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要] 高校是國家科技原始創新的最主要源頭,如何提升高校知識產權的轉化數量與治理和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經濟發展,在新的經濟常態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高校知識產權轉化中存在的問題,從高校體制機制、轉化渠道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 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問題;對策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 to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govern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transformation channe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College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Convers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印發了《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隨后,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2016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國家經濟科技發展中正在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原始創新的最主要源頭,如何實現高校的知識產權轉化、提升知識產權轉化率、打通從創新到產業的“最后一公里”,對進一步推動國家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高校知識產權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以知識產權中的專利為例,截止到2016年年底高校供運營專利30665件、其中專利轉讓20626件、許可10637件、質押融資613件,相對高校擁有的有效專利而已,已運營專利扔不足高校擁有有效專利數的10%,可見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率之低。下面以專利為例,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高校知識產權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形成的知識產權脫離市場需求
高校的科研實行的是課題組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高校內部的個體戶,其好處在于能夠形成競爭以及自由發散的研究,產生原始創新;其弊端在于教師形成的知識產權是科研研究和基礎理論前沿產生,而且往往采用“論文式”思維來撰寫專利,未能較好地與企業實際需要和市場發展趨勢結合,未能較好地考慮知識產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要求,容易與產業脫節,這也是高校科研中“重研究、輕應用”的一個縮影。
2.高校現有的體制機制嚴重制約知識產權轉化
絕大多數高校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決定了高校教師只重視知識產權申請,而忽略知識產權轉化,嚴重缺乏知識產權轉化的動力和意識,從而導致知識產權大量“沉睡”在高校中,再加上知識產權維護年限等各種原因,更是導致知識產權難以有效轉化。
3.市場需求不平衡嚴重制約知識產權轉化
國內絕大多數企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的焦點仍聚焦于產品、產能等初級階段,未進入技術自主研發等發展階段,而且從知識產權到產品的轉化還需要進一步通過企業研發等階段,故企業對知識產權等創新需求不強烈,導致知識產權市場的供求不平衡,因而嚴重制約了高校知識產權的轉化。
4.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渠道過于單一
盡管高校知識產權的研發源頭不是市場,但是高校還是擁有眾多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實用價值的知識產權,因而對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而言,最需要的是一個既了解市場需求和知識產權轉化流程又熟悉高校內部科研管理體系的平臺。然而,現有的高校科研處或者下設的技術轉移中心都難以擔負起這個重任,特別是進入企業向企業推介或者向投資機構推介知識產權等的重任,從而造成了知識產權轉化渠道不通暢,嚴重制約了高校知識產權向企業轉化。
二、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對策分析
如何進一步提升高校知識產權的轉化率,使其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真正發揮作用,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應對措施。
1.國家政府層面
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知識產權轉化政策,通過財政支持、收益分配、人才政策等方面牽引帶動知識產權轉化市場的發展,細化知識產權轉化政策措施,完善知識產權轉化激勵機制,解決知識產權實施層面的政策性障礙和科研工作者的后顧之憂。
2.高校層面
首先,要建立專門從事知識產權轉化的管理部門,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轉化團隊建設。專門的知識產權轉化管理部門不僅要為高校科研工作者提供從知識產權申請、維護到轉化的全鏈條服務,而且還應具備較強的市場拓展能力和營銷能力;要搭建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平臺,從而解決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渠道單一的問題。
其次,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特別是要在高校科研評價體制中增加有利于或導向知識產權轉化并且貼合科研工作者需求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如收益分配傾斜、研究生招收指標等,引導和激勵廣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入到知識產權轉化工作中來,以提升知識產權轉化的動力,促進高校知識產權轉化。
最后,要進一步密切與企業的對接合作,加入行業產業聯盟,以市場需求和產業創新為起點開展研發工作,促進形成與市場需求和產業創新貼近的知識產權成果,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知識產權轉化率。
三、結 論
高校是國家原始創新的主要源頭,每年都產出了數量巨大的知識產權成果,但是知識產權的轉化率低下,難以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難以真正轉化為市場產品和經濟效益。因此,只有政府通過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相關政策來引導知識產權轉化市場的發展,以及高校通過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完善知識產權轉化評價體系、激勵機制和人事體制,加強企業合作,融入市場和產業聯盟,才能進一步激活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的動力和潛質,提升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率,使高校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真正起到動力源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小青,陳向東.專利活動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中國電子信息百強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1):26—32.
[2]曹勇,趙莉,蘇鳳嬌.企業專利管理與技術創新績效耦合測度模型及評價指標研究[J].科研管理 ,2011(10):55—63.
[3]吳志鵬,方偉珠.試論專利制度對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宏觀安排的三個維度[J].科技管理研究,2003(2):22—25.
[4]冀瑜,李建民.試論我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處理機制及其完善[J].知識產權,2011,(7):98.
[5]王秀哲.知識產權的私權性與行政保護[J].學術論壇,2009,(1O):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