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新型線上教學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動性和學習習慣的客觀因素,導致了線上教育目前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仍不容客觀。文章通過結合線上教學模式優(yōu)勢和問題,從高職學生學情出發(fā),分析線上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以及其應用現狀,提出解決意見,使得線上教學能真正應用于高職教育中。
關鍵詞:線上教學;高職院校;教學資源;解決辦法
一、引言
當前社會網絡終端設備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覆蓋率也越來越廣的背景之下,線上教育因其本身的特性(如教學及時、上課方便、節(jié)約時間與成本、無地域限制等)受到了國內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大力推崇,可以說互聯(lián)網給教育行業(yè)帶來了真正的革命。但是許多線上教學平臺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線上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較強、缺乏監(jiān)督機制、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等。通過分析其特點,和現階段應用現狀,找到辦法解決其存在的問題,使其能有效地應用于高職院校中。
二、線上教育的特點
1.公平化教育資源。線上教育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空間局限性,能夠擴大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應用范圍,緩解了現階段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促進了教育的公平性。
2.教育模式更自由。學者可以按照自身的時間規(guī)劃、學習興趣等,對課程內容、上課時間進行自由選擇,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時間限制,也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精力。
3.減少運營成本。線上教學模式,使得資源能夠交互利用,提高了教師資源的利用,也減少了學校的運營成本。
三、線上教育的應用現狀
1.課程質量良莠不齊,近幾年國內的網絡課程平臺發(fā)展迅速,數量迅速增加,如滬江網校、中國大學MOOC等。但目前中國對于線上教育平臺缺乏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制度,使得許多網絡課程平臺的課程內容也是良莠不齊,學生中的普及率和完成率更是不容樂觀。
2.線上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動性要求較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學情使得線上教學的推行更是寸步難行。很多線上課程的完成比例都相當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了在高職院校中推動線上教學最大的難關。
3.傳統(tǒng)教學模式觀念根深蒂固,現階段很多課堂還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尤其是教師不能轉變觀念,迎接新變革,使得學生能動性不夠,無法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翁。
4.監(jiān)督考察機制的缺失,讓其應用效果堪憂。
5.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結合不理想,不能真正意義上地改變傳統(tǒng)思維模式、教育方式、培養(yǎng)理念、學習方法等方面。
四、線上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
1.提升線上課堂的完成率。制作高質量視頻,盡量短小精干,突出重點而又不缺乏趣味性。制造更為活躍的學習過程,比如設置不同難度試題,有獎問答等,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積極。
2.實行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線上,學生觀看網絡教學視頻,在線上教學資源庫,下載課程所需的所有資料和在線互動答題,幫助學生及時與教師溝通。在線下,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教師主要承擔教學組織、引導、總結,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研討、發(fā)言,交流各自的學習心得。
3.創(chuàng)建學習交流群組,解決學生學習能動性較差的問題。以微信、QQ等學生中常用的聊天軟件為載體建立學期群組,讓學生能隨時提問、分析、分享學習過程。建立良好的學習互動,也形成了激勵氣氛。
4.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有效的考查制度。在線上學習前,先設定學習任務和目標,以最終完成的測試或項目,作為線上學習成效的考察。能進一步解決學習能動性,和提高線上教學的完成率。
五、結束語
在技術的推動下,線上教學對高等教育起到重要的變革作用,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有了新的定義。高等教育將會越來越開放,學習方式也會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個性化。作為老師,要轉變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善于挖掘學生潛能。作為學生應與時俱進,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方法,運用一切教學資源發(fā)展自我。
參考文獻
[1]劉云青.MOOC:大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基于MOOC教學模式與大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D].河北師范大學,2015.
[2]董晶.慕課(MOOC)的發(fā)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zhàn)[J].文教資料,2013(14):158-159,164.
[4]朱敏.淺談翻轉課堂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9):162-163.
[5]高青松.MOOC在中國高校的運行機制和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作者簡介
張丹寧(1990—),女,漢,四川,碩士研究生,四川城市職業(yè)學院,裝配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