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軍
摘 要: 伴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汽車作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數量日益增多,但在便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同時,也導致交通事故率劇增。如何減少事故發生,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汽車駕駛員作為汽車運行的主導者,在安全行車、預防事故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當前我國交通形式的基礎上,對汽車駕駛員預防及減少事故發展的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汽車駕駛員;事故率;應對策略
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汽車需求量越來越大,于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而言,汽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相伴而來的交通事故問題也愈加嚴重化,給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并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如何保證汽車行駛安全成為了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提高行車安全,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效預防及減少事故發展,需要人民大眾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交通事故的危害性,真正參與到安全行車活動中,對交通安全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汽車駕駛員作為汽車運行的主導者,在預防及減少事故發生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求駕駛員遵守交通法規,強化法制觀念,進一步提升自身安全駕駛意識,同時能夠熟練掌握汽車的各項性能及具有良好的駕駛技巧,以此提升自身安全行車整體素養,為良好交通環境的創建提供可靠保障。
一、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存在的問題
自2009年起,我國趕超美國,一躍成為了全球第一汽車產銷大國。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3.1億輛,該數據相比同期美國汽車保有量,要多出0.3億輛。在汽車總量日益增多的同時,交通事故發生起數也隨之增加,與2014年相比,我國2016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有所增加,已達到21.2846萬起。相比,2016年,我國2017年道路交通行車事故起數還在增加。而造成事故發生率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具體如下:
1、人車與道路之間的矛盾。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相比,在道路從事交通活動的人口密度要遠遠大出許多,因此加劇了道路交通的擁堵程度,導致交通環境更加復雜化。當前,我國公路網建設并不完善,許多地方交通還不便利,并未形成現代化全立交、全高速的道路模式。目前,我國城市道路中,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現象較為嚴重,同時,因道路負荷不斷加大,道路質量嚴重下降,進而影響行車舒適性,甚至影響行車安全性,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都是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2、汽車駕駛員素質參差不齊。汽車作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汽車總量持續增加,進一步擴大了汽車駕駛員隊伍。但在隊伍構成方面,部分駕駛員整體素質偏低,駕駛能力弱,交通法規意識低,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反應不及時,無法做出正確的辨別,進而導致安全事故頻發。
3、交通安全意識不高。據相關數據顯示,一般交通事故中,車與路自身原因導致的事故發生率僅占5%左右,而人為因素占95%,其主要原因在于交通參與各方,交通安全意識、法規意識淡薄,往往存在僥幸心理,總認為“人會讓車,車會讓人”,但現實操作中常常事與愿違。同時,在行政執法管理方面,往往以事后管理為主,且松弛性較為嚴重,進而無法有效發揮管理體制的機能,促使部分素質不高的駕駛員或行人,無視法規,致使交通事故頻發。
二、汽車駕駛員預防及減少事故發生的應對策略
1、提高安全責任意識
意識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磨練,安全駕駛意識的提升并不是一、二次宣傳教育就可以辦到的,需要一個長期培養環節,不管駕駛員駕齡長短,都需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摒棄自身不良駕駛觀念,從“要我安全”的錯誤思想轉變為“我要安全”的正確思想上。作為汽車運行的主導者,安全事故發生80%與駕駛員存在必然聯系,為此,必須進一步增強駕駛員安全責任意識,減少事故發生率。在交通活動中駕駛員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擺正自己的角色,提高社會責任感,深入了解安全行車的重要性,高度重視不良行車的危害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事故發生。
2、養成良好駕駛習慣
交通系統是指人、車、路及周圍環境所形成的一個整體系統。作為交通系統內主要要素,汽車安全行駛系統所涵蓋的因素較多,如駕駛員素質、操作行為及汽車技術狀況等。在整個交通活動中,以上三因素相互協調、相互作用,且與周圍環境相互影響,只有在以上因素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整個交通活動正常開展,才能滿足安全行車的目標。
針對車輛運行狀況方面,要求汽車駕駛員必須熟練掌握車輛自身特性,做好各項檢查工作,定期為車輛進行保養,防止故障車上路,為行車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同時,作為一個高素質駕駛者,在行車過程中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保持思路清晰,不能因瑣事影響行車的心情,應始終堅守“珍愛生命”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遠離危險,將駕車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在窄路、彎道等路段,往往會出現強行超車、會車等問題,此時,若仍以以往行駛路線運行,極易出現事故,此時必須采取忍讓戰術,堅信忍一忍風平浪靜,主動放慢速度,防止事故產生,應做到文明駕車,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
3、提高法規意識,做到依法行車
在道路交通方面,應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廣泛且深入的宣傳,在駕駛員心中進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的重視程度,提高駕駛員的法規認知程度。同時,應按照法律法規,加大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力度,提高管理能力,特別是在執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處罰、教育的作用。以此,增加處罰的威懾性,在行車過程中為時刻敲打駕駛員,提高駕駛員依法行車的意識,且通過科學、可行的措施,改善交通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減緩人、車、路矛盾,為駕駛人員行車提供一個更好的行駛環境。為減少交通事故發生,還應完善全國交通管理電子網絡系統,針對事故多發路段,進行速度監控網的設置,針對超速等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建立安全、完善的交通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道路通行車輛的不斷增加,交通事故率也隨之增高,如何有效預防及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行車過程中,汽車駕駛員對預防事故發生意義重大,為此,必須進一步提高駕駛員的安全責任意識,養生良好的駕駛習慣,做到依法行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駕駛員預防事故的能力,才能避免事故發生,才能實現安全出行。■
參考文獻
[1] 李江.淺談如何提高汽車駕駛員預防事故的能力[J]. 汽車運用. 2011(01).
[2] 鞏鵬飛.淺談如何提高汽車駕駛員預防事故的能力[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4(28).
[3] 王健.淺談如何提高汽車駕駛員預防事故的能力[J]. 科技風.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