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芬
摘 要:閱讀書籍是人類獲取知識、 學習技能的主要途徑之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某種意義上,高校學生的閱讀習慣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素質。文章通過對浙江中醫藥大學本科在校生進行調查,以此為例來分析地方高校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現狀和問題。在此基礎上,針對地方高校學生特點,結合高校性質,提出大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閱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表面上看,閱讀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閱讀目的、閱讀方式、閱讀意識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就這一意義上而言,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值得研究。從學生個體成長成才規律上來看,在大學階段形成的閱讀習慣、閱讀觀念將會影響到學生個人一生的閱讀行為,并且與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教育者必須正視中國當代大學生閱讀問題。
1.研究目的
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為例,本文通過對大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分析與研究,了解目前大學生閱讀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大學生閱讀的因素等,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合地方高校特點,提出大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具體對策。本研究的閱讀指大學生教材以外的閱讀。
2.研究方法和路徑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用網絡隨機抽樣自填問卷的方法,通過網絡平臺將問卷鏈接發給在校生,并進行IP限制,防止一人答多卷的情況發生。在問卷設計上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從閱讀時間、閱讀數量、讀本喜好、閱讀環境選擇等設計問題來了解學生的基本閱讀現狀;二是從閱讀的原因、閱讀的態度以及閱讀的感悟等了解學生潛藏于心的閱讀動機。
此次調查共收到1023份問卷,有效問卷1011份(約占在校本科生數的10%),占問卷總數的98.83%。針對問卷,筆者采用了定量分析和交叉分析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1.調查人群分析
本次調研中,受調查者中男女性別比例大約3∶2。但參與本次調研的年級分布不均,各年級人數所占比例差距較大,大一學生約占24.1%,大二學生約占38%,大三學生約占34.6%,大四學生約占3.3%。被調查者中,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數所占比例較最大,約占78.2%。從被調查者的性別、年級、專業等結構的分布上來看,符合浙江中醫藥大學實際情況,因此樣本比較科學,對樣本的分析能夠代表浙江中醫藥大學整體在校本科生的現狀。
2.每周的閱讀情況
浙江中醫藥大學在校本科學生中,每周閱讀量在2h以下的占總受調查數的39.63%,其中高于9h的占受調查總數的15.47%,閱讀時間在6~9h的僅占11.32%(見圖1)。總體上,周閱讀時間低于5h的(平均每天閱讀時間不到1h),占總數的73.21%,高于部分研究的調查結果,如鐘趙蕾在《大學生閱讀習慣調查與分析》中指出杭州某高校大學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少于1h的占52.5%。

3.閱讀地點的選擇情況
受調查的學生中52.08%的喜歡在宿舍閱讀,喜歡戶外閱讀的僅占1.32%,喜歡在圖書館閱讀的占38.68%,還有7.92%的學生喜歡在其他地方閱讀(如圖2)。從閱讀地點上來看,宿舍和圖書館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閱讀點,實際上也和學校提供的閱讀環境密切相關。

4.閱讀書籍種類情況
在受調查的學生中,文學作品是最受讀者歡迎的,占69.43%;娛樂、生活類書籍占32.83%;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籍占28.87%;在調查中,我們把醫學類歸入自然科學類,該項占18.68%(部分可能與專業相關類有重復);政治、軍事類書籍占10.75%;哲學、法律、歷史類占13.96%;經濟、管理類占10.57%;歡迎程度最低的為計算機類,僅占5.66%(如圖3)。說明大部分學生傾向于選擇“輕松”類的書籍閱讀,體現出大學生講求實效的特征,實用觀念越來越強,實用心理在學生中越來越普遍。

5.閱讀方式情況
通過調查可見,當代學生閱讀的方式主要分為電子書(46.23%)和紙質書(52.26%)。而閱讀速度或者信息獲取時間上,有58.68%的學生傾向于“快速瀏覽并提取信息”,這種現象在閱讀電子書的方式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占到82.45%;傳統的紙質閱讀上,“精讀慢讀”占51.26%,“快速瀏覽”占38.27%(如圖4)。通過交叉分析可以看到,“快速瀏覽”在當下的閱讀過程中占據較高的比重,實際上這是當前快節奏、浮躁、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等社會整體現象的一個縮影。

6.每學期的閱讀量
在涉及閱讀量的問題上,可以看出一學期讀了5本以下的人占了53.77%,6至12本的占了31.13%,13到20本的占了7.36%,而20本以上的只占了全部的7.74%(如圖5)。這一現象優于部分針對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的結果,例如,呂冬梅在《基于多校區大學生閱讀新特點的閱讀指導策略》指出,每學期讀 1~5 本圖書的學生占 70.3%,讀 5 本以上者只有28.7%。

7.閱讀的動因
在調查中,有71.13%的學生覺得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是最大的動因;37.17%的學生是為以后生活工作準備好知識;有32.64%的學生閱讀是為了應付考試;34.15%的學生是自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長年累月,閱讀已經成為一種平常事;33.4%的學生去讀書是因為寫文章時需要閱讀來查詢資料;24.91%的學生認為書就是自己的“精神食糧”,讀書讓他們的精神得到充實;19.43%的學生讀書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創作靈感;有6.23%的學生讀書是由權威人士所介紹,產生閱讀興趣(如圖6)??梢?,閱讀的動因豐富多彩,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僅占34.15%,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臨時起意”,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尚有較長的路要走。

8.影響閱讀積極行動的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惰性以及課業繁重是影響學生讀書積極性的最主要原因,分別有57.36%和54.34%的學生選擇了這兩個因素。其次,有51.7%的學生認為缺少閱讀氛圍影響了他們讀書的積極性。此外,38.87%的學生認為是缺少閱讀習慣,31.7%的是因為自己本身課外活動太多而缺乏閱讀積極性。還有13.4%的人認為獲取圖書途徑太少,影響了自己的讀書積極性,沒有自己愛看的書(如圖7)。

9.閱讀對自己的影響
設計這一問題探索的是從學生自身角度理解閱讀對個體產生的影響。調查顯示,64.34%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11.7%的學生認為閱讀可以讓自己學習到實用的操作技能;11.32%的學生認為閱讀對自己的影響主要在于完成了考試或者是為了取得一些專業資格證書;12.64%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如圖8)??傮w而言,大學生對閱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持肯定態度的,大學生的內心對閱讀的意義是普遍認同的。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教育作用,教師要為學生閱讀起引領示范作用,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這充分說明了書目選擇的重要性,但許多學生卻沒有合理選擇書目的能力。需要讀哪些書?為什么讀書?怎樣才能科學有效地閱讀?怎樣把所讀內容與實際相結合?這些問題阻礙著他們閱讀的腳步,這就需要教師給予解答和引導。教師可以通過專業課授課推薦書目,可以開設專門的公選課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也可以帶領開展相關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等。
2.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環境
學校是大學生的第二個家,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氛圍,對大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至關重要。高??梢酝ㄟ^以下方式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一是提供形式多樣的導讀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發揮自身先天優勢,開展各種導讀活動,幫助大學生有效率地閱讀。一方面,可以提供實時咨詢服務。很多大學生的閱讀是盲目的,導致閱讀效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專業人員推薦真正適合大學生的讀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通過微博或面對面形式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讀書經驗,分享讀書心得與閱讀技巧,推薦優質書籍。二是組織多樣形式的讀書活動。圖書館可以舉辦讀書節、專家講座、尋找閱讀之星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在追求學術性的同時,也要講究趣味性,讓學生愛上閱讀,自覺閱讀。三是完善校園設施,增加校園人文氣息??梢酝ㄟ^設置閱讀走廊、名人雕塑等,從硬件上創造文化氛圍,提高文化品位,激發學生內心的閱讀欲望,創造更為便利的閱讀條件。
3.開展校園系列閱讀活動
圍繞閱讀舉辦系列活動,“閱讀周”、“好書鑒賞會”、閱讀量排名、教授推薦好書等活動。一是發揮校園社團作用。要加強讀書社團的建設和管理,如讀書會、閱讀周、晨讀組等讀書社團組織。團委等學生部門要加大對讀書社團的支持,開展各種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加入到閱讀的行列。二是組織閱讀講座、開設閱讀課程??梢詫D書館各項功能進行宣傳,讓學生充分了解圖書館。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開設相應的經典閱讀和通識類課程,以必修或選修的形式呈現。如中國人民大學在2014年就將“經典歷史著作課外閱讀”納入必修課范圍。特別是人文學院,可以舉報經典閱讀大賽、朗讀者等活動,盡可能開設營造閱讀氛圍的課程。三是要充分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微博、校園網站、廣播等形式大力宣傳閱讀。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社交平臺,多管齊下,定期宣傳閱讀,讓“書香校園”的思想深入每一位學生心中。在公眾平臺上,可以開辟專門的讀書、解說專欄,能培育更多學生的讀書興趣。
4.提供更多優質圖書
圖書館是大學生閱讀的首選場地,要發揮圖書館的核心作用。高校圖書館要豐富館藏,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載體多樣、結構合理的優質資源,及時購買新書,增加熱銷圖書量。圖書館書目的質量好壞與數量多少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狀況的好壞。圖書館要與各學院經?;樱私鈱I設置及學科發展動態,以保證所購書目的針對性,避免資源浪費。圖書館館藏要涵蓋各專業相關書籍。另外,圖書館要與時俱進,豐富閱讀方式,在紙質閱讀之外,要引導學生利用數據庫文獻。
大學生擔任著國家和社會的重任,“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能夠認識和重視閱讀,并能夠親身去閱讀,這是不可估量的財富。大學階段是學生從家庭、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也是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形的階段。閱讀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大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就是為了獲取知識。若在這一階段加強閱讀水平,培養閱讀求知興趣,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必然能促進高校學子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為將來的社會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當代大學生應該多走進圖書館并利用好這一資源,多看對自己有幫助的書籍,從而擴大知識面,增強綜合素質,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發展要求。
[1]鐘趙蕾.大學生閱讀習慣調查與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10).
[2]張昕宇.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閱讀習慣之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9).
[3]陸紅燕.信息化條件下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鄂州大學學報,2012(6).
[4]李援朝,李庚明.高校圖書館應借鑒國外經驗 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J].現代語文,2006(12).
[5]黃潤芬.大學生閱讀現狀與高校圖書館導讀工作探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