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旻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集團成為我國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經濟組織形式。與此同時,企業集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財務管理體制對企業集團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企業集團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體制。本文首先闡述了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概念、層次以及典型特征,然后分析了三種基本模式的優缺點,最后提出相關建議以及對策。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對策
企業集團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組織形式,同時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企業集團應不斷完善自身結構,建立競爭優勢。企業需要根據集團公司和各成員企業的發展狀況,建立符合企業發展要求和財務管理要求的財務管理體制。企業集團只有不斷優化完善財務管理體制,合理配置財務資源,才能不斷取得競爭優勢。本文首先進行了概念界定、層次劃分以及典型特征分析,然后對三種基本形式進行了探討,最后針對本公司情況提出相關建議及對策。
一、概念界定及典型特征分析
企業集團層次較多,財務管理活動較復雜,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體制不利于企業經營活動的進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可以明確各財務層級的職責和權利,并為企業集團制定具體財務制度提供依據。制定有效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不僅有利于集團公司和各成員企業財務活動的順利進行,還保障了企業集團的整體利益,從而使企業集團實現繁榮發展。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在管理范圍、目標以及運轉機制等方面表現出典型特征。第一,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研究范疇不僅局限于單一的財務管理,還包括經營管理、營運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第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管理目標除了實現企業集團的利潤增長等經濟性目標外,更是為了實現集團相關價值最大化等非經濟目標。第三,集團管理體制的分權和集權管理不僅是為了實現整體戰略,還是為了調動成員企業的積極性,增強對成員企業的控制能力。第四,各成員企業作為單一財務主體,具有獨立的經營管理機構和財務權限,因此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財務主體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最后,集團公司以股權關系為基礎對各成員企業的財務管理機構進行控制,使整個集團可以有效地協調運轉。
二、基本形式的優缺點分析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是對集團公司以及成員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進行規范的制度,而財務管理權限在不同層次的集中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集權型財務管理體制是指集團公司控制著企業的財務權限,各成員企業的財務活動通過集團公司統一調配。這種財務管理權限在組織系統較高層次集中的優點是可以實現管理的統一化,集團公司的財務控制權較高,可以實現財務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防范匯率風險,使母子公司的總體財務目標保持一致,便于整體協調。而此種形式不利于成員企業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的發揮,因此會降低組織的應變能力和適應市場的彈性。財務決策權在較高層次的集中會造成信息傳遞速度較慢,各分公司的財務活動如果通過層層上報傳遞給集團公司,時間較長,因此會使各分公司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如果各分公司發現了市場機會,而沒有充分的決策權,此時會導致企業集團錯失發展機會,喪失競爭優勢。并且容易造成母公司的財務決策低效率和失誤。由于財務管理權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而母公司遠離基層,其進行決策時獲取的信息不完善,因此極易導致財務決策缺乏效率。
分權型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表現在各成員企業對自身財務管理活動具有充分管理權限,各成員企業的決策權較高,而集團公司的干預程度較低。此模式的優點主要表現在有利于激發成員企業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提高經濟效益。并且這種形式使成員企業的主動性提高以及對市場反應能力較強,有助于抓住市場機會,從而使集團高層將精力集中在重要戰略的制定,可以降低集團公司的決策壓力。缺點則是容易造成資金的分散和財務管理的失控。一方面,由于成員企業財務權限較高,不僅不利于集團公司的統一指揮,還不利于對成員企業面臨的風險和經營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處理。另一方面,容易導致經濟活動的不規范,財務監督及資金分散等問題,增加了集團的資金成本和風險。過度分權會使各成員企業的財務活動得不到及時控制,導致各成員企業只顧自身發展利益,忽視整體利益。
混合型財務管理體制不僅強調分權的必要性,還注重對企業集團整體的調控。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發揮成員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對成員企業的財務權限進行一定的控制,避免過度分權導致成員企業忽視集團整體利益。此種模式是在分權基礎上的集權,即通過一定程度的分權使各成員企業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得到提高。企業集團通過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各成員企業在面臨市場機會時擁有主動性,從而把握機遇實現企業集團的繁榮發展。另一方面,集團公司對各成員企業又有控制權,從而避免各成員企業的財務活動失控,造成企業集團整體利益的損失。而各成員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擁有相對獨立的自主決策權,從而不僅實現了對各成員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控制,又使各成員企業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自我成長。
三、相關建議以及對策
首先,注重思想建設,建立財務管理理念。企業通過對財務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員工的培訓,可以加強企業集團財務理念的貫徹,從而有利于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運轉。企業集團上下只有對財務理念的充分認識,才能在具體工作中遵守制度,規范自身行為。忽視對思想的建設以及理念的貫徹,會導致企業集團上下財務活動缺乏自覺性和規范性。因此,企業通過培養相關管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促進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制度的順利進行,實現企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根據集團公司和成員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資源情況優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使制度契合現實情況。企業集團應充分考慮本企業的現實情況,只有制度符合現實發展狀況才能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否則會造成企業管理活動的混亂,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應認識到分權的必要性,但又要通過集權進行風險防范,通過集權和分權的合理選擇規范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活動。因此企業應考慮集權和分權的成本和效益,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科學界定集團公司和成員企業的財務權限。一方面,集團公司應加強對外投資、重大項目以及重大籌融資的財務控制。另一方面,對各成員企業的其他經濟活動充分授權,并建立財務考核指標,讓各成員企業的目標以集團目標為至上,圍繞集團的整體效益發展企業。
再其次,通過建立監控機制以及監督制度控制集團公司以及各成員企業的財務活動。集團公司通過對成員企業實施有效的財務監控,不僅保證了成員企業的獨立性,又規范了成員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企業集團應建立獨立的審計部門,對集團公司以及各成員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密切關注各層次的財務管理行為,并進行評價分析。并且企業集團應對審計結果的處理要嚴肅并有示范意義,從而發揮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的約束作用,保證企業集團確定的財務管理體制的貫徹落實。另外,信息系統的發展為企業的監控活動提供了便利,企業應健全財務信息系統及時掌握企業營運狀況,利用信息化精準的數據來支撐企業的財務決策,從而保證企業集團自上而下的健康發展。
最后,不斷創新,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狀況改善財務管理體制,選擇合理的財務管理體制模式。動態的財務管理體制才能較好契合企業集團發展狀況,通過不斷創新優化才能使制度符合現實情況,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促進企業各項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不同,需要不斷創新財務管理體制形式。
四、結語
企業應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完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使企業各層次的財務管理活動順利進行,并為企業其他經濟活動提供保障。因此,在實踐中,企業集團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和自身實力對財務體制進行動態調整,并在發展中不斷改進,促進企業集團財務機制的有效運作,充分發揮財務資源的配置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延波.企業集團財務管理[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張雷.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及管理機制探討[J].當代財經,2004(4):109-112.
[3]趙伶玲.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3(18):59-60.
[4]張博.財務管理體制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創新[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