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芳熒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制度逐漸完善,誠實信用原則的應用也越來越多。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種基本道德準則,運用得當能夠有效降低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彌補法律存在的缺陷。所以應該認識到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并運用到市場經濟建設中,將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保證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以及在物權法與債權法中的體現進行分析,提出了完善誠實信用原則的方法。
關鍵詞:誠實信用;立法體現;作用;完善
引言
眾所周知,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誠實信用原則是對交易過程安全的保障,是對公平公正的追求,推動誠實信用原則不斷完善和改進,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點。然而目前來看,中國的民法體系中對誠實信用原則的利用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亟待解決,下面對此進行探討。
1誠實信用原則在物權法中的體現
1.1物權公示公信制度
我們所說的物權公示與公信原則,實際上可以分成公信和公示兩部分來理解,其中公示指的就是公開出示,即物權從設立到轉移的整個過程都需要公開透明進行,換句話來說公示選擇指的就是物權在發生變更的時候必須要以某種形式進行公開,保證物權變動的透明化,給第三方的利益提供了保障。實際上,物權公示共信制度除了能夠保證物權在應用過程中的規范化,還能夠保證物權交易流程的合理性。
1.2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目前來看,在國際范圍內已經得到了認可和大面積的推廣使用,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中這項民事制度已經廣受好評。具體來說,善意取得制度指的就是占有人在沒有權利對財產進行處理的情況下如果將財產轉移給第三方之后,第三人如果是善意取得,那么財產的所有權受到法律保護,并且財產的原有人無權要求返還,只能與轉讓人進行賠償交互。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種法律在所有權制度上的衡量結果,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利益的對等。
2誠實信用原則在債權法中的適用
誠實信用原則在債權法中主要體現在情勢變更原則上,其指的是在合同合法建立的情況下,在合同關系存續期間因為與當事人無關的某些特殊情況而導致了合同簽訂時無法預測的問題,假如依舊按照原來規定的合同條款進行執行那么合同的公平性就無法得到保障,誠實信用原則將受到損害。這是因為,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客觀環境是穩定的,然而客觀環境一旦發生變化或者是消亡,合同中規定的甲乙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在新的環境下就不再具有普適性,合同內容如果不進行改進那么相應的結果就會出現不公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對合同中的有關內容進行恰當的調整或者是解除合同,方能體現誠實信用原則。
3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
3.1彌補法律漏洞
誠信原則是具有一定的可變性的,也就是說現在一些法律中含有的漏洞能夠通過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補充,具體來說。首先,現在執行的法律中對于一些民事關系規定的不夠清楚的部分可以以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補充來確定民事處理方案。其次,法律中有提及但是規定過于籠統、亦或是二者有所矛盾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規定和調整。另外,在法律規范無效的時候,可以利用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法律關系加以調整。憲法、法律以及一些地方法規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效力各有不同,地方法規中的規定不能和法律有沖突,同樣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也不能違背憲法,否則下層規定視為無效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確實沒有其他的法律可以依據那么可以利用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處理。
3.2降低交易風險
有別于過去的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互相競爭的經濟模式,經營主體進行經營參與交易最主要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怎樣才能確保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擁有最多的效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問題,而誠實信用原則就是一個有力的俺想。市場經濟想要穩定的發展離不開誠信二字,這種需求的深度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度不斷增加而增加的,誠信也可以說是現代文明發展的標志。誠實信用原則在應用的過程中,推動了許多違反取締性規定、倫理道德及正義觀念的行為的控制和取消,保證了社會的穩定發展,也保證了良俗善習得以保存。
3.3能動補充功能
在民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屬于基本原則,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另外,其除了是一種框架概念之外也具有一定的彈性,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發生改變。以強制規定的角度來看,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是需要在誠實信用原則之下才能實現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在確定個人意思的時候不能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反過來從彈性規定的角度來思考的話,誠實信用原則是法律體系中極其基礎性的一種原則,在利用的時候是具有極大的可變性和普適性的,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在誠實信用原則中作用十分明顯。法律是人制訂出來的,其中必定會存在一些沖突和不足之處,這是我們無可否認的,為了保證公平公正的徹底實現,為了保證個案中正義的實現,利用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裁定是十分重要的。
3.4道德保障功能
中國的思想體系從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趨于完善,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中墨子就曾經提到過: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的看法,著力的強調了誠實的重要性,這一點在許多國外的思想家的思想成果中也可以看到,實際上誠信是人們最根本的一種道德準則。從羅馬法誠信契約這個概念提出到今天已經有幾千年的及時,誠實信用原則已經從過去道德層面的標準成為了法律中的一個基本準則。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真正的保證了道德標準的落實和執行。
4誠實信用原則的改進策略
4.1實現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律化”
第一,誠實信用原則的積極作用我們無需贅述,然而目前來看從民法的角度來說,誠實信用原則想要完成完整的法律化還有極其漫長的一段路要走,假如一直不進行處理和改進,也不劃清道德標準和法律標準之間的界限,那么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勢必無法完全發揮出來。第二,不斷的調整對法律救濟領我的規定,保證欺詐行為的嚴抓狠打。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競爭經濟模式,因此誠實信用原則顯得尤為重要,而一些欺詐行為往往都是因為交易主體沒有把目光放長遠而進行的一種干擾市場正常交易的行為。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這種欺詐行為,一經發現嚴厲處罰,才能真正的保證誠實信用原則得以法律化,并且為市場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4.2提高法官素質
現階段來看,中國的法院系統中的人事權和財政權都是歸地方政府管轄的,法院進行審理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行政權利干預判決的問題,這并不少見,這對于法律的執行十分不利。很多時候還會出現地方保護主義的傾向。造成誠信無法落實。上文中我們提到了誠實信用原則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對誠信原則的落實起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說,不斷的提升法官的素質和專業能力十分重要。
結語
整體來說,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的四十年里,中國經歷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發展之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最大化的進步。然而,市場經濟運行中一直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尚未解決。所以說在不斷的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時候法律的作用就十分明顯。而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一系列體現和完善,是保證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節點。
參考文獻:
[1]鄭強.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4-15.
[2]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M].臺北:三民書局,1996.262.
[3]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