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我國微課的研究現狀,對微課的理念、特點進行介紹,綜合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對高中化學微課模式構建進行了相關闡述研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微課;模式
微課是伴隨著網絡逐步覆蓋的“信息高速通道”在教育領域應運而生的微型視頻課程,其表現形式豐富,可以圖形、文字、動畫等形式,便于學生的應用和學習。微課在我國還是一項比較新穎的研究內容,雖然應用于教學初見成效,但發展并不純熟。本文從微課理論核心入手,分析其在高中化學教學的構成和特點,基于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對微課模式的構建和思路進行了相關介紹研究,有助于學生對新課程的預習和課后復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趨勢
高中化學新課標核心理念:基于學生不斷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結合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引導不同學生學習相應的化學知識,關注化學科學,熟識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高中階段的學習在學生的整體學習生涯里,屬于基礎通識教育范疇高中新課標突出了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在穩固基礎的同時,也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新課標下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微觀辨識與宏觀探析、變化理念與平衡思想、理論推理與模型分析、科學探索與創新發現、科研態度與社會責任。要求學生改變傳統應試學習方式,更加關注化學微觀變化的本質機理,拓展知識面,提高邏輯推理分析能力及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運用化學所學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 高中化學微課模式構建
(一) 微課構建原則
高中化學微課在構建時要在滿足多元化的同時突出核心知識元素,將素質教育與升學考試相結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化學與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科技前進的主要推動力,因此,化學微課構建不但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對世界的科學認知,也要以生活實際為基礎,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化學滲透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兼顧深奧的化學理論與基礎的實踐,是高中化學微課與其他學科的主要區別。
(二) 微課構建思路
微課構建以化學基礎學科為主要背景,以信息技術整合化學核心知識脈絡,同時注重微課平臺框架的技術支持和課程的推廣實施,構建思路可參考圖
。
微課構建思路
(三) 微課構建方式
微課的構建以教學課程錄制展現給學生,主要錄制方式有:實景課堂攝錄;錄屏模式;軟件合成展示;混合模式。
1. 實景課堂攝錄
以實景課堂為拍攝地點,對教學/導學過程進行同步跟蹤拍攝,板書內容與老師授課同步錄制,老師可根據常規授課方式講解高中化學各階段知識內容。在微課視頻后期制作過程中加入字幕,對視頻進行剪輯處理。為保障微課現場錄制效果,需要專業攝錄、后處理人員和設備。
2. 錄屏模式
相比于實景課堂錄制,錄屏的專業要求和成本相對較低,該模式可操作性強,后處理簡便快捷,一般使用錄屏軟件將視頻、音頻同步錄制,在通過軟件合成后上傳至微課平臺,錄屏模式微課推廣應用較為廣泛。
3. 軟件合成展示模式
軟件合成主要是通過腳本規劃將動畫(視頻特效)融合到視頻、音頻中,通過后期技術處理輸出為教學短片。軟件合成微課模式更加直觀、生動,并具有一定的科普效果,難以理解的化學反應過程可通過模擬動畫展示,不但可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由于該模式的動畫腳本設計處理上技術難度較大,對專業素質要求較高,該形式的微課使用范圍并不廣泛。
4. 混合模式
將不同的微課模式相互結合,揚長避短,既豐富了化學課堂知識量,又能提高師生在不同教學平臺的互動。
(四) 化學微課“乙烯知識點總結”為例
微課的安排一般根據教學進度推進,以高中有機化學中“乙烯(烯烴類)知識點總結”為例:
學習目的:乙烯知識點總結
學習內容:乙烯結構特點;主要物理性質;不飽和的乙烯雙鍵可進行的化學反應。
1. 乙烯(CH2CH2)結構特點:兩個C原子與四個H原子屬于同一平面,分子中的“CC”雙鍵易斷裂,進行化學反應(加成、氧化、聚合等)。插入播放乙烯的3D分子結構式;
2. 物理性質:無色氣體,難溶于水;
3. 化學性質:①加成反應(溴水褪色);②氧化反應;③聚合反應;插入動態反應過程。
三、 總結
在新課標下,微課借助互聯網的高速信息推廣傳播,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本文結合我國微課的研究現狀,對微課的理念、特點進行介紹,綜合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對高中化學微課模式構建進行了相關闡述研究。
參考文獻:
[1]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展趨勢系統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4(10):22-23.
[2]趙董姜.“翻轉課堂”在髙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農鋒,中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廣西百色市那坡縣那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