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恬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由此可見,美育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討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研究。
[關鍵詞]教學研究;審美教育;小學語文
在講究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今天,小學作為學生初步進行知識學習的時期,對于一切事物的認知還不夠完全,這個時候如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對智力的開發(fā)有著重要催化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多注重將審美觀念融入日常教學中,讓學生親身接觸表達美,進行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理念落后
盡管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每個學校都極其倡導的,但是很多教學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他們過多的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為主,不愿把審美教育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更別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了。
2.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很多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做作業(yè)―教師批改作業(yè)”的模式進行的,主要以自己的思維來進行授課或者評價,而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感受,更別提在講課過程中滲透審美教育。
3.缺少對審美教育的重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小學語文的顯著特點,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到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上,過分地強調它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審美教育的教學。
二、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滲透
1.賞析文章體現(xiàn)美的意境
越是簡單的文字反而越能襯托一篇文章的美,小學語文注重的是建立文字語法基礎,對于文章的要求比較低,但是賞析文章卻是體現(xiàn)美的意境最直接的方法。每一個學生在尋找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美有一個認識,了解美的定義和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加注重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對課外讀物的優(yōu)美文章進行賞析,接觸美、體會美的意境,在文章中尋找寫作優(yōu)美的段落,摘抄下來并進行反復閱讀;同時老師還可以收集一些與課本相關的故事鏈接,在學習內容結束后講一個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之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受到故事中美的意境,事后老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撥,加深他們對意境美的記憶。例如在學習完《哪吒鬧海》這篇文章之后,老師可以在講課結尾給大家再講一些與文章有關的故事,比如哪吒后來的一些傳奇故事,還可以找一些相關的圖片進行觀看,讓學生在聽老師講述故事的時候感受作者對人物的清晰刻畫,從而體會文章中美的意境,實現(xiàn)對美的初步認知,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而更加積極地學習語文。
2.文字語法表達美的形象
語言文字是表達一個人思想感情最有力的媒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選取風格大多簡練而文字優(yōu)美,就是因為其中美的滲透讓文章更具表現(xiàn)力。美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它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用語言文字表達其中的含義和形象成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多注意課文中美文、美句,在對這部分講解時要多花些時間,爭取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文字對美的形象的具體表述。例如在《小露珠》這篇文章中,關于陽光下照耀的景物這段描寫:“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shù)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作者運用絢麗的色彩描述和生動的比喻將被露珠裝飾的景物刻畫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學習閱讀該段文字時頭腦里會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向日葵、白楊樹、喇叭花、鮮花嫩草等一系列景物的樣子,讓學生通過文字的描述了解美的形象,進而加深對語句和課文的了解,學生在閱讀文字中感受中國語法的博大精深,從而樂于在語文的海洋中積極探索。
3.語音閱讀展現(xiàn)美的具象
小學生對于語音的感知能力比較強,教師在平時的語音教學中要多注重對課文的朗讀,通過對不同聲線的感受來體會美,老師通過對課文的語音閱讀也能將美具體展現(xiàn)出來。老師可以利用早上這一段時間來讓學生進行語音閱讀,早上既是學生記憶的活躍期,可以通過閱讀強化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早上學生的聲線比較柔和,能夠將語言中的美更好地具象化,加深對美的感知;與此同時,教師在每篇課文的講解前也要先用感情朗讀一次,加上自己對文章整體思想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文章在語音的表達下,美能夠更加具體化。語音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通過富于變化的聲線和飽滿的感情表達作者寫作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更好地將美具象化。還有就是老師讓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美的表述,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注入感情,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述出來,進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4.解析課文體驗美的構成
小學課文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老師可以對他們進行人物分析,進而體會到人物中包含的性格美,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品格,提高他們對道德美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并將其運用到學習中,提高對語文學習的激情,增強語文素質,為將來語文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軍神》這篇文章中,教師先對文章進行內容劃分,總結每段的主要內容,然后對于主人公劉伯承的描述進行解析,從他的性格、意志品質以及成就等多方面分析探討其形象,同時也要注意其他人對主人公的側面襯托,如課文結尾中沃克醫(yī)生對劉伯承的稱贊。通過對課文人物的解析,找出人物中良好的品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美的構成不僅是景物秀麗,形象活潑,還有性格美等許多內容,在每篇課文的解析后都總結出一種美的涵義,體會美的構成,從而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堅定學習的意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是新課改發(fā)展的潮流,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們通過分析現(xiàn)階段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從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緊抓課堂教學以及借助想象力等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以及欣賞美,進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能力,希望我的論述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柏大莉.試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于審美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3).
[2]何光劍.小學語文教學引入審美教育的實踐探索[J].語文學刊,2015(17).
[3]邱姣嬌.小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