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艷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開展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一個關鍵節點,當前高中德育管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德育實效性差,對此需要提高思想重視程度,注重開展生活化的德育實踐活動,要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促進德育工作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德育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德育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教育事業也有了新的發展,德育管理作為高中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引起充分重視,我國的教育部門也已經將“育人大計,德育為先”的理念列入重要的研究項目,高中學校也要把黨和國家關于加強改進德育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貫徹落實好。但是就目前的一些現狀來說,在高中如何培養出德智雙全的現代化人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遠遠不足以滿足實際需要,對此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解決。
一、當前高中德育管理的問題分析
1.重智育,輕德育
目前很多高中教師重視教學成績的考核業績,把教育學生高中考試得高分作為重點,忽視德育工作的情況普遍存在。再就是德育目標的要求比較高,已經遠遠超越了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由于高中學生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較大,教師往往偏重于考點知識的教導和傳授,把德育滲透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忽視高中學生的實際思想問題和對社會實事涉及熱點問題的關注,缺乏引導學生利用德育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的教育。學生的德育情感無法和智力因素產生共鳴,很多都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歧途。
2.重形式,輕實效
高中學校經常會組織一些年度總結大會,關于德育工作總結也有涉及,但是占絕大部分篇幅的經常是對形式的總結。比如:本年又組織了多少月度報告會,開展了哪些教育活動,還有多少人參加了主題班團會,等等,還有許多圖片與總結大會的材料相配套。從形式上看,確實把德育工作開展的豐富并且有聲有色,但是,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卻沒有貫徹落實,沒有讓學生實現明德知德“內化于信,外化于行”的狀態,達到知行合一。高中學校將德育的管理只管不理,導致德育工作的執行缺乏主動性和預見性,實際效果大打折扣[1]。
3.學生被動接受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一些高中教師還是利用板書授課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是教會的,而是學生自己在社會實踐和環境的影響下自己形成的,是在社會關系中發揮主體作用,認識和評判協調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道德關系時的表現,是作為構建道德結構主體時應有的地位。但是,目前的很多高中學校教師居高臨下,學生被動聽講,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二、針對高中德育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注重課堂德育教育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文化知識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場所,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學習度過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大舞臺,學生在課堂上耳濡目染的知識和技能,其心理方面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由于高中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其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他們易怒易沖動的性格,這時在課堂上進行合理的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被潤物細無聲地感受到德育的魅力所在,發揚人文主義精神[2]。例如在高中語文《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斷的努力奮斗,逐漸成為一名心懷夢想、積極進取的新時代青年。再就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也是德育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了解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洗禮的過程。
2.回歸生活實踐,提高德育實效性
無論學生接受智力教育還是道德教育,都是要回歸社會生活實踐,去服務于社會生活。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不只是限于在學校,從現實生活中的小道理悟出社會的大道理,從而產生正確的道德評判標準,并將這種悟性付諸實踐。使德育生活化,要求教師以一種全新的德育理念去探究德育生活化的途徑,創造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氛圍[3]。以此下去,去構建一種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平臺,讓學生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中學會自主學習和自主選擇,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效克服,面對社會的各色各樣的誘惑時能有效地自律??梢韵劝训掠逃w現在校園活動中,注重學生德育的主動參與性,并讓學生自覺地去輔助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
3.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德育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去因材施教地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積極地去教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當學生自己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時,才會去主動地承認并改正錯誤[4]。例如在進行校際運動會聯誼比賽時,其中有一個學生性格特別孤傲,桀驁不馴,根本不把教師和其他學生放在眼里,破壞游戲規則,他認為別人都不如他。這時候,其班主任對其委以重任,并擔任裁判,去判定別人的比賽結果。這樣他就意識到自己比賽的時候不遵守規矩讓裁判很是頭疼,自身做的不對,當裁判之后的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就會換位思考,本身的鋒芒被削減。恰當的德育教育,會讓學生形成“為別人著想”的好習慣,有利于高中生心智的健康成長。
結語
總之,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做好德育教育管理成為在高中教學的必然要求,對高中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當前高中德育教育的執行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注重教育管理方法的運用,學校也要加大對德育教育體系建設的力度,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德育管理的實效性,真正培養未來德才兼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加頓.高中德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6(09):52-53.
[2]陸衛.高中德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4(07):120-121.
[3]黃亞蘭.新課程背景下創新高中德育工作的途徑[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04):52-53.
[4]劉繼淑.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理念及方法[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