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興美
摘 要:現如今,感恩教育已成為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關鍵詞:初中語文;感恩教育;傳統美德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從古自今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感恩、善于感恩不但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而且更是新課標下完善學生人格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初中語文課程,是一門肩負著培養孩子人文精神和感恩意識的重要課程,與感恩教育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將感恩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并加以實踐。
一、語文教材中挖掘感恩
(一)父母的養育之恩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現,是一種生活態度,忘恩負義必遭唾棄。我們應該感恩我們的父母,是他們賜予我們生命,把我們養育成人。語文課本中不同的文章從各個角度表達父母之恩: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父親在家中禍不單行的情況下,仍蹣跚著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去給兒子買橘子,那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刻在了多少人的心中!《我的母親》中的母親,對兒子“教之嚴”、“愛之慈”,寬容隱忍、仁慈溫和,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對胡適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師長的教誨之恩
學生對老師要感恩,感謝老師給予做人的道理和豐富的知識。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在教導自己時的辛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正含義?!短僖跋壬分欣蠋煂τ谝粋€弱國學生的尊重以及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了在困境中奮斗的魯迅多少鼓舞,而莎莉文老師以無私的愛再塑了海倫的生命,使一個盲聾啞的女孩成為杰出的人物,成為許多人的楷模。
(三)朋友的幫助之恩
在社會上處處都有感人的事,只有學會分享,學會謙讓,學會心存感激,將來在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和合作。從《羚羊木雕》中感知好朋友萬芳對“我”的友恩;從《出師表》中可以感知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四)自然的賜予之恩
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賜予我們壯麗秀美的山川,讓我們獲得愉悅的感受,還給予我們豐富的資源,為我們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保證。當我們深入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
二、情感體驗中懂得感恩
若在感恩教育中沒有情感體驗,它將是十分膚淺的。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通過一定方式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他們對感恩教育能夠有十分深刻的記憶。
(一)在朗讀中進行情感體驗
適合進行感恩教育的文章,一般情況下都是文質兼美,對于通過朗讀來體現恩情以及感激之情是比較適宜的。所以,在經過上面的知恩教育之后,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進行感情朗讀時要注意抓住重點,一方面是直接抒發出感恩感情的段落;另外是能夠對人物特點有突出作用的語言動作以及心理描寫,使學生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體驗出人物的崇高與偉大;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對景物描寫比較細致的段落,要讓學生進行反復朗讀,使其能夠在文章中對大自然之美進行體驗,將其對大自然的熱愛、敬畏之情激發出來。
(二)通過想象來進行體驗
對于描寫大自然美景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深入到其意境中,這樣就能夠真切感受到大自然之美;還可以讓學生走入大自然親自去感受,比如在《春》這篇課文中,讓學生來想象作者筆下那美麗的春的世界,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對于描寫中華兒女英雄事跡的文章,可以通過想象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物的高尚品質。
(三)在思考中進行體驗
在語文課文中,有些是表現事物意義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讓他們通過思考對事物有一個深刻認識體現恩情。比如說對于《敬畏自然》和《喂,出來》這些課文,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較,讓學生對地球對人類的重大意義有一個深刻認識,體會地球對人類恩情,人類應該怎樣感恩。
三、行動實踐中學會報恩
感恩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對給予我們生存資源的大自然最好的回報;珍惜生命,是對給予我們生命并含辛茹苦撫育我們的父母最好的回報;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一)感恩就是承擔責任
感念父母之恩,就不應當讓父母為自己過分憂心;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如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義”,《木蘭詩》中巾幗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等等。而學生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好本領,將來好贍養父母,服務社會,報效祖國。
(二)感恩就是學會和諧相處
感念自然之恩,就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独贤酢犯嬖V我們: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告訴我們大家都應該來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
總之,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書中的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感恩、知恩、報恩和施恩,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羅紅.初中語文與感恩教育[J].廣西教育,2011(26):12-13.
[2]高羽清.感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6,20(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