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永紅
【摘 要】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借鑒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以學生生活為學習背景,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中心,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社會實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創立了生活教育思想體系,大力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其中,“教學做合一”是這一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它的提出對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政治教學運用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思想的必要性
傳統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模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一切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針對自己和學生的教學設計,而是照抄照搬,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沒有連續性的工作措施,對學生發展的遠景規劃一貫實施自己的構想,最多的也只是實施課程標準。教學自然成了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單邊活動。久而久之,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越不愛學。學生思維的創造火花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被“教”扼殺在搖籃里了!
陶行知先生認為“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課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不能夠缺少實踐環節,在新課程實施中還應加大社會實踐的力度。這不僅在于社會生活可以提供更多更鮮活的教學資源,更在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夠獲得不同于課堂上的學習經歷。因為社會實踐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活動和思維空間,更便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和發展。
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理論內涵
陶行知在《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一文中說:“‘教學做合一就是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做上學的是學生?!碧招兄J為,教、學、做是生活的三個方面,是一個相互聯系的過程。學教是做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和工具,做是學教的中心和基礎,三者都是實現一個人創造性教育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這一思想涉及三層涵義:一是先生的責任。即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二是方法,即教育現象的說明?!八鲝埥痰姆椒ㄒ鶕W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三是生活現象的說明。即“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需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那么,如何運用這一理論指導我們高中政治課堂改革和教學實踐,以達到提高政治教學效率的目的呢?
三、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造有效情境,嘗試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認為“我們所過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須的一切東西,便是我們生活教育的內容”?!墩涡抡n標》中指出:“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要以生活為主線,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努力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全面落實課程目標。”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政治,到處存在著政治思想,我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政治現象,在政治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政治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政治更多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教師更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收集生活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比如,通過分析探究現實生活中人們關注的菜價,房價等經濟熱點,生成供求和價格的關系理論。比如,在講《經濟生活》勞動者就業這一塊知識時,我校對面剛好是人才市場,考慮到學生目前還沒有有關就業的生活體驗,我帶領學生到招聘現場體驗了一番。通過這一體驗,不僅使學生深刻體會就業的意義和就業形勢的嚴峻,同時也教育學生認真學習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實施教學做合一
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課堂的一個顯著變化。它體現了“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的意圖,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情感和態度。”思想政治課存在許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論性和思想性比較強,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應多挖掘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教學資源,創設融思想性、知識性、生活性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拉近學生與課本、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共鳴,啟發學生思考,促進教學的動態生成。
例如,在講“矛盾特殊性”這一知識點時,我事先準備了一張澳大利亞50元面值的紙幣,上面印著一只金黃色的蒼蠅。一般人提到蒼蠅,都會產生一種厭惡感。然而,澳大利亞人視蒼蠅為“寵物”。因此,澳大利亞對本國蒼蠅的評價為:美麗、干凈、可愛。為什么他們會青睞原本叫人惡心的玩意兒?由于澳大利亞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城市環境美不勝收,衛生狀況無可挑剔,蒼蠅在城市找不到可叮咬的食物,就轉移到農村,改吸植物汁液,經過長時間的“適者生存”,蒼蠅的食性和其他生活習性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它們不再是骯臟的化身、病菌的傳播者,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討厭蒼蠅。蒼蠅不再因為臟而讓人深惡痛絕,反而有了與蜜蜂般的豐功偉績—為莊稼樹木傳授花粉。蒼蠅已成了澳大利亞的出口商品之一,每年能換回大量外匯。在悉尼、布里斯班兩大港口,每月都有大批裝滿蒼蠅的集裝箱運往國外,供世界上各大學、科研單位教學和研究之用,也可供釣魚愛好者作為魚餌,供養魚場作為飼料等。
學生看完澳幣,有了感性認識,同時我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叫人惡心的蒼蠅,為什么在澳大利亞會得到人們的青睞?這里體現了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問題一出,學生思維活躍。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等原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這樣的活動設計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順利地實現課堂的有效生成。
(三)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回歸生活,實現教學做合一
中學思想政治課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馬克思主義不是空洞的教條,它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基本內容是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社會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它的理論知識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結合、用于指導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發揮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價值。
例如,在學習了《經濟生活》中“價值規律的作用”這一框以后,在同學生共同總結了課堂的內容以后.讓學生去分析泰興銀杏的實際問題:為什么以前價格很高的銀杏,這幾年價格很低?如何才能使我市的銀杏種植業盡快地走出困境?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明白了價值規律存在于我們的身邊。生活化教學要把抽象的學科知識還原于生活,使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和完善。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要應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應用政治知識去分析現實生活現象,逐漸培養學生用政治知識看待現實生活的意識,真正做到聯系生活,學用結合,讓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教學做合一”,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2004年3月
[3]包秀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指導意義,2010年10月
[4]徐貴權.走進高中新課改——政治教師必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6]張志紅.從生活中引入活水 在情景中體驗感悟.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