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日益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任何產業、行業都與網絡形成密不可分的聯系。圖書館作為大學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明信片、文化核心、智慧庫及學校建設發展和師生學習、深造、科研中,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整體進入信息化時代,圖書館如何能與時俱進的融合信息化元素,繼續發揮其原有的作用,日益成為廣大學者研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研究以信息時代背景為基礎,以圖書館為主體,對信息時代背景下大學圖書館的功能變革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時代;大學圖書館;功能;變革
一、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性
傳統圖書館是學校藏書的主要場所,在文化信息資源的儲存保護、學生專業課程輔教、師生科學研究提供文獻、社會文化資源供給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校圖書館是校園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校園的圖書館建筑每每都是高校的地標性建筑,甚至是高校的重要標志,是校園核心的象征。成為高校向外宣傳的重要名片。所以,高校圖書館建筑一般在設計上都匠心獨運、別具一格,是高校的一張明信片。
其次,高校的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高校之所以高,一在高師,二在高圖,也就是說,高校的名氣不僅取決于有沒有、有多少大師級的教師,還要取決于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其實每個高校的圖書館都是圖書博物館,藏書的多少和藏書的質量不僅決定圖書館的名氣,也影響著高校的名氣。所以,高校圖書館是不僅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的核心。
再次,高校圖書館是高校師生的智慧庫。高校圖書館主要服務于師生學習、科研,在學習和科研中查閱資料,旁征博引,使得分析研究的觀點更理性,均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才能使研究的信息資料更豐富、更科學、更具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性。所以,高校圖書館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獻作用,是師生學習和科研的智慧庫。
最后,高校圖書館是儲存、傳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場域。無論從圖書館建筑設計的獨具匠心,還是從圖書館藏書的豐富內容,都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師生能融于其中,浸染中華文化之墨香,潛移默化的繼承和傳播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使其精髓源遠流長。
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種重要性不僅在校園內,而且在社會中,不僅在建筑上,而且在文化中。所以,圖書館的功能必須要與時俱進的得到豐富和發展,在結合現代化、信息化的過程中,不斷變革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更好的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信息化對傳統圖書館功能的沖擊
傳統圖書館是學校藏書的主要場所,在文化信息資源的儲存保護、學生專業課程輔教、師生科學研究提供文獻、社會文化資源供給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傳統的圖書館設施在發揮其功能的過程中,出現諸多困境。尤其隊圖書館服務功能方面構成極大的挑戰。
首先,信息化獲取信息方式的轉變,對傳統圖書館信息獲取方式形成了挑戰。圖書館主要依托紙質書籍為信息載體,在翻閱的過程中獲取所需信息,并在閱讀過程中,耳濡目染的被其中的價值觀所影響,發揮潛移默化的德育作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手機終端的普及,對紙質版的書籍信息獲取方式形成巨大沖擊,更多的學生將大部分閱讀的時間和經歷都投入到翻閱手機電子新聞和信息上,大大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
其次,受傳統圖書館空間場所和開放實現等相關規范要求的限制,與其相比較,現代信息終端所具有的空間無限性、時間靈活性等優勢,對圖書館傳統功能的發揮形成巨大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學生和教師等讀者的閱讀習慣逐步的發生改變,尤其網絡電子書店的開放和熱點新聞終端無償使用的特性,使得越來越多的讀者更傾向于使用電子讀物,而不再單純的依靠圖書館獲取信息。
再次,傳統圖書館書籍雜志的借閱與還送程序的繁瑣和復雜,與現代信息獲取方式的便捷性、無償性、無損壞、無丟失賠償責任等特性相比,形成極大的劣勢。傳統紙質書籍在攜帶、存放、保管等方面存在極大的不便,紙質書籍可能會因為遇水、遇火而出現損壞,而信息時代的電子材料就不會遇到這類問題。
最后,傳統圖書館管理對管理人員的數量和素質要求相對較高。尤其規模宏大的大學圖書館,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和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才能確保圖書館正常運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人員缺失或離崗,就會引起圖書館部分功能的缺失和癱瘓。而電子圖書能夠通過自助系統,而減少人力資源的大量投入。
總之,信息化對圖書館傳統服務方式和功能形成巨大沖擊,使得傳統圖書館的功能空間和入館人數急劇縮減,這種下行的壓力也促進了圖書館的改革,使得其服務更適應使用者的需求,進而推動圖書管理系統、檢索系統及閱讀系統的變革。
三、高校圖書館服務系統的變革
基于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性和當前信息化對其傳統服務方式和服務功能的沖擊,高校圖書館必須做出與時俱進的變革和調整,以適應廣大使用者的服務需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不能讓位于其他服務終端,被信息化所淘汰。
首先,高校圖書館改變其服務管理系統。改革的方向就是便捷化,盡管信息化服務終端異常發達,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是無法取代的,服務功能的發揮完全取決于服務管理系統的完善性。國家倡導以人為本,而圖書館服務系統改革就是要以服務師生為中心,以提供便捷服務為導向,使得服務系統更好地提供便捷服務,切實發揮其功能。
其次,高校圖書館增設新的服務功能和場所,高校圖書館必須秉持以服務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堅持服務人性化,盡量滿足廣大師生的生理、心理和理想追求等方面的服務需求。比如,圖書館增設電梯,為師生和管理工作人員提供便捷;增設茶水間,為師生和管理工作人員提供休息和餐飲等服務場所;盡可能多的提供充電插座,為學生使用的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提供充電裝置等。
再次,高校圖書館融合信息化元素,搭建智能化服務系統,使各項服務功能更完善、更便捷。如各大高校引進網絡系統搭建電子圖書檢索管理系統,為每個書籍設置檢索號,通過輸入檢索號或書籍名稱、 書籍名稱所含關鍵詞等相關因素,就能鎖定書籍所在的館號和具體擺放的位置,為各位讀者檢索書籍、查閱資料提供了便利。
最后,要進一步完善校園信息化的軟件系統和硬件設備。校園網絡信息系統是促進校園信息化的主要平臺或媒介,校園網也是使用人群較為集中的網絡系統,所以必須加強校園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加快寬帶服務,提升網絡服務質量。高校師生生活節奏較為統一,集體動作較為普遍,生活同質性較強,由于網絡信號質量較差,高校內出現網絡擁堵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必須加強校園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同時,校園要加強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在圖書館內增設電子閱覽室,免費查閱資料的電腦等硬件設施。
所以,高校圖書館預想發揮好其應有的作用,不斷與時俱進的拓展其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容,就必須實事求是的做出調整,無論從硬件設備,還是從軟件設施,無論從服務系統,還是服務功能,各方面都要做出變革,以順應廣大師生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而其變革的主要核心原則就是堅持信息化、便捷化服務路徑,更好地發揮其服務特性。
四、總結
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建筑、校園文化、師生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建設發展和師生學習、深造、科研中,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受到極大的沖擊,必須與時俱進的作出調整,與信息化時代接軌,改變原有服務方式,增設新服務功能,不斷滿足廣大師生變化了的新需求。挖掘圖書館的新功能,必須堅持以服務為中心,實施人性化管理,擴大圖書館不可替代的功能,形成良好環境氛圍,努力打造圖書館成為人們愿意去、呆得住的場所。
高效圖書館服務變革應堅持“四化”原則,即閱讀便捷化、信息豐富化、檢索智能化、管理人性化。盡量結合網絡信息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成果,搭建信息服務平臺,不斷滿足廣大師生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永芳.高校圖書館德育新載體[J].中國科技信息,2014(04)
[2]劉佳佳.論高校圖書館德育功能的機制創新[J].文教資料,2012(10)
[3]程華.關于加強高校圖書館德育功能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3(07)
[4]陳曉梅.高校圖書館加強讀者人文社會科學導讀的思想[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9(03)
[5]杜忠平.構建基于圖書館核心價值的核心競爭力研究[J].現代情報,2007(12)
[6]黃潤芬.大學生閱讀現狀與高校圖書館導讀工作探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03)
[7]王路.因特網時代的圖書館教育職能[M].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