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余平 徐喆 趙凡凡 沈卓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校園快遞包裝盒垃圾的產生與日俱增,校園快遞包裝物的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動下,快遞包裹的回收與再利用的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開展了對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的研究。本論文主要是通過對快遞包裝物回收與再利用現狀與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從而可以提高快遞包裝物的再利用,降低物流成本,減少資源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的再利用。
關鍵詞:快遞包裝盒;回收與利用;可持續發展;綠色物流;高教園區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商行業迎來了一股狂熱的“網購風”,網購市場的空前繁榮導致大量的民營快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也為整個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契機。每天不計其數的快遞包裹從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發出,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裝。2017年全國全年快遞總量突破400億件,意味著國內快遞包裹分發已經進入日均1億件時代。在如此量級的網購浪潮里,污染也伴隨著經濟的繁榮而大量產生。其中,快遞包裝所帶來的“快遞垃圾”問題較為嚴重。在快遞市場十分飽滿的中國,沒有回收和循環使用體系,海量的包裝材料就直接被作為生活垃圾,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嚴重污染了環境。
二、國內快遞包裝現狀及問題
(一)快遞包裝物的包裝成本高,浪費嚴重
快遞存在過度包裝的現象,嚴重污染環境。如今需要發快遞的商家們,在包裝這一塊特別重視,為了讓買家覺得自己認真負責,包裝精美,并且總喜歡在產品本身周圍包裹好幾層紙、塞紙團或是放充氣袋。如果是易碎品,我們也理解商家這樣做的原因,但一件薄衣物,也要過度包裝,就顯得太過鋪張浪費,這不但增加了運費成本,同時也加大了環境的負擔。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全國產生的快遞包裝物將會超過300億個,這些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膠帶焚燒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將會達到2000萬噸到3000萬噸。
(二)快遞包裝物回收率低,環保意識淡薄
回收意識淡薄,全國性立法的滯后。在我國,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還不夠強烈,不管是不是可回收或是不可回收,很多情況下都會一股腦地放到一個垃圾箱,造成資源可循環的浪費。垃圾分類工作長期沒有較大進展,原因固然有市民分類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管理部門重視程度不夠,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執行措施等,但全國性立法的滯后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制定有關垃圾分類的法律時,執法如何落到實處,政府部門的行為如何規范,公共機構如何帶頭做好示范引領,執法主體、罰責設定輕重程度等問題都需要重點研究。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第十七條:制定實施電子商務綠色包裝、減量包裝標準,推廣應用綠色包裝技術和材料,推進快遞物流包裝物減量化。開展綠色包裝試點示范,培育綠色發展典型企業,加強政策支持和宣傳推廣。探索包裝回收和循環利用,建立包裝生產者、使用者和消費者等多方協同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健全快遞包裝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三)回收渠道缺乏,制度不健全
快遞包裝回收渠道少之又少,基礎設施落后。我國在垃圾回收領域的基礎建設較為落后。與我們國土接壤的日本是世界包裝大國,在全國各地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首先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處理點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而我國在基礎建設方面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需要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資金扶持。綜上所述,我國快遞包裝呈現出過度包裝、回收意識淡薄、立法滯后、回收渠道少的情況。
三、實施該項目的創新點
通過構建快遞包裝回收體系,與快遞公司進行合作,就快遞包裝回收機制達成初步合作,向有關部門提出快遞包裝綠色物流的建議,能夠促使快遞包裝成為消費者和商家能夠雙贏的物品,商家可以節約成本,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同時也為紙品制造業的商家減輕制造快遞盒的壓力。減小快遞包裝盒的供應無法得到滿足的市場壓力。
更重要的是能夠讓經濟可持續發展,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實現綠色物流。基于現行我國的資源使用狀況以及環境狀況來分析,我國的森林面積小,資源數量有限,地區分布不均,民眾的環保意識缺乏,亂丟亂棄隨處可見,環境污染問題仍然較為嚴峻。再加上我國的物流行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資源需求量較大,快遞包裝的浪費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因此,快遞包裝回收循環利用體系有助于緩解森林資源缺乏的問題,對快遞包裝垃圾物造成的環境污染能夠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同樣也能夠引導民眾對于環境的保護意識。
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源的消耗,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重要步驟。中國是人口大國,自然資源相對不足,只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使各個方面的發展持續有力。規劃對快遞物流的回收,積極推進再生資源利用,將大量使用后廢棄的資源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對原生資源的開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節約了大量的資源,實現“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從而發展綠色物流,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陶雪晴,黃小璐,凌昕怡.低碳經濟下快遞包裝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01):36-38.
[2]黃友文,吳志堅,關志興.大學校園快遞包裝回收現狀分析及解決方法[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02):55-58.
[3]高彩虹,梁子婧.快遞包裝回收運作流程的構建[J].價值工程,2016,35(08):68-70.
[4]楊傳厚,梁子婧.高校建立快遞包裝回收體系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6,35(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