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珍
【摘 要】對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進行設計,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及方法,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對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進行設計的主要原則,提出要以學生為本,注意適度和適量,同時要采用分層設計的方法。然后結合實際案例,研究了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相關策略,以推動教學走向高效。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作業設計;原則;對策
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時,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若教師進行了有效的作業設計,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探索精神。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進行設計的主要原則
1.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在設計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時,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根據教學目標,立足學情,科學合理設置作業內容。同時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地進行作業的布置。
2.堅持適度和適量的原則
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其實際的難度和數量,要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來進行。不能夠給學生布置太難的作業,避免打擊學生的信心;同時也不能布置太多的作業,使學生疲于應付,避免大量的作業擠占了學生參與其它活動的時間,影響了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3.堅持分層次設計作業的原則
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作業設計的時候,還需要注重題目的層次性,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發展。不僅要依照“最近發展區間理論”來布置作業,在設計題目時給學生留出更多自由發揮與探究的空間,通過適當分層,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展開設計,促進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知識,并感受到一定的挑戰性與成就感。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對策研究
1.提高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和啟發性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最怕的就是枯燥和無聊。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要重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科學有趣的數學題目,點燃學生的探究熱情,并進一步促進學生在求知、探索與實踐的同時體驗數學的魅力。如在執教《長方體的表面積》這節課后,老師可設計如下作業:過年啦,你一定想送給親人或朋友一份小小的禮物吧?請你先動手制作或收集一個包裝盒,再用漂亮的包裝紙進行包裝,嘗試用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算一算:包裝禮物你用的包裝紙的面積是多少?這樣的題目集操作性、開放性、探索性為一體,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探究過程充滿了樂趣,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受到啟發。
2.把握好作業的量和難度
我國的教育領域早已開始大范圍推廣素質教育,而教育部提出,課后作業不應占據學生的太多時間,而是需要適度減少,不可構成數量多、效果差的現象。如果教師布置了過多的數學作業,就必然會占據學生的課余時間,導致學生無法開展其他活動,綜合素質也很難得到提升。長期下來,學生還可能產生厭學或是排斥數學的情緒。因此,針對小學高年級的數學作業,必須要注意其量不能太多,應給學生留出一些時間。另外,作業也不可過于簡單或是過難,教師需把握好其難度。如果作業太簡單,就達不到啟發、鞏固和測試的目的。但如果太難,又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放棄數學學習。所以,高年級小學數學作業的完成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難度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3.掌握數學作業的層次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單一而枯燥的作業內容已經難以滿足我國當前的素質教育需求,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必須要經過新的形式才能得以提升。所以,教師要針對一部分關鍵的課程內容設計出層次分明的數學作用,確保其難易度、側重點均具有科學合理性。此外還可以創建一個作業庫,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以此促進作業練習的效果提升,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通過這樣的練習,層次水平不同的學生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勵,從而將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
比如,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作業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包含了不一樣的側重點。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情況,自主地挑選適合的題目。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這課內容后,教師可分層設計作業:第一層次的題目就是關于圓柱體的面積,已知某圓柱體的底面直徑為8厘米,且柱體的高度是5厘米。假如要制作一個這樣的圓柱盒子,需用到多少厘米的紙?第二層次的題目則是一張長方形的紙為13厘米長,9厘米寬,若是要用這張紙制作一個圓柱體,那么其底面積應當是多少?第三層次的題目是,一個圓柱體的盒子,底面積為30平方厘米,且側面積為100平方厘米,底面積的周長是20厘米,請問其體積為多少?上述這三個部分的題目都有著不同的層次與難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解答。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其學習積極性也會得以提升。
4.重視作業的整理和歸納
在教學每單元的“整理復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先回顧所學知識,自主整理知識,嘗試建構本單元知識的結構鏈,并逐步引導學生能清楚、準確、全面地整理出知識。在學生完成知識結構鏈的梳理與歸納后,鼓勵學生對梳理出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嘗試舉例,寫出解題的提示、完整的解題過程和注意事項,教師從中篩選較典型的題目展示給全班學生共同練習,使學生成為一個小小的編書者,并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由上述分析可見,在進行小學高年級的數學作業設計時,教師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并采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循序漸進地學到數學知識,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方慶榮.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214-215
[2]郭素賢.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有效性設計的原則[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