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甜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目的、有選擇性地開發或者創設引入形象生動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教學場景,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并以此實現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知。語文作為一種充滿情感色彩和人文特征的學科內容,充分有效地使用情境教育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教學情境,讓小學在生動的環境氛圍中調動形象思維對語文知識以理解。小學生在體驗情境的同時,還可以針對所不同的問題產生求知欲望并積極地投入到知識探索當中。小學生由此而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也正是情境教學所具備的優勢所在。
一、觸發學生的語文情感
在新課改下的語文課文中,作者在課文中的情感更具有層次性與鮮明性,進而展現課文的優美性。從教學角度分析課文,實際上是為情境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基礎條件。作者在課文中情感寄托的表現更容易觸發學生內心的語文情感,進而將其語文情感引入到課文中,在情境中體會課文的藝術情感。因此具有升華學生語文情感的教學作用,并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具有影響意義。例如:在古詩《春曉》中,利用角色扮演并融合情境與氣氛去朗讀古詩,尋找與體會孟浩然作詩時的情境與情感。利用這樣的表演方式,將情境進行融合并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在情景中感受古詩的創作意境。不僅在激發情感基礎上提升了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二、創設多媒體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多媒體技術同樣得到廣泛運用。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的過程中,通過合理有效地運動多媒體技術的方式,為小學生創設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的多媒體情景,轉傳統教學中的文字和語言闡述為圖畫、動畫展示,借助生動形象的圖畫和動畫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教師在教學《葉公好龍》隨文練筆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重現葉公見到真龍時的情境,讓學生切身感受真龍升天時候的情景、體會葉公當時的驚訝和文章內涵。借助多媒體情景創設的方式將文本以及故事情節予以合理地展開,一方面可發散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理解以及感悟文章主旨和情感,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參與機會,讓學生們感受深刻
智力和思維能力的開始和提高,關鍵就在于兒童階段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如果活動和思維之間沒有取得較好的聯系,就會導致思維停滯不前。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多多創設出學生參與動手的機會,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比如在學習《撈鐵牛》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游戲環節,讓學生們使用鼠標來撈鐵牛,讓他們在親身操作中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并能夠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們都會非常的投入和興奮,在這樣活躍的氣氛當中,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能夠被進一步地拉近。
四、善用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比圖片實物更為深入得一種創設情境教學法,語言的描述、圖片的展示、實際物體的展示都較為簡單,而角色扮演比如表演課本劇的手段卻能夠引入更為豐富的情境。角色扮演的手段包括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直接角色扮演、課本劇表演等方式方法。
五、科學引導學生質疑討論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利用教材的內容為學生進行情境創設,并且科學合理地設置懸念,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們的認識沖突,并且能夠培養他們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探索能力。同時,教育者還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們對教學內容產生合理的質疑,這對于他們的質疑習慣與提問意識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得學生在深入情境后能夠及時安撫自身的興奮感,重新正視課文本體,能夠客觀地提出質疑,從而升華課堂教育。
情境教學法可以實現小學生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氛圍之中,實現相關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要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保證教學小語教學角色的融入,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學習壓力的減少,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