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靜
摘 要: 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有著較大的影響,本文介紹了幾種影響外語學習的主要情感因素,并對如何發揮積極情感因素,克服消極情感因素提出了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 情感因素 學習動機 學習態度
1.引言
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影響英語學習者學習效率與教師教學效果的兩個主要因素。然而,傳統教育過于強調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從而忽視學生個體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甚至有的觀念認為,英語學習與情感因素毫無關系。事實上,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英語學習強調學生如何恰當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實現人際交往。而人際交往中人的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所以語言與情感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情感因素既能反映學習者的生理、心理狀況,又能調動學習者外語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情感因素對英語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
2.外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
在語言教學中,情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覺(feeling)、情緒(mood)、態度(attitude)等(李宏杰,2005)。在新《英語課程標準》中,情感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唐甜甜,2006)。本文僅就幾種影響學習者英語學習的主要情感因素進行詳細分析。
2.1動機
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強化功能。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其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是外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情感因素。人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是緊密相關的。Gardner將外語學習動機區分為兩類,融入型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動機( 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入型動機意指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能激發學習興趣,期望融入該文化共同體中;工具型動機則來自于某一外在目的,如通過一次考試,獲得物質獎勵或勝任一份工作等。一般認為,融入型動機對提高外語學習成績有更積極的作用。因此,要引導學生的融入型動機,保證學習者的持久學習動力。利用動機這一重要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積極性,提高外語教學水平。
2.2態度
一般認為,外語學習態度指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學習態度包含以下三個部分:認知成分,即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觀念和信念;情感成分,即對外語學習的情緒或情感體驗;行為成分,即對外語學習的意向或意圖。這三個部分有機結合,在實際學習行動中共同表現為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態度傾向。學習者的學習態度與他們的成績一般成正比關系,為了有效地達到英語學習目的,提高英語教育水平,就要設法轉變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培養其積極態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即通常說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2.3焦慮感
焦慮是由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恐懼交織一起而成的一種情緒狀態。外語學習有自身的特點,外語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中介,倘若學習者對其沒有絲毫的興趣,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就極易形成焦躁憂慮的感覺。根據焦慮感程度不同,對語言學習會有促進和妨礙的作用??死暝赋?,語言學習者較低的焦慮感有助于放松精神和身體,促進語言學習。反之,會產生阻礙作用,不利于語言學習。
2.4性格與自信心
性格差異是個體差異中的一種,在外語學習中,學習者的性格差異往往會對他們的學習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習者擅長人際交往,語言實踐機會較多,英語表達水平也會提高較快,自己越發自信,更積極地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形成良性循環。而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習者傾向于被動接受,他們課上較少發言,課外很少參與學習者自己組織的活動,因此,他們實踐的機會極為稀少,實踐機會少會帶來語言使用機會少,無法將所學語法、詞匯、發音應用到生活場景中,直接影響外語學習的全面發展,導致自信心缺乏,形成惡性循環。
3.建議及對策
鑒于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有重要影響,對于外語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發揮外語學習者的積極情感因素,克服其消極情感因素對提高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水平有重要意義。
3.1發揮學習者積極情感因素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
3.1.1以學習者為中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正確的學習動機。羅杰斯將“患者中心療法”延伸到教學之中,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因此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育者自身要表現得愉快熱情,精神飽滿,語言幽默風趣,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另外,內在學習動機雖然對學習者具有持久的促進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否定外在學習動機的積極影響。因為外在學習動機有助于時間緊迫的學習任務的快速完成。但是,以長久眼光來看,有必要引導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并擅于將學習者的外在學習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以保證外語學習興趣的持續性。
3.1.2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李樂(2009)指出羅杰斯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整體性的、有組織的系統,包括這個人所有的思想、行為、情感和身體情況。人的身、心、行、思相互影響,密不可分。因此,羅杰斯的教育理想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在精神層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一,要大膽主動。語言是練出來的,因此學習時要大膽地說、大膽地讀,主動找老師或同學練習口語,克服不敢開口、害羞、怕難的心態。
第二,要培養勤學苦練的精神。語言本身是一種交際工具。絕大部分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目的都是利用這一中介進行交流。學外語的過程就是練功夫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學英語,除了語法語言知識外,還要通過足夠的練習,在語言實踐中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反復練習,才能領會所學的知識,達到熟練運用的地步。
3.1.3創設良好情境,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氣氛對外語學習尤其重要,梁松林(2006)指出羅杰斯特別強調學生的需要、興趣、情感和價值,要求師生在情感領域平等交流。要加強師生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感和無私的愛,使他們自覺地理解與尊重教師,同時增強自身學習欲望。同時,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具有感染性,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周圍同學,誘發其他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有助于形成彼此團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構筑愉悅的外語學習環境,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3.2幫助學習者克服消極的情感因素。
消極的情感因素如不正確的學習動機、憂慮、內向自卑等妨礙學生有效地獲取語言輸入和使用語言,而且不利于學生對已輸入語言的吸收和消化,因此教師要努力消除或轉化這些消極情感因素。
首先,做一個真誠的人。教師自身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態度樂觀向上,自信心十足。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表現真實,承認自身的局限,分擔學生的情感,對學生以誠相待,杜絕撒謊、欺騙、虛偽等。
其次,教師要尊重并關注學生。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要關心關愛學生,既要充分發揚學生的優點,又要能夠容忍其缺點和不足,并對學生形成合理的期望,對其學習或其他行為給予正確的意見指導。
再次,移情性理解學生。教師要從學生角度觀察世界,理解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對客觀世界的態度,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這樣有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愉快地學習。
4.結語
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非常重要。積極的情感因素不僅對學生學習大有裨益,而且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而克服消極的情感因素則有助于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根據個體差異,揚長避短,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宏杰.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7):322-324.
[4]李樂.羅杰斯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對當今教學改革的啟示[J].現代企業教育,2009(12):195-196.
[5]梁松林.羅杰斯的知情合一思想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6(29):107-108.
[6]唐甜甜.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及其培養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06(0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