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強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國教育已經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各學科教育都在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現本學科的快速發展和內部結構轉型。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因其知識量較多且具有一定的知識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整體教學效果相對較差。本文將主要闡述基于高中歷史教學,變革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及影響,進而提出創新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方法的實踐對策和具體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教學方法;變革
前言
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改善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個人全面發展。而在高中歷史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手段仍相對老舊,缺乏實質性的創新和變革。這嚴重阻礙了歷史學科教育的發展。
一、變革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在以往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呆板。教學的中心全部放置于知識的見解,且課堂內一直灌輸教材知識。很少考慮學生的主觀感受,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甚少。從而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長期處于平均水平之下,且缺乏對于學生思維方式、學習習慣、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育。既不能良好完成基礎的教學任務,同時無法實現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教學新目標。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求廣大教師摒棄應試教育觀念,積極轉變個人教學方式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努力培育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以滿足基本教學任務和高中生實際需求為基礎,最大化調節課堂的實效性、趣味性。給予學生高度自由的教學空間。有利于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具備高水平的文化修養,滿足新時期教育的要求。
二、創新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方法具體對策與途徑
(一)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
自新課改推行已經十余年之久,廣大教育工作者開展了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綜合理論研究結果,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是實現教學創新和實踐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如今,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極大,個人學習狀態長期處于緊張、高負荷之中,且沒有適當的解壓方式。為其締造相對輕松的教學氛圍,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卸下精神負擔,緩解心理壓力。當人處于心情相對放松、歡愉的狀態下,自身的思維也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之中,有利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歷史教師應努力維護師生關系,使其朝向良性、融洽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學習《宋明理學》時,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根據學習內容積極提問,提出心里的疑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思維,促進思維發展。同時,鼓勵學生闡述不同于他人的觀點和看法,不束縛學生的思想。且積極創建教學實踐環節,通過大量的動手活動促進知識的消化,解決一定的學科問題,培育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精神。
(二)運用問題引導學生
每個人對于歷史事件的看法和觀念都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看事情的角度和出發點不同直接影響著主觀想法。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透徹分析歷史教材,將具有爭議性、兩面性的學習內容挑選出來作為課堂問題研究的主題。兩面性、爭議性的問題并不設立絕對標準的答案,學生以任何角度、任何觀點進行思考都沒有問題。不限制其思想的空間,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在課堂中根據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從而幫助其樹立濃烈的探索意識和研究意識,積極主動的參與至問題研究互動中。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表述個人思考內容,了解學生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認知范圍。此外,教師在布置問題時需要注意問題的難度。超出學生能力范圍則其反向效果,甚至混亂學生思維。問題難度過低,學生則失去參與欲望。
比如教師在講解《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這一內容時,教師即可布置引導類的問題。“假設你正處于俄國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你會怎么辦?”這種引導類問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因為不設置標準答案。學生可以暢所欲為,表達個人觀點和想法。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進程與大事件,更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后能夠獲得更多的個人感悟,從而受歷史知識的啟發豐富個人思想,培育個人思維能力。
(三)增強課堂交流
在新課改推行之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課堂處于長期的單向教學模式。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講解并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內大篇幅連續的向高中生灌輸知識點,導致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并不好,知識疑點大量堆積。長期下來,學習差的學習越來越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學習中等的同學,自身知識體系總有缺口,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直線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快速轉變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摒棄灌輸式的單向教學。響應新時期的要求,突顯高中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同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積極主動的觀察學生學習狀態與個人表現。當講解部分知識點時,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疑惑時,教師應主動與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研究和討論。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清晰的了解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即可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突破學生難以消化的知識點,適當的調節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不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且更了解學生,豐富了個人教學經驗,再出現類似問題時,教師即慢放教學速度,保證學生充分理解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朝鮮戰爭》這一內容時,教師即可組織學生進行相關討論,結合當時實事情況和國際環境,最終使教師和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觀點大體相同。
(四)結合多媒體開展教學
將課堂教學與多媒體設備相結合,不但有利于高中生快速消化課堂知識,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更有深度,從而構建直觀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高。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課堂教學情境,結合歷史事件的情節和生活之中的相關素材,進而便于學生開展教學知識的聯系和鞏固。關于選取情境素材的標準,應在材料內容與教學思考問題相吻合在基礎上進行擇取,進而保證課堂教學更高效,開展教學活動時更容易。
例如,教師在講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爭》這一內容時,歷史教師即可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以抗日戰爭時期為背景的電視劇《亮劍》在課前導學環節進行播放,締造與教學內容給相關的情景氛圍,在無形之中向高中生滲透了一定的情感,使其對我國革命先輩英勇抗擊侵略者的行為和民族精神進行感悟。給予學生布置具有思考價值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思索教學問題。假以時日,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的引導下形成強烈的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意識。
(五)更新教學評價方式
高中歷史教師在以往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其評價的客觀性、實效性較差。并不能完整貼切的將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情況徹底反映。教學評價也是教師主要教學方法之一,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且結合當今教育的發展大方向與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都需要教師建立更全面、更立體的教學評價體系。開展教學評價時,不但側重于高中生掌握知識的水平考察,同時兼顧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的狀態以及個人對于學科知識與文化認知的綜合態度。全方面的考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最后作出極具科學性、合理性的教學評價。
結論
總而言之,新時期背景下傳統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弊端與不足日益暴露。不但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也降低了當代高中生對于歷史文化認知和理解的正確性。故此,歷史教師應充分考慮課堂教學現狀與當代高中生學習的特點與興趣點,從而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或轉變教學方式。首先應在歷史教師的腦海中樹立正確的認知,即在現階段的環境下變革教學方法對于本學科發展的重要性與具體價值,在思想根源上意識到重要性。為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緩解精神壓力。使學生在相對放松的狀態下進行歷史學科的學習,給予學生思維活躍的空間。運用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增強課內師生、生生的交流,結合多媒體和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評價方式,從而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走向全新的發展階段。同時滿足新時代的背景要求,促進當代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維寶.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分組合作教學方法[J].新課程(下),2017(02):143
[2]黃旭陽.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效率提升路徑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26
[3]杜總吉.創新教學,開啟高中歷史教學新模式[J].天津教育,2015(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