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培
摘 要:在新課改政策的實施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也應探索新的教學道路,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工作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同時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全方位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由于古詩詞創作年代久遠,在語言表達上與現代書面漢語存在較大差異,同時我國古詩詞創作追求凝練含蓄、合轍押韻等,往往一字一詞都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小學生受學習經驗及知識底蘊影響,要想完完全全掌握古詩詞文學內涵、情感意境等并非易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學課堂面貌煥然一新,古詩詞教學質量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很好地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古詩詞教學要求及學生學習特點,從多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庇懈星榈囊髡b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還可以更好地使學生領會詩的音樂美。出聲誦讀,要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奏,讀出思想感情,如宋代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幾乎句句押韻,如果能夠提醒學生注意把詩的韻腳讀好,讀起來就朗朗上口。教學中適時應用配樂讀詩,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反復誦讀,做到“一章十遍讀,一句十回吟”,便會使靜止的畫面與聲音、形象融為一體,使學生身臨其境,與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步入詩的意境。
當然,出聲誦讀要和低聲慢吟結合起來,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和音樂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指導學生誦讀《送元二使安西》時,可以配以委婉低沉的古箏曲《陽關三疊》,一種送別的情調似乎在向學生述說那難舍難分的離別之情。學生既能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又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啟迪。
在學習古詩詞時,學生容易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的原因,就在于對古詩詞的學習不夠深入,停留在詩詞表面上,沒有進入到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中去。每首詩詞都有其獨有的語言環境和情景氛圍,理解和感知古詩詞的預設情景十分關鍵,學生只有進入到詩詞預設情景中,才能設身處地地看清楚詩詞所描繪的景物,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的心境體驗。創設詩詞情景的過程,是學生把詩詞內容同個人感悟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把文字教學與思想教學相結合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考察著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情況,還考驗著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接下來學生詩詞的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古詩《憫農》的學習過程中,因為整首詩只有四句,短短的二十個字,詩詞內容也比較直白和簡單,所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學習并不是難事。而對詩詞預設情景的感知最為重要,學生只有真正進入到詩詞的畫面營造中,才能感知到農民春種秋收的辛苦和政府重賦重稅的殘暴。對于詩詞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會背誦,而是要理解詩詞內容和養成學習詩詞的良好技巧和習慣,創設情景的方法是學習詩詞的一種方法,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的詩詞習慣的必經之路。
字﹑詞是古詩詞的組成單元,學懂字﹑詞是進一步理解古詩詞含義﹑分析意境的重要步驟。古詩詞中的一字一詞都經過詩人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詞教學中的重點。在教《泊船瓜洲》這一首古詩時,我讓學生當小詩人,問他們假如要把詩中的“綠”換掉,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想到了“到”“過”“入”“滿”等字,再讓學生比較哪個字用得好。讓學生在換詞比較中,使學生領悟到這些字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綠”字寫出了春風的能動性,把春天寫活了,不僅寫出春天到了,還把春風給江南披上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地寫出來了,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反復嚼字品詞,既培養了小學生諸多語文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美之所在。
總之,優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1]程豐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6(21).
[2]李 艷.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