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宗
【摘 要】在新課改下,對初中物理教學有了新的要求,更側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物理教學質量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導向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物理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得以提升。本文就新課改下創設問題導學模式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創設問題導向模式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水平,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物理;問題導向模式
初中物理教師在新課改下物理教學中,應合理使用問題導學模式實施教學工作,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通過問題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培養其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優化教學工作體系,達到預期的培養目的。
一、新課改下創設初中物理問題導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在新課改之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應用問題導學模式,就要注重教學工作的注意事項,明確各方面要求與原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空間,保證教學工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具體注意事項為以下幾點:
(一)問題設置要科學合理
教師在創建問題導學模式的過程中,需保證問題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主要因為問題導學模式中最為主要的就是設置問題,教師應保證問題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選擇與學生知識水平符合的問題內容,不可以出現難度過大的現象,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應指導學生針對物理問題內容進行分析,逐漸增強教學工作效果,并保證問題具備科學性與探究性的特點,滿足當前的物理教學要求。例如:物理教師根據“動能、勢能、機械能”設置教學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設計關于課程知識的問題“動能的概念是什么?動能與勢能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生活中,什么操作屬于機械能?”在提出此類問題之后,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全面了解各類問題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所學物理理論知識,探究生活中的內容,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其知識遷移與問題探究能力,保證教學工作效果。
(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根據問題導學模式的應用要求,合理設置問題,指導學生對其學習與思考。在此期間,不僅要提升學生物理知識分析與掌握水平,還要培養其問題思考與探究能力,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問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可培養其思維能力,保證學生在自主思考的情況下掌握實踐與操作知識,全面提高教學工作水平。例如:教師在講解“運動的描述”知識期間,可將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會聽說“月隨人走”的詞語,那么,月亮是跟著人走還是人跟著月亮走呢?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探究,為其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小組之間探究這種“奇怪的現象”,并根據教師的要求對知識進行掌握與分析,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與思考能力。
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應用問題導學模式,就要注意其中的問題,利用合理方式實施教學工作,明確各方面教學要求與原則,創建良好的發展氛圍,保證在未來進步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置教學問題,為學生后續進步奠定基礎。
二、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問題導學模式創設策略
初中物理教師在使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要求,創新教學形式,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方式與行為,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滿足新課改之下的教育要求,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具體措施為:
(一)物理課前問題導向模式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之前,學生的預習較為重要,高質量的預習能夠保證學生全面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及時發現自身學習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學生的課前預習,有利于其更好地接受與了解新知識,并提升其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需指導學生正確預習知識,通過問題導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動能”知識的時候,可在課堂教學之前為學生提出問題“動能的概念是什么?動能與生活中的什么活動相似?”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渠道對問題進行搜索,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對其思考與理解。這樣,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預習的知識學習新內容,不僅能夠培養其學習能力,還能通過問題導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信心,保證學習效果。
(二)物理課堂問題導向模式的運用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課堂教學中的物理學習較為重要,是知識掌握與理解的階段,也是反映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時間。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將其貫穿于課堂教學,利用合理的問題設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提升其理解能力。在此期間,為了指導學生自主思考與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可利用小組學習方式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在講解“速度”知識的時候,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提出與學生生活相互關聯的問題“自行車與汽車行走速度的差別。”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求小組學生相互探討,結合課前預習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學生可通過聯想回答問題,并根據教師的指導,總結物理知識與學習經驗。同時,學生在小組探討期間,還能借鑒其他同學的學習方式,彌補自身的不足,跟隨教師的引導,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將其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使得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之后,能夠向教師或是其他同學提出問題,以便于提升其分析與總結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知識之后,引導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向其他同學提出問題,以便于教師驗證學生的學習成果,改正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物理課后問題導向模式的運用
在初中物理課后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物理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特點與要求,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指導學生認真復習與鞏固知識,使其總結學習經驗,提升學習效果。對于課后復習而言,教師應予以足夠重視,利用科學的指導方式培養學生的復習能力,保證教學工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功率”知識之后,可為學生提出課后問題“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與功率有關?功率的計算方式有多少種?”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思考與研究,使得學生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根據相關問題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對于學生的課后復習情況,教師要合理監督與檢查,在監督期間,利用網絡渠道與信息技術建立師生溝通體系,及時發現學生復習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其指導。在檢查期間,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提升其物理知識學習的能力與掌握自信心,保證教學工作效果,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
結語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合理使用問題導學模式,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并在課堂教學之前、之中、之后更好地貫穿問題,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滿足當前的物理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龍俊.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3):244-244,245
[2]陳志學.初中物理教學要注重實驗教學[J].速讀(中旬),2016(6):213
[3]趙忠哲.淺談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22(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