定完善的權益保障。學徒在進入企業后并沒有準員工、企業學徒等身份。也就是說當學生并額米有學徒工資和工傷保險。此外由于企業擔心學徒的誤操作影響企業利益,所以企業并沒有為學徒安排技術性工作。學徒在企業頂崗實習中,得不到能力提升,因此對學徒制模式產生了較大的誤會。最后因許多企業并不正規,學校選擇合作企業時并沒有認真甄別,所以一些學生在進入企業后擔心今后的前景。所以并不愿意參與學徒制模式,所以學生對學徒制也表現出極為冷淡的接受狀態。
(四)缺少學徒制制度保障
學徒制跨越了人資管理、教育、產業結構,是一種新穎的人才培養制度。這種制度因存在時間短,因此雖然政府以及高校予以了高度的關注,但卻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制定相關保護制度,從我國法律層面來說,《就業促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勞動法》均沒有學徒制法律管理保護條例,沒有明確規定校企責任、學徒權益、學徒身份等內容。
三、現代學徒制的構建與應用策略
(一)建立引導型學徒制試點
國內對學徒制得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為控制學徒制的發展,提高學徒制的教學有效性。我們應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踐行我國特色化的現代學徒制。根據西方經驗來看,現代學徒制分為供給引導和需求引導兩種類型。供給引導模式下,企業責任感較低,因此企業培訓效果較差,教育結構和學徒制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如法國、丹麥、荷蘭、英國采用的便是供給引導學徒制。需求引導學徒制企業責任感高,培訓效果良好,教育結構和學徒制相分離。如瑞士、奧地利、德國。目前國內現代學徒制經驗非常有限,因此為實現現現代學徒制發展,我們就必須重視當前國內高校教育問題。而國內當前學徒制發展最大的阻礙便是高校教育能力偏低。因此高校必須積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這樣才能夠吸引到企業的合作。所以國內高校學徒制的構建應以引導型學徒制試點方式,這樣現代學徒制才有望獲得成功。
(二)小范圍開展學徒制
從前文的分析得知,國內高職院校并不具備大范圍推廣學徒制的客觀條件。所以高職院校應小規模、小范圍展開學徒制教學。小規模指從學校內部選拔,根據學生的自身態度,包括是否愿意參與企業培訓與就業欲望選擇學徒參與者。小范圍指的是在高職院校內選少數專業。根據企業需求選擇學徒制教學模式和內容。學徒制開展時,應與企業一同確定學徒制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和培育方向。這樣才能夠在雙方的共同合作下,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三)注重工學結合
工學結合是學徒制模式的核心。據現狀來看,工學結合開展中必須注重工的比例。根據德國與英國的經驗,學徒制中企業學習時間應占據學生總學習時間6成。而國內當前告知人才培養卻存在實習時間短、機會少的問題,這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必須保障工的時間比重。原則來說這一比重應在4成以上。其次應重新構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企業與學校應當制定共同的發展目標,根據企業發展要求,制定學生的學習任務和課程內容。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做。鍛煉學生的就業技能和專業技巧。
(四)健全考評方式
現代學徒制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別,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均存在很大差異,考評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所以校企必須注重考評方式的優化,建立以學生標準和企業標準為一體的綜合考評,使學生能夠在考評的過程中,提高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考核內容既要包括學生的社會能力同時也要包括學生的專業能力。另外考評注意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轉變,過去考評多為教師考評學生。而學徒制面向的是企業發展,所以學徒制考評應尊重企業和學生的地位,建立多元化考評。建立起企業考評、學生考評、教師考評的多元評價,實現考評的科學化與有效化。
結語: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為高職教育提供了更多新穎的教學思路,為高職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高職院校的學徒制開發和應用仍有許多的問題,如沒有以工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健全的學習效果保障。此外高職院校忽視企業利益、自身教學能力較低等都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職業規劃。因缺乏相關制度保障,學生的就業前景并不明朗。所以高校必須轉變教育思路,可以先嘗試建立引導型小范圍的學徒制試點,加強工學結合,優化考評方式與教育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取更加優異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技巧,這對學生是有著一生的良好幫助。
參考文獻:
[1]平先秉.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運行保障制度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7(01):1-5.
[2]賈文勝,潘建峰,梁寧森.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構建的制度瓶頸及實踐探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5(01):47-53+119.
[3]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困境與實踐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03):45-51.
[4]李祥.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0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