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珍
[摘 要]在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實現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有對精彩內容感興趣,課堂注意力不能長久的集中,而課本劇的應用就能讓課堂教學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中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應用課本劇開展教學,在課本劇的編撰、排演、品評等各環節進行優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論述了課本劇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課本劇;作用;應用
語文是一門用來交際的語言類學科,用于表達思想、交流情感和傳承文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本劇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將課堂教育與德育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綜合素養。因此,中學語文教師積極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出課本劇的教學價值,構建活躍的高效課堂。
一、課本劇對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
課本劇,就是以課文故事情節作為依據進行再創造,用戲劇方式表達文章主題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具有濃郁的趣味性、藝術性、創造性。可見,將其引入語文課堂,對提高課堂效率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課本劇的運用要求學生在對課本內容有正確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作,將單一的文字轉化成鮮活的舞臺形式,通過口頭語言、肢體動作,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實踐,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并在排演過程中相互協調、相互配合。
巧用課本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曾記得每當遇到枯燥的文言文和篇幅較長的課文時,鋪陳講述知識要點,講個三五遍,學生依舊把握不到位,一節課下來老師與學生均疲憊不堪。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學中,當堂讓學生表演了一下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時的情態,學生就能立刻解讀出當時孔乙己的窘況。 由此可見,課本劇的情景再現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倘若能巧妙抓住教材中可表演的成分,給學生創造機會,定能激活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因此,有必要讓課本劇走進語文課堂。
二、課本劇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編撰課本劇
開展課本劇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尋找適合編演的課文,所選擇的課文要具備強烈的矛盾沖突、引人入勝的情節,以及鮮明的人物形象,符合以上條件的課文才具有可編演性。 選擇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參與其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師生共同做出選擇,一方面能保證編演課本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師生的意愿,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演積極性。選擇好適合編演的課文之后,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講授一些編寫劇本和表演戲劇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有方向感。研讀課文時應詳細了解文章內容本身、作者、時代背景,以及與之相關的著作等,這也是編寫劇本的重要前提,在深刻認知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之后,才能編寫出主題恰當的劇本。 加上教師的講解,劇本創作可以在原著的基礎上適當創新,藝術作品要與時俱進才能生生不息。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確演出前的其他準備工作,比如場景布置、道具制作、背景音樂選擇等,分工協作,揚長避短,共同完成課本劇實踐活動。
2.排演課本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課本劇的表演,可以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互助學習中得到能力提升。在編寫劇本之前,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劇本寫作的格式和相關要求,其中語言主要包含提示語、對話、獨白和旁白等。需要明確的是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發展的,人物之間的對話最終是服務于主題的,所以既要考慮對話符合人物性格,又要適應舞臺需要,深度挖掘人物語言中蘊含的意義。 在劇本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設計人物的對話、神態和動作,幫助其修改完善,力求編寫出完美的劇本。如《范進中舉》一課,可安排學生排演范進中舉后喜極而瘋及胡屠戶治瘋的相關情節。 排演時,學生著力表現胡屠戶前后態度的差別,即夸張的語言、動作表演,把胡屠戶俗不可耐的市儈嘴臉活脫脫地展現出來;而對于范進喜極而瘋,學生則緊緊抓住“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 中了!'”等外貌及語言來表現。在排演過程中,學生能夠走進文本感受人物的命運、行為和情緒,進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本進行再解讀。
3.品評課本劇
對于任何一個藝術作品來說,都需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才能達到良好的展示效果,同樣的,在課本劇表演之后,也需要師生的合理品評。品評既要鼓勵好的地方,也要指出還有哪些不足,重點要評析人物語言、神態和動作表現、各環節的相互銜接,以及舞美等方面是否到位,最終確定演出的效果。課本劇教學包括“選、備、編、演、評”這幾個環節,而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相應的指導。在制作道具或者編寫劇本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學生查找資料,研究動作表情。演出結束之后,引導學生多角度評價演出效果,這個過程不僅能讓課本劇活動收到更好的效果,還能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教師還要時刻觀察,注意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缺陷,如編劇的知識點錯誤、排演時沒有恒心毅力、評價時錯誤的價值觀等,及時地補償與矯正,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避免學生陷入惡搞的泥潭。
三、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要真正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不斷進行教學模式上的創新,通過將課本劇融入中學語文課堂,為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及主題服務,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曹姍 . 淺談課本劇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0):57-58.
[2]章鳳嬌 . 課本劇為初中生創造個性發展的舞臺[J].中學語文,2016(07):80-81.
[3]翁春龍 . 編演課本劇,讓語文課堂教學大放異彩[J].中學語文,2015(11):42-43.
[4]李一丁,毛萍玉 . 課本劇與初中語文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