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董大朋 趙海燕
摘 要: 民族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管理是民族院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的基層工作人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起著極其重要的溝通和促進作用。民族院校的教學秘書應根據自身的基本職能和特點,結合民族院校教學工作的特殊規律,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處理好實際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教學秘書 民族院校 教學管理
民族院校是黨和國家為解決我國國內民族問題而建立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含義的重要組成部分[1]。歷經幾十年的實踐和不斷探索,民族院校以自身的特色及突出的辦學成就,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為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發揮了非民族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所有高校一樣,教學管理是民族高校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的基層工作人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溝通和促進作用。教育因責而生,盡責而興[2]。民族院校是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以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宗旨的普通高等院校,辦學要求特殊,生源層次復雜[3],隨著在校學生越來越多,其任務和責任越大。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源地多為邊遠民族地區,再加上學生的民族文化差異性和心理特點的多樣性比普通院校復雜得多,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受本民族文化的強烈熏陶,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一旦進入大學,容易產生學習不適[4]。作為工作在民族院校教學管理第一線的教學秘書,需要根據自身工作的基本職能和特點,從民族院校的實際出發,堅持以民族學生為根本,充分發揮媒介作用,盡心盡責地為培養出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一、民族院校教學秘書在教學管理中的基本職能和特點
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最終執行者,其工作態度和職業能力對高校教學管理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有很大的影響。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在《第一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曾經指出:教學管理并不僅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學術管理和行政雙重職能的一門科學,是一門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的科學,沒有一支過硬的教學管理隊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各個學校都要建設好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隊伍,要舍得把優秀人才選拔到教學管理崗位上,還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證這支隊伍的穩定和發展[5]。
(一)組織和管理日常教學活動。
教學秘書老師的日常是繁雜又瑣碎的。如開課任務書、學籍清理、成績收集、學生選課、教材征訂、學生轉專業、調課、畢業資格審查、安排監考、巡考、試卷歸檔等。林林總總,零零碎碎,做不完的表格,理不完的數據。這就是教學秘書老師們的常規工作。教學秘書不僅要有計劃地處理好每學年、每學期的常規教學事務,還要經常處理一些突發性事件。
(二)橋梁和樞紐作用。
教學秘書受教務處、學院的雙重領導,處在信息的中心地位,為教師和學生傳達各種規章制度及教學相關文件,同時又將師生的意見和填報結果及時反映給教務處和院領導,簡言之,就是信息的傳遞者、收集者、處理者和反饋者。作為信息的中轉站,除了本學院的日常事務,很多課程或實習的問題還需要與其他職能部門和兄弟學院溝通和協商,為了確保任何一個環節都準確無誤,很多問題可能經過反復磋商才能最終定奪。在民族院校中,教學秘書這種中介的角色就更突出,處理和解決的信息量更大,毫不夸張地說,教學秘書的辦公室是一個巨大的信息集散地,校外、院系外、校內的各院系老師等會不定時向教學秘書咨詢和收集各種資料和信息。因此,為了營造更理想的民族院校教學范圍,教學秘書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促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各部門之間融洽相處,充分發揮橋梁和樞紐作用,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三)管理育人作用。
少數民族學生是大學生成員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他們在學習、生活、思想、民族習慣、宗教文化、人際關系等方面與漢族大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差別,把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確保少數民族大學生健康成長,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少數民族地區團結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秘書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本職工作,改進工作方法,拓展教育管理途徑,積極配合輔導員和班導師的工作,協助他們完成各項工作,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發揮育人作用。
二、民族院校教學秘書的定位與發展困難
(一)工作繁忙,進修機會少。
教學秘書都是文職工作,沒有太大壓力,但做起來遠比想象的煩瑣得多,無形的壓力處處存在,無時無刻都需要保持精神高度緊張,哪個細節出了錯誤,都可能導致教學事故,因此必須格外注意細節,避免出現差錯。有時工作量比較集中的時候,經常需要加班處理一些文件,因為白天的工作比較零散,辦公室經常人來人往,像畢業資格審查這樣的工作,只能等到下班后獨自靜下心來一一細心核對。
繁忙的工作使得絕大多數教學秘書都沒有時間和條件去進修,也沒有足夠的精力開展科研,因此成果少之又少。再加上多數院校對教學秘書的重視度往往不夠,教學秘書很難獲得參加學術會議、進修培訓和出訪考察的機會,沒有進步就是退步,這是教學秘書在自身發展方面面對的一大困境。
(二)工作成果性不強。
教學秘書工作是一份很難出成績的工作。首先,這支隊伍中人員流動性強,隊伍難穩定,工作變更頻繁,整體工作缺乏有效連續性,在短短的工作時間中難以有顯著的成果。其次,重復性的工作很難推陳出新,教學秘書接觸的學生多是兩極化的,一方面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如班級的學習委員,另一方面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成績中等以上的學生一般問題比較少,成績差一點的學生是讓所有老師頭疼的,教學秘書也不例外。民族院校的學生,學生成績的高低差異大致遵循正態分布。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是由于教育區域性差異引起的基礎不太好,學習大學的知識到拔高的地方就跟不上課;有的是由于語言不通,很多學生的母語不是漢語,他們雖然會說多種語言,但都不是很精通,老師傳授知識的時候多是普通話,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很難理解專業詞匯。
三、關于做好民族院校教學秘書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穩定工作體系。
各級領導給予教學秘書更多的關注,編制教學秘書工作指南,將多發性、常見性的問題進行匯總、整理并歸類,將多年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融合起來,納入工作指南中,并做到與時俱進,經常性更新。教學秘書應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管理理念,順應時代大潮。
(二)以不變應萬變。
每年暑期,大四學生畢業的同時,學校又會隨之注入新的血液,學生是萬變的,但教師隊伍是相對穩定的,周期性工作比較強的教學秘書在此時就要做好以不變應萬變的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和任務。民族院校的學生由于文化的差異,處理事情的方式也會有不同。面對學生多樣的性格特點,教學秘書應以耐心和責任心,用熱心并沉著、冷靜的工作態度解決各種常見的或意外的突發問題。
(三)與時俱進,隨機應變。
學校每年的工作大致相同,但又年年都有新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學秘書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形勢。當今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大學生又是社會新思潮的領軍者,行政崗位的大學老師往往要解決的不僅是實際問題,還有學生的思想問題,要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德育意識,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加強重視運用新型傳播手段、改進新理論教育方式方法,做到與時俱進、隨機應變是當今高校教務人員的必備素質。
(四)學習并尊重多民族文化。
我國是具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以外的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相近的民族也有相同的特色。作為師生之間溝通的紐帶,教學秘書主動學習并加強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識,有助于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做好本職工作。比如,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一般而言,春節的時候大都舉家團圓,而同樣,古爾邦節對于維吾爾族來說,如同漢族的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節日氣氛特別濃郁,是世界穆斯林的重大節日。但這個節日在一些學校還沒有放假的時期,如此,過節的學生就無法和家人團聚,這就需要老師們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和幫助,讓他們感受到民族院校的人文關懷,充分起到上令下達、下情上報、聯絡師生的作用。學習并尊重各民族文化特色,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將其合理地運用到工作中,不僅有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會更進一步增強師生情感。
教學管理是一份業務性很強的行政管理工作,既不同于完全的教學、科研業務工作,又不同于純粹的行政管理工作。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跨管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科[6]。因此,看似簡單的教學秘書的聯絡性工作,實則是一門蘊含著大學問的藝術。新時期,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日益成熟,但教學秘書的職業生涯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學校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學秘書的協調與處理。教學秘書的職位輕如鴻毛,責任重如泰山。民族高校應給予教學秘書更多的重視,不斷開闊教學秘書的視野,挖掘其潛力和閃光點,使其更好地為民族院校師生服務,教學秘書在為學生的服務中要不斷提升職業素養,不斷強化民族高校服務民族的特色,主動了解少數民族的歷史、現狀和特點,熟悉他們的民風民俗習慣,尊重他們的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文明的思想觀念,激勵他們為振興民族、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立志成才[7]。這是新時期民族院校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高偉.民族之花映山海[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14:1.
[2]楊勝才.論民族院校的地位、方位和品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47-50.
[3]趙鑄,馮文華.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1(7):86-88.
[4]張盼.高等技術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適應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34):462.
[5]周遠清.在每一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韋雙穎,蘇文強,朱毅.新時期高校教學秘書應該具備的崗位意識[J].成都大學學報,2009(2):52-54.
[7]徐延花.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教學管理的體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8):167-168.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自主基金
通訊作者:董大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