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文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及人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量增大,電力事業得到巨大發展。電氣設備也向著復雜化、高容量的方向發展。檢修管理的工作得到了重視,設備可靠性成為趨勢,所以發電廠電氣設備的檢修管理和維護就成了發電廠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電氣設備;檢修管理;維護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3.169
0 前言
發電廠發電工作的進展取決于電氣設備檢修開展的狀況,為了讓發電廠的電氣設備正常、順利的運轉,加強檢修管理工作是發電廠持久發展的重點。目前,發電廠電氣設備的檢修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對現今電氣設備的檢修管理進行全面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改善措施。
1 電氣設備檢修管理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加強電氣設備檢修工作,是發電廠實現高效發展和順利工作的方法之一,也是保障發電廠正常供電的關鍵措施。但在電氣設備檢修的工作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下面列出了四點主要問題。
(1)滯后的檢修管理理念。我國一部分發電廠早期的設備檢修主要是采用計劃檢修的管理方法。就是在計劃檢修制度下,預先計劃出檢修時間,到期檢修。缺乏靈活性和預警性,這將會使得設備管理人員的思維固化、程序化,不利于設備的長期使用,也促成了檢修人員的懶惰心理,因為計劃檢修的目標性不強,不能有針對性的檢修有問題的電氣設備,而是全面的拆卸檢修,加大了檢修成本,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大大降低了檢修效率,還會增加設備出現問題的可能。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不能跟上發展步伐,用老舊理念來管理現代化電氣設備,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2)檢修有限的技術水平。發電廠電氣設備是復雜的機器,對檢修管理人員的專業性、技術性要求很高,電氣設備檢修管理人員要掌握專業的檢修知識和技術,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能。但同時具備檢修知識和豐富經驗條件的檢修管理人員并不多,發電廠中存在一些早年入廠,對于專業知識并沒有過多掌握的檢修員工,他們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檢修知識,只是通過在日常工作實踐中慢慢積累下來的經驗。也有一些從專業院校畢業的高材生,他們具備電氣設備檢修管理方面的先進知識,但在實際接觸檢修管理工作時,卻發現在學校積累的知識儲備,只是紙上談兵,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無法單獨完成電氣設備維修管理工作。
(3)檢修管理責任劃分不科學。電氣設備的管理責任沒有落實到具體的人,也就是說設備責任落實存在死區、盲區,沒有做到每臺設備都有人管理、有人負責、有人檢查、有人檢修,責任沒有扛在具體人的肩上,導致表面上每臺設備班組都在管,實際上沒人管。日常的點檢在敷衍,發生消缺后沒有人深入分析,從根本上進行徹底根治,只是就缺陷而消除缺陷。
檢修計劃安排、項目的制定、工期規劃、作業文件包的編寫、備品備件的購置、工器具的準備、作業風險評估、施工技術組織措施和安全措施、施工作業人員的組成、質量驗收體系、責任考核追究體系等檢修管理劃分不明確、不科學,沒有形成自上而下“一級管一級”、自下而上“一級保一級”的責任體系。
(4)檢修規章制度不健全。設備的五級責任防護體系沒有健全,各級人員的崗位職責沒有明確,運行值班人、設備責任人、電氣專工、總工及專家隊伍的責任沒有有效的落實,五級責任體系沒有充分發揮各自的管控點,沒有形成完善五級技術安保體系。
隱患排查管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做到隱患的“五個實現”,即:“實現隱患分級控制、實現隱患計劃管理、實現隱患應急管理、實現隱患過程管控、實現隱患閉環管理”,同時沒有將隱患排查與整改實行逐級負責制,不能及時發現隱患,不能落實隱患治理措施,不能確保設備安全隱患在控、受控。
2 電氣設備檢修管理工作的維護措施
(1)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飛速發展的時代,先進的電氣設備檢修工作已經接近成熟,檢修管理人員的檢修知識儲備基本形成,而在現在的工作中,管理的作用開始加大。在檢修管理中對于電氣設備的監控和出現問題的預知能力越來越重要,加強對電氣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有效的避免了檢修不及時和檢修成本增高。
檢修管理者要跟上現代化時代對于檢修管理的要求,制定更完善和有效的檢修管理辦法,形成完整的體系,實現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創新。檢修管理要有創新思想,改良完善檢修管理體系,結合實際案例和經驗,加強對電氣設備的監督,更好的加強管理,尋求高效高質的檢修管理模式,使設備檢修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實現對發電廠電氣設備檢修的全面提高。
(2)提升檢修管理者素質。現階段,發電廠電氣設備的檢修管理工作體系已經成熟,有了完善的檢修和分析方法,但實操仍需要由電氣設備檢修管理人員進行,所以要加強培訓,全面提升檢修管理者的綜合素質。
檢修管理人員要定期為電氣設備進行保養,對設備的構造、使用和檢修內容要充分掌握和靈活運用,強化專業知識的應用性。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對電氣設備運行的全面監控,及時了解電氣設備具體情況,保證運行狀態穩定,做好運行記錄。
加強培訓檢修專業知識的力度,全面提高檢修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緊跟發電廠和技術硬件的發展腳步,加大對培訓工作的投入,專項提高檢修管理人員相對更加薄弱的環節,逐一攻破,實現全面提高。根據實際檢修中的問題,進行專項會議講座、短期分級培訓等,學習和培訓工作要有計劃性和階段性,科學輔導,逐漸提高檢修人員的專業知識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1]。
(3)科學劃分檢修管理責任。將電氣設備按重要度劃分為四類:主要發電設備為A類、主要輔助設備分為B類、一般設備分為C類,輔助設備分為D類,同時將A類設備定為計劃檢修、B類設備定為定期檢修、C類設備定為狀態檢修、D類設備定為故障檢修;班組長將A類、B類、C類、D類設備劃分到人,同時要將設備責任人分為A角和B角互為備用;制定設備管理目標,扛死責任,把檢修管理的重點落實的設備責任人的責任心上;設備責任人應根據設備的結構部件易損程度及故障發生頻次制定每臺設備的點檢標準、備品備件、檢修作業指導書,保證自己所管轄的設備能夠健康安全可靠運行。
按照“組織管理程序化、現場作業標準化、工期控制網絡化、啟動試驗規范化、修后評價科學化”的要求,以項目安全、質量、成本、進度的控制為中心,深入開展標準化管理工作;重視細節管理、注重過程管控,每一個檢修作業面、作業點都能落實標準化。
(4)完善檢修管理規章制度。完善五級責任防護體系管理制度,明確五級人員的職責和具體分工要求,充分發揮各自的管控點,把設備的缺陷和隱患及時診斷和排查清楚,有計劃的得到防范和整治,職責具體如下:第一級,運行人員,是設備的直接管理者,要求規范點檢、操作、監盤和定期工作,重點是及時全面的發現故障和采取有效的措
施,防止事故擴大,從設備的使用者向發電生產的主體責任人轉變;第二級,維護人員,是設備的主要管理者,要求規范點檢、維護和定期工作,重點是對單個設備做更進一步的深入點檢、對存在的故障進行診斷和狀態分析,成為設備的“主治大夫和護士”,管理思路從修設備向管設備轉變,由負責消缺向預防性維修轉變;第三級,電氣專工,管理的重點是A、B類設備,通過日常點檢和技術監督、解體檢查等精密點檢手段對設備進行更深層次的管理,成為設備的“主治專家”,要求對這兩類設備的健康狀況了解透徹,要做到心中有數,目標是無缺陷、無非停;第四級,以總工為首,各級專業人員組成,在更高層次上對重要設備和整個設備系統進行定期健康評估,定期召開專業會,總結專業技術問題,安排下階段檢修項目,對重大安全技術問題進行討論研究,確定解決方案,同時,管理和指導前三層責任體系的運做,評價檢修工作開展效果;第五級,專家隊伍,各級技術人員在盡可能大的區域擴大自己的技術支持范圍,積極主動的與系統內專業技術帶頭人、制造商、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保持聯系,廣泛進行交流、學習,尋求對公司的技術支持。五級管理體系在設備管理中,按不同的角色和職責各有側重又相互重疊,對設備進行全面深入的管理、維護,并通過層層把關,使設備在管理上不留死角,為機組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制定和完善設備隱患排查管控管理制度,堅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以落實“二十五項反措”、技術監督標準、安全性評價標準、不安全事件暴露出的典型問題等為抓手,深入開展日常隱患排查、專項排查、定期排查,強化隱患產生的原因分析,對發現的隱患按“五定”原則組織全面落實整改,對臨時工作及交叉作業等特殊情況隨時進行隱患排查。利用隱患管控體系,實施掛牌督辦、跟蹤復查和驗收銷號,結合月度安全分析會,通報隱患整改情況,確保隱患“無死角、零漏洞”。
3 總結
堅持不斷創新管理制度和手段,隨著時代和科技進步,不斷完善管理,將新型的管理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是保證安全生產、高效生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對發電廠電氣設備檢修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的同時,進一步實行有效改良措施,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參考文獻:
[1]任鵬.發電廠電氣設備安全的運行管理及維護分析[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7(12):16-17.
[2]趙知發,王明陽.電廠電氣設備檢修及維護策略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