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才能自主分析、獨立探索深層數學知識間的潛在關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新的途徑,把課堂真正的歸還于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單一的教學手段,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僅難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還會使學生衍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導致數學教學質量越來越低,學生學科成績明顯下降。創新教學方法可謂是提升教學水平的必要前提,因此有必要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數學教師要在素質教育理念與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及時更換教學思路,革新教學方法,運用有效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合趣味元素集中學生的全部注意力,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突破思維局限,迎接各項機遇與挑戰,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好的實現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目標,成功開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全新格局。筆者特意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出幾點新的看法,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教學方案的優化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
一、鼓勵合作探究學習
小學生天性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有必要、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合作探究性學習。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參與實踐活動,可以逐步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素質教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有機結合在一起,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高效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方法的創新難度隨之下降。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學習能力、個體性等方面綜合分析,建立起符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化發展的同時開展教學活動,以便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教師在考慮到學生差異性和個體性的基礎上,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例如,講解《相遇》問題時,可先將生活事例引入其中:學生在路上行走時有沒有遇到過認識的人?當時你從哪邊來?你認識的人又從哪邊來?在引導學生漸漸理解“相遇”這一詞的同時,教師再出示例題:張先生家到單位共有72km的路程,他要坐出租車從家里去單位取文件,已知出租車每小時可以行走60km,請問,張先生在沒有堵車的情況下,花費多長時間可以從單位取到文件?接著,將問題深入:張先生在單位取到文件后,從天橋出發,乘出租車朝著遺址公園方向行去,車速每小時60km,他要將文件送給趕來匯合的王女士,王女生在同一時間從遺址公園開車出發,車速每小時65km,已知天橋與遺址公園相距80km,請問他們兩人在多長時間后可以在途中相遇?通過對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以自主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探索與研究,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充分活躍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二、數學課堂角色體驗
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設定知識角色,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老師在講解公式時,不應該直接給學生擺出公式,而是先給學生出一些與所講公式相關的計算題,讓學生自己探索,得出結論,進而總結出公式。又如,可以讓學生扮演測量人員,量出教室的長和寬,這樣學生就對長、寬有一個形象的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就可以激發學生能力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此同時,給學生擬定知識角色,滿足了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三、實現數學因材施教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每個學生的成長狀況又不相同。小學生由于自身學習的差異,在數學的學習上自然也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存在一部分數學學習不理想的學生也是正常的現象。故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小學的教師要將學生的興趣、能力與知識點相結合,結合教材,促進教學的進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需要加強課后的學習指導,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知識點相結合,尋找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十進制和百進制》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出現學習進位混亂的現象,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促進知識點的形象化,促進教學的發展。
四、善用情景教學方法
通過情景教學法,那些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很貼近現實并且充滿了趣味性,這對于小學生而言無疑是很具吸引力的。例如,進行《認識圖形》內容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剪貼畫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一一剪貼出來、利用這些色彩艷麗的剪貼畫,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對于圖像的理解和認識也變得十分具體形象。有了這些情景因素的加入,教師就不需要花費過多的口舌進行教學,小小的幾個道具,簡單情景的引入,最終就能輕松的實現事先制定好的教學目標。
五、合理使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多媒體就是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方法創新性的一大“利器”。小學生年紀較小,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對較弱,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因此,針對于此,教師有效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能夠讓課堂呈現出不一樣的新風貌。例如,學習《認識時間》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便捷性讓教學變得事半功倍。在傳統教學方法中,認識時間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內容,而利用多媒體,各個時間的變化能夠變得十分直觀。在直觀的視頻教學下,原先要花費很長時間講解的內容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學生的認知和理解速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六、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都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愉悅的氣氛中,引導質疑,激活思維,探求創新,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因此我們要緊跟新課改的步伐,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思考真正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領悟數學知識的內涵。
參考文獻:
[1]韓新玉.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中),2017(03)50-51.
[2]王寶鳳.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6)114-114.
[3]劉星.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法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