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和新高考政策當前已在我國深入開來,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成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中政治作為高中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承擔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責任。而且政治課程內容有一些和核心素養很切合,因此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結合起來,可能會產生不錯的化學反應,本文將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核心素養;培養
一、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發生了一定的轉變,不再是單純的理論教學,而是將教學重點轉變到以素養教育和促進高中生認知教學上來。企圖以問題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具備問題意識,除了讓學生學會政治理論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這一教學方式的轉變,也更利于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具備可以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下面本文將從三大方面,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分析。
(一) 文化基礎
文化基礎是學生在具備獨立精神,以及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學生必須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自己、社會、世界有全面的了解,以成為有豐富文化底蘊的人。
第一,通過政治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人文底蘊
高中政治課程中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通過高中政治的學習,可以讓高中生具備一定的文化沉淀、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想要培養學生這三方面的素養,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改變當前以理論教授為重點的教學方式。例如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除了教材上的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讓學生了解各國各個領域的藝術。并且,除了大眾藝術之外,也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小眾藝術文化,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當地的特色藝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可以通過網上博物館,讓學生了解一些古老的藝術作品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總之,不能只是簡單地以教材為主教學,而是應該將課本上的理論,通過立體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
第二,通過政治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科學精神
通過高中政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主要培養學生三方面的素養:使學生具備理性思維、使學生能勇敢批判質疑、使學生勇于探究。理性思維的培養,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首先要讓學生全面了解科學原理,其次通過實踐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具備尊重事實、嚴謹的求知態度。例如《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這一課,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理論知識,再通過實際事件來驗證真理。因為只是單純的理論,學生即便是記住,沒有實際經歷過實踐就很難靈活運用。另外,應該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使學生對事物有更清晰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在實踐中,同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使學生敢于質疑和批判,不一味地遵從他人的觀點。而這需要教師做好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遵從自己的內心,使學生能自己在經過多角度的分析后,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而當學生自己做出選擇之后,就需要教師鼓勵和引導其大膽嘗試,去勇敢地探索自己所做的選擇,并堅持不懈地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二) 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有利于學生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發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和不足,認識自身的潛力以更好地面對生活,成為更出色的自己。
第一,通過政治課堂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
學習雖然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技能,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會學習。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些學生學習速度很快,而有些學生卻對簡單的知識都難以理解。在高中政治課堂上使學生具備學會學習的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樂學善學、勤于反思、自主獲取信息意識三方面的素養。樂學善學,是說要學生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可以通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來實現。例如在學習《做理智的消費者》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要讓學生來扮演消費者,教師扮演市場的操控者,來讓學生真實體驗什么是理性消費,什么是沖動消費。通過角色扮演,課堂氛圍一下子就會活躍起來。而且學生是參與的一方,活動著聽課比坐在座位上死記硬背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在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反思,為何在剛才的角色扮演中,作為消費者的自己會進行沖動消費,并進行總結,做出改變這一情況的方法。之后,教學就可以通過這一案例,來為學生分析教師作為市場操控者,曾經放出過什么信息。而這些信息是學生捕捉到以后,可以改變消費選擇的,但是這些信息可能被學生忽略掉了,以教導學生應該注意生活中的各類信息,并做到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通過信息幫助自己做出決定。
第二,通過政治課堂教學,使學生健康生活
高中政治課堂中有很多關于哲學、文化、精神的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具備健康生活的態度,不斷健全學生的人格,使學生逐漸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想要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生活方面的素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情景教學。例如在學習《實現人生的價值》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堂聯系實際來讓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用多媒體帶學生觀看世界上生活百態,來了解人生,使學生產生對自己人生進行規劃的意念。在實踐上,可以帶學生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教育學生如何真愛生命,使學生了解人生的意義。最后,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以及自己對人生的未來規劃和達成步驟。
(三) 社會參與
學生總有一天要走上社會,因此培養學生在社會參與方面的素養必不可少。
第一,通過政治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責任但當
通過高中政治課堂培養學生社會參與素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使學生具備社會責任、使學生對國家產生認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需要教師將課堂和實踐結合起來,并且是長期結合。例如在學習《神圣的權力莊嚴地義務》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幫助環衛工人打掃衛生,做一些志愿服務;再比如帶領學生去養老院,教育學生尊老,愛老,孝順父母等等。愛國精神的培養,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了解新中國的建立,了解建國之后我國所經歷的重重挫折,以及國家為人民的付出等等,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愛國電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第二,通過政治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實踐創新
通過政治課堂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需要教師培養學生具備勞動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同樣,這也需要將政治課堂和實踐相結合。首先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將勞動作為政治作業,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公益活動等,將原本枯燥無味的抄寫作業,改為實踐的參與和總結;讓學生總結在實踐中遇見的問題,并寫出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法,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前的實時熱議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鍛煉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鼓勵學生創新技術應用,例如對老技術進行創新,讓學生探討某一技術或物品的不同用處。例如鉛筆除了可以寫字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用處?通過問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能使各種技術發揮更多的用處。
三、 結束語
高中政治雖然以理論知識居多,但實際上這些理論知識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以實踐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趙國勝.讓政治課堂教學回歸生活[J].教師,2014(35).
[2]楊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4(10).
[3]張新紅.用多媒體手段改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踐[J].新課程(上),2014(10).
[4]李恪.探究中職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法制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24).
作者簡介:黃松華,中教一級,江西省瑞昌市,瑞昌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