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霞
[摘 要]初中生物在初中教育階段是一門重要的理科性質學科,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究,積極的開展生物實驗和拓展積累,才能改變以往落后的教學局面。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依然問題很多,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實驗,為其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并且增加探究型實驗,同時還要注重滲透環(huán)境教育,這樣的教學有效性才能不斷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問題;對策
初中生物教學對于初中生而言,是奠定學生生物學基礎的重要階段,學生通過對生物課程的學習,可以深入理解相關生物知識,深入認識更多生物現象。初中生物教學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具體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有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東風下,合理、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才能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從整體上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一、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生物實驗認識不足
學生在最初開始接觸生物課時,由于內心對生物世界未知事物的好奇,對于生物課的學習也充滿著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生物實驗課中,教師讓學生利用放大鏡對生物現象進行觀察,這雖然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很多學生注意到的僅僅是生物實驗的表面現象,不能掌握其中蘊含的生物學原理,沒有深入探究生物實驗中所蘊含的的生物知識。此外,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動手實驗,這也導致生物實驗教學效果不佳。
2.抽象概念難于理解
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課本內出現的抽象概念也越來越多,學生苦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逐漸喪失了深入學習的興趣。比如染色體、DNA、克隆等,雖然這些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直觀向學生展示,學生難以感受到。再加上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有限,面臨抽象概念的學習過程中,甚至不愿意主動思考。
3.不注重實踐拓展檢驗
目前,根據教學實踐的狀況,現有教學場所仍然局限于課堂,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到理論知識后沒有檢驗與實踐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課堂上被動學習的死知識逐漸被學生淡忘,只能靠不斷的重復復習,這并不能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1.認清生物實驗的本質,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生物這一自然學科,可以說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所以教師要重視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通過這樣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現象的產生的原因和生物知識本質。比如在實驗課“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容易觀察到細胞是重疊在一起的,但是并不能看清楚單一細胞的形態(tài)。在這時,教師應該適時讓學生分析出現重疊的原因。在教師的思路誘導下,學生可以得出兩個原因:一是在水中洋蔥鱗片葉表皮胃展平;二是制作時未壓好壓片。另外,細胞會在同一實驗中出現顏色過淺的問題,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學生可以發(fā)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是染色時間不足引起的。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探索生物實驗的本質,培養(yǎng)了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2.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注重結合實際生活
實踐表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初中生物課程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留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體會生物課程知識的奧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完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識后,可以提出“一日之時在于晨,平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早晨很早就起來晨跑,而且經常都跑得滿頭大汗,這種鍛煉方法科學嗎?請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向他們提出你的見解”。這樣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分析,學生會體驗到學習生物知識是非常有意義的。
3.增加探究型實驗,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結合當前生物課程的教學現狀,需要通過對實驗教學進行調整,改變演示性實驗教學的教學策略,將生物探究性實驗嵌入生物實驗過程中。這樣可以讓學生不能提前獲知實驗結果,而是在自身的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探索,獨立完成探索實驗。為了讓生物實驗的效果發(fā)揮出來,必須提升學生的積極參與度,而通過增加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完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能動性。例如在進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學習中,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的環(huán)境中對真實的綠色植物近進行觀察,引導學生采集標本、維護標本、觀察標本,將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起來,讓學生自己動手采集標本,可以全面的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4.滲透環(huán)境教育,樹立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
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環(huán)境滲透教育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現狀,結合實際了解生物知識。特別是在向學生講解環(huán)境問題時,可以通過對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問題切入。比如在講解“生物圈中的動物”時,通過生活中的現實例子,可以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動物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讓學生了解人類大量捕殺野生動物的弊端,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弊端,以及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讓學生樹立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價值觀。
三、結語
總之,對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教師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要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改變被動灌輸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堃 . 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學周刊,2015(03):88.
[2]丁香書 . 如何做好初中生物教學[J].青年時代,2015(02):167.
[3]李春梅 . 對初中生物教學問題的反思[J].魅力中國,2016(43):98.
[4]黃婉秋 . 芻議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7(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