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平
摘要: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特點決定了經營風險屬性,只要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就必須對信貸業務風險認識和加以防范,一家銀行如果不想經營有風險貸款的話,那早晚要關門大吉。由此可見,研究認識信貸風險,更顯得緊迫重要。筆者從信貸決策、體制、機制、操作等方面進行探討,以尋找出商業銀行有效防范信貸風險的措施,為各家商業銀行建立科學、高效的信貸風險經營體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險形成;經營決策;風險防范;風險對策
一、決策性風險形成的原因及表現
(一)經營指導思想偏差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和信用的高風險型的企業,所以商業銀行較其他類型的企業更應穩健經營。但一些商業銀行經營指導思想,較多注重開拓、發展、創新和超越,注重做大做強,而對穩健經營、可持續發展、做好做強重視不夠,信貸經營戰略與策略的孕育和出臺自然要受規??己伺c短期化行為等的影響。
(二)決策信息匱乏
以往是因為對信息的內在價值和信息對科學決策的支撐作用認識不足,對決策所需要信息情報的采集、集合、分析、處理和利用等不到位。而在現階段則缺乏對信息情報建設的戰略規劃和戰術指導,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操作,對各類信息缺乏鑒別、篩選能力,對未來經濟、金融以及行業發展前景的預測能力薄弱,很難從歷史數據中把握發展的趨勢。
(三)商業銀行領導班子變動導致經營決策變化
有些變化不考慮經營戰略、信貸政策的穩定性延續性和承繼性,使的下屬經營管理者無所適從。
(四)責任追究軟化
近幾年來,國內主要的商業銀行較為注重制度建設,就信貸經營管理方面而言,出臺了許多制度和處罰條例。這么多處罰條例,看似很多很嚴,其實所在的作用不是很大。在追究信貸責任的實際操作中,責任追究遠遠不及實際損失。
(五)信貸文化缺位
從信貸業務決策者、管理者到具體的經辦者,沒有牢固確立共同的信貸風險偏好,面對市場難以形成發展的合力,可能過多局限于做技術性變通。
二、體制和機制性風險形成的原因及表現
(一)信貸體制改革不到位
商業銀行近年來的信貸體制改革過度頻繁,缺乏在一個較長的經營實踐期的檢驗和反省,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穩健型商業銀行信貸經營體制的參照,局部性改革和階段性改革造成信貸體制改革總體思路不清晰,始終不能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責權利相統一的信貸經營體制,面對客戶的部門太多,職責劃分不清,形成信貸管理的重疊和死角。
(二)委托代理關系的基礎不牢固
由于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委托代理關系較多的是上下級的行政關系,涉及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經濟利益關系沒有清晰化、契約化,在不同層面管理不同規模信貸資產的“代理人”,其所得與其所應承擔的責任不匹配,所得遠小于所應承擔的責任,有可能弱化其信貸資源配置過程中的責任意識和角色規范,或增加了信貸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個人“尋租”動機。
(三)激勵約束機制不對稱
在信貸營銷和貸款投放力方面,激勵與責任不匹配,只有責任追究,相關獎勵沒有落實到具體的經辦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相關人員信貸營銷的積極性。而對不良貸款的責任追究,只要不涉及索賄受賄,不追究刑事責任,所有的處分作用不大。此外,一些對業務的考核,偏重于存款的考核,在獎金分配中存款考核的權重大于貸款考核的權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著以貸吸存的動機,弱化著貸后管理。
三、操作性風險形成的原因及表現
信貸業務操作主體的操作風險是指處在信貸經營過程不同環節及不同崗位上的經辦人員因工作責任心差和業務不熟悉等方面的原因而在經辦具體的信貸業務時所造成的損失和不確定性。一是責任心不強,使得正常貸款變為風險貸款;二是政策、規則不熟悉。在多極化利益目標和分層管理體制的作用下,銀行信貸政策目標多樣化,信貸操作性和穩定性;三是客戶選擇目標缺乏操作性,業務辦理效率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結果等于變相丟失市場份額或是加大了重新把客戶吸引回來的營銷成本。
四、風險防范對策
(一)決策性風險的防范對策
1.確立穩健經營的價值取向。以穩健經營作為商業銀行的核心價值取向,才能在經營戰略、經營策略和信貸政策的決策與制定過程中求真務實,保持戰略、策略和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風險經營由外部監管向內部自我控制轉變。
2.保持領導班子的穩定。商業銀行領導班子的穩定,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基礎。世界500強企業的高層經營決策層的變動頻率遠低于一般企業,尤其是CEO的任職時間較一般企業長三分之一。很多公司的CEO退休后,又擔任該公司的監事會主席,以保證經營戰略和經營政策的穩定與連續,以“穩健經營”為基點確定長期經營戰略,調整經營策略,梳理現有的信貸政策。
3.制訂信貸經營的“進入”和“退出”政策。商業銀行應對競爭較激烈的重點區域、行業、企業和產品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研究和科學預測,判斷和評估其在未來35年內的總體走勢??蓱脤嵨锲跈喾ㄓ谛刨J投資的評估之中,用實物期權理論的核心思想來思考經營戰略、經營策略和信貸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在確定投資戰略、最優投資策略和投資機會的價值時,應根據環境的可變性,尋求一種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使用信貸投資價值最大化的方法,以增強信貸投資決策中的靈活性。
(二) 操作性風險防范對策
由于操作性風險主要體現在員工的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因此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及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是至關重要的。
1.建立一支過硬的客戶經理隊伍。防范具體項目的信貸投資風險,關鍵在于一線從事信貸營銷、信貸審批和貸后管理等工作的客戶經理以及貸款審批人,在于他們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業務水平和工作投入。商業銀行選客戶經理的首要標準是人品和職業操守??筛鶕鄳臈l件與標準,招聘和選拔綜合素養相對高一些的人擔任客戶經理,用2—3年時間的更替和輪訓,逐步建立一支過硬的客戶經理隊伍。
2.推行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制,完善信息管理系統。首先,對現有的和潛在的客戶進行調查研究,結合行業,地區等其他因素,確定目標客戶,要求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加強與這些客戶的聯系,實現營銷與風險平行作業。要注意由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全權代表銀行與客戶交流,實現同步認知風險,提出風險防范措施.這樣會大大節省客戶的時間和精力,也有助于提高銀行的工作效率。
3.培育以穩健經營為內核的信貸文化。自上而下,營造濃郁的職業氛圍,強化客戶經理和信貸審批人的角色規范意識和對所在行的忠誠意識,指導并幫助其處理好所在行利益與個人利益、所在行利益與客戶利益、個人的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個人的正當利益與不當利益、顯性利益的得與隱性利益的失等方面的關系。應用馬斯洛的丘層次需要理論和以人為本的柔性化管理,教育和幫助客戶經理與信貸審批人,逐步實現信貸文化核心價值觀與個人價值取向、職業行為規范與個人職業行為習慣、崗位工作要求與個人綜合素質要求的統一,促使客戶經理和信貸審批人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通過內省和外約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等級。
4.強化信貸工作責任制,培育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商業信貸文化。嚴格、明確、公正的責任制,是強化信貸風險防范意識、培育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商業信貸文化的制度保證。首先要建立客觀、公正的責任認定指標體系;其次要對相關責任進行認定,分清主客觀原因;最后,要對因主觀原因造成信貸資產損失的責任人追究責任,給予處罰,對因調查評估工作不全面或存在明顯偏頗、造成審批延誤或決策失誤的,因審查不嚴、不落實貸款條件放貸造成信貸資產損失的以及因貸后疏于管理造成信貸資產損失的,要查究有關人員的主觀責任;而對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信貸風險的人員給予合理獎勵。
參考文獻:
[1]陳廷.決策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2]李懷祖.決策理論導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3]張明善.風險決策中展望空間及其表示理論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