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整個學習生涯而言,初中階段是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這個階段的知識范圍更廣,教學程度更深,對于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的培養和考察也比較全面。面對課業上的突然轉變,很多學生都不能適應,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分析了教師工作中的難點,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廣大數學教師突破教學瓶頸,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難點;對策
學生們從小學升入初中之后,要面臨著課程內容的極大變化,一方面教學中知識的涉及面更加廣泛了,教學內容也更加深入了,另一方面,理論性、知識性課程的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等,因此只有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收獲較高的學習成效。作為初中教學中的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初中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總體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學習難度的增加,在帶給學生們更大學習壓力的同時,也考驗著廣大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雖然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數學教師也在積極探索初中數學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但是由于對于課程中的重點、難點認識不足,因此教學策略中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圍繞初中數學教學難點,提出了幾點教學思路。
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分析
(一) 初中數學更加考驗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傾向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具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考察,通過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探討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來培養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初步認識。進入初中之后,數學教學中的幾何和代數概念區分更加明顯,出現了更多的數學定義和圖形計算,對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考察更加深入,很多學生一時不能適應這種學習思維上的轉化,克服不了定勢化的思維模式,對于數學概念的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對于幾何圖形的立體想象能力不足,因此數學成績一落千丈。
(二) 初中數學更加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進入初中以后,數學教學中的內容越來越復雜,教師在教學中更多起到的是“引導”與“點撥”的作用,不可能全面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不斷培養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促進自身問題意識的形成,從而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去請教,促進難題的攻破。另外,初中數學能力的考察,主要通過解題來完成,而獨立自主的題目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們只有運用“數學思維”去讀懂“謎面”,才能順利得出準確的“謎底”。但是就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而言,大多數初中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方法仍舊固守于“題海戰術”當中,盲目地做題卻找不到數學學習的正確方向。
(三) 初中數學更加考驗學生的思維轉化能力
初中數學知識更加深入,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及延續性也更強,這就對學生們的思維轉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們要在牢固掌握原有知識點的基礎上,不斷加深理解,開拓思維,在深入挖掘本知識點內涵的基礎上,建立樹形、網狀等知識結構,加深數學知識之間的彼此聯系,從而打下牢固的學習基礎。然而,很多學生思維模式比較僵化,學習中的局限性強,沒有養成多維思考的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因此當模糊知識點越積越多的時候,就會陷入初中數學知識的僵局,產生消極的思想。如果任憑學生這種消極的思想情緒蔓延,就會導致其厭學情緒的產生,直至其最終放棄數學的學習。
二、 克服初中數學教學難點的對策研究
(一) 教師在授課時要明確重點、精略得當
為了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防止學生精力分散引起的授課效果不佳等問題,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做好課程安排,在授課之前就引導學生們做好重點和難點知識的預習工作,使他們帶著問題認真聽講。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們的預習情況,展開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教學工作,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點則可以一帶而過,以此加深學生的記憶,保證學生精力的集中。比如,在進行《整式的加減》教學當中,對于單項式、多項式、同類式等容易理解的概念性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一帶而過,對于同類項合并、去括號法則等將來要用于實際運算的知識則要重點講解,以扎牢學生的數學基礎。
(二) 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發現難點
初中教學大多采用大班授課制,一名數學教師必然難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個時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就至關重要。除了要重視預習的作用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建立思維導圖的方式,讓他們在知識點的整理中發現自己的知識點漏洞,從而有目的性地展開學習。另外,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不斷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鼓勵學生勇敢提問,防止問題越積越多,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注重知識點的回顧,做到數學知識的“溫故而知新”
初中數學知識一下子多了起來,很多學生感覺學習吃力,很容易學了現在的,忘了之前的。教師應該在新的課程中不斷滲透以往知識點,使學生們找到數學學習中的延續性,用聯系的觀點和方法進行數學學習,從而在學習、復習的不斷循環中,建立起自己的數學學習網。
(四) 創新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
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授課方式,引入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上的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法,通過學生們分組學習的方式,使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討論和交流中查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這種教學方法還可以活躍教學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高。另外,教師應該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通過3D電子圖片、知識結構導圖等手段,刺激學生的直覺感官,從而加深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點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宇.初中數學教學難點的突破[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6):1.
[2]陳金炎.例談初中數學教學難點突破的方法和策略[J].中學數學,2012(4):26-27.
[3]趙金娥.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難點中的運用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7(31):40-41.
[4]王琳宏.運用多媒體突破初中數學教學難點的實踐體會[J].中文信息,2015(11):259.
作者簡介:
鄭少卿,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漳平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