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琴
[摘 要]為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教師繼續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怎樣才能進一步推動我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開展,把我縣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文章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推進教師專業化、提高教師創造力、培養教師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教師;繼續教育;思考
作為教師,我以為大學、中師受教外,走上工作崗位,還要繼續接受教育,充分吸取新的教育營養,而且有的知識還要補課。只有這樣才能傳道、授業、解惑,與時俱進。
一、豐富繼續教育的內涵
繼續教育是指脫離正規教育,已參加工作和負有成人責任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是對專業技術人進行的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種多層次的追加教育。這是概念,概念是全面的。但繼續教育內涵中一是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二是國際國內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這些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但筆者認為繼續教育中嚴重缺乏且又是每個教師必須掌握的知識,那就是優秀傳統的鄉土文化。這些文化過濾后也應該在校園中傳播。由此教師繼續教育理應把優秀鄉土文化囊括其中。
二、優秀傳統的鄉土文化發展與傳承
我們教師的責任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將貢獻社會、貢獻家鄉。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學生要為有偉大的中國優秀文化而驕傲。我們的學生一是要明確的知道中國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是世界公認的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二是要認識了解中國共產黨之偉大,領導“五四”運動,使中國文化更先進。為了文化發展,為了讓人民能掌握文化,文言文變為白話文,繁體字變為簡體字,豎排文變為橫排文,文句無標點變為有標點;三要明確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想,必須發掘中華文化、創新文化、發展文化,建設祖國強大文化,實現中國文化強國,還要讓文化輸出,在世界發揚光大。
熱愛家鄉,傳承地方傳統優秀文化。從文化強省而言,我們四川就應編寫四川強省文化教科書進學校,讓四川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巴蜀文化放出異彩。讓紅軍在四川的發展拓疆,讓四川抗日軍民浴血奮戰,讓四川在建國90年的輝煌歷史放出異彩。就我們青川而言,就應該根據郝家坪文物出土考證的喬莊建州郡、沙州、青溪建州郡縣2300多年的歷史的文化,編為鄉土教材進校園。內容一是建置沿革反映歷史悠久,二是先秦文化與巴蜀文化融合,反映青川文化底蘊厚重,三是書寫歷史文化名人,將官至二品的文官與武將編入書中,反映宋代中進士官為尚書的許鼎、武將官至二品的白丹衷等他們對歷史的貢獻。四是編寫三國文化與青川古道的金牛道、馬鳴閣棧道;著名四川三關關頭白水關;諸葛亮制造木牛流馬的木馬山,廖化做太守的青溪古城,鄧艾偷渡陽平的鄧艾;五是書寫紅色文化,紅軍在青川建赤水縣蘇維埃政權,建19個蘇維埃鄉。六是紅軍在青川英勇奮戰:懸馬關之戰,平臺山之戰的英雄歷史。 歌頌青川近千人參加紅軍入伍上前的好兒郎。七是濃墨重彩 抗震救災青川兩幅標語的精神和青川打贏“十大硬仗 ”的重建贊歌。還有抗震救災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
三、傳統道德文化和當今道德建設正能量的傳輸
社會良好的民風形成在于道德建設,它的基礎在于學校教育。所以學校就要從小孩子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社會主義價值觀,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努力深化中小學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一)傳統價值觀教育
老祖宗不能丟。祖先留下的懿德遺風要傳承。學校教育學生,家長教育子女,要形成網絡互相溝通,共同教育。
1.《三字經》、《弟子規》要進學校,進課堂。舉辦道德講堂,講“天地君親師”、“禮義廉恥”傳統道德,講“孝悌忠信”。當然講這些知識,我們老師一定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觀要嫁接好,把不健康的要剔出,去其糟粕,傳留其精華。
2.選編本地流傳至今的孝道文化的典型人物的故事名人名言。選編道德品質高流傳鄉梓的名人經典故事,比如清代秀才喬莊楊雪晴自籌款于 平武創辦東北女子師范學校,清代茶壩八品登土郎李太和傳道授業,他既是授教品高的先生,又是孝教父母盛傳鄉梓的孝子。
(二)新時代社主義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教育部要求進校園進課堂。但必須與當地評先進樹榜樣結合起來,用身邊事身邊人教育學生,才能相得益彰。
1.抗震救災的先進黨員干部袁仕聰、蘇榮,二級英模張練,人民英烈教師何清芳等先進事跡編冊印書發于老師和學生,要向學生宣講,還要組織起來學習,為學生傳輸正能量。
2.青川評出的十大道德模范要編書印發,要為學生舉辦道德講堂,宣講他們的事跡,唱好青川人民道德高尚的正氣歌。教育學生傳承鄉土優秀文化、歷史道德文化十分重要,但老師受教要先行。
其一,編寫鄉土教材,地方黨委政府、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首要資金保證,二要抽調人力編寫,三要列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受教的重要內容,在進修校,舉辦培訓,人人過關,人人補好這一課。目的:一是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省、文化強縣的必須的舉措之一,二是學校社會主義核心的價值觀踐行與傳統道德教育融合共育的好方法。三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忠于國家,尊敬師長,重塑品質形象,所以明確目的,我們就應該在教師繼續教育中補好培訓這一課。
其二,教師所學,除學校舉辦講座以外,還要融于課堂。
其三,學校還要把傳承地方文化,傳承道德列入教師考核之中。這樣優秀傳統文化良好的傳統道德在學校傳播傳承才有力有效,才能生根,才能源遠流長。
總之,繼續教育是我國適應新世紀需求的一項創新性系統工程,通過對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與實踐的思考,希望能夠對培訓者實施基礎 教育課程改革的繼續教育培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使教師在接受繼續教育培訓后,轉變教育觀念,變換教師角色,增進教育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編制委員會.青川縣志].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
[2]廣元市教育局.廣元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研修指導意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