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虹
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集團公司以其包含的經營機構多、涉及的業務廣等特征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成為現下公司組織的重要形式。對于集團公司而言,資產是重要的聯系紐帶,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控制是整個集團公司穩定長久經營、獲取并維持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本文從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意義入手,詳細分析了當前集團母公司財務管理與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集團母公司;集團子公司;財務管控
一、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意義
(一)財務管理與控制是集團母公司貫徹發展戰略的基礎
集團公司包含眾多的經營機構,在擁有多元化發展戰略的集團公司,各個經營機構可能還涉及不同行業領域,換句話說,不同的經營機構在集團公司的統一管理與監督下,可能有著自身的經營目標與計劃,在這種情況下,集團母公司制定相關的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各子公司的財務相關工作進行管理與監督,有利于將分散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域以及經營目標各異的子公司統籌在集團公司整體的發展戰略之下,使得眾多子公司協調發展,提高集團公司整體經營管理效率、提升整體資源利用質量,進而貫徹執行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實現集團公司母公司及各子公司的長遠、穩定發展。
(二)財務管理與控制是集團母公司提高財務信息質量的要求
集團公司的整體戰略發展目標,通過層層分解與細化形成生產環節、營銷環節、管理環節以及財務環節等子目標,其中,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目標在各個環節的目標中顯得尤為重要,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目標需要各個子公司目標的實現作為基礎,并且各子公司提供的財務信息集團公司管理者發現內部經營管理問題、進行決策的基礎。各子公司是整個集團財務信息的基礎提供單位,加強對其的財務管理與控制,才能有效增強財務工作相關信息的透明性,才能有效規避被扭曲與惡意篡改的風險,從而提高集團公司整體的財務信息質量。
(三)財務管理與控制是集團母公司防范財務風險的手段
財務風險表現在方方面面,各子公司的風險識別與防控能力各異,子公司可能在日常財務工作過程中有著操作不規范、損害集團公司利益的現象,這加劇了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集團母公司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規章、財務一定的規避措施,規范各子公司的日常財務工作及重大財務決策能夠有效識別并防范上述風險,通過制定各個子公司共同遵守與執行的政策與措施,統籌監督協調其財務管理情況,及時識別子公司的不規范財務操作、嚴格控制不合規的資金往來,確保各個子公司財務操作符合規范、資金使用安全,可從風險發生的源頭遏制風險發生的苗頭,及時發現、追蹤并防范集團公司財務風險。
二、集團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管控中存在的問題
集團公司包含的經營機構多、涉及的業務范圍廣,財務管理與控制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的管理工作,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大多數集團公司的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歸納起來比較突出的問題包括:公司治理體系和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完善、財務預算的統一以及財務監控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問題。
(一)集團公司治理體制不完善
集團公司治理體制不完善使得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控制工作失去了重要的組織支撐,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內部治理結構是集團母公司進行對所屬子公司進行有效管理與監督的載體與渠道,是進行財務管控的依托,但是,有些集團公司并未建立產權明晰、職責清晰的產權制度,這給母公司的財務管控帶來阻礙;另外,集團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各治理層級的職責權限不清晰,尤其是監事會的財務相關監督職能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則也是母公司財務管理與控制不力的關鍵問題。
(二)集團公司缺乏統一的財務預算
將子公司的各項經濟活動納入到整個集團公司的預算體系中進行統一管理與控制,是集團公司進行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有力措施。但是在實際的運營管理過程中,各子公司往往各自為政,單獨編制預算;集團公司并未將各公司的預算匯總協調,缺乏統一的財務預算體系,對于整個集團公司而言,這將導致資源浪費、資金的使用質量不高,整體的運營管理效益低下。
(三)集團公司財務監控體系不完善
財務監控是集團公司有效識別、防范財務風險,加強財務管控工作的有效手段?,F下,為數較多的集團公司缺乏完善、科學及合理的財務管理與控制政策和措施。首先,較多的集團公司均存在財務監控制度缺乏的問題,對需要監控的重點經濟活動、重點業務環節、風險高發以及對集團公務財務管理影響重要的工作環節沒有統一協調的財務監控制度安排,導致財務監控工作徒有其表或者針對性不強,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風險的作用;另外,集團公司財務監控思維局限于“亡羊補牢”的狀態,等到造成不良后果之時才采取措施補救,財務管理工作中事前防范、事中監控的意識不強。
三、加強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治理體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集團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明確的治理體制、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集團母公司加強財務管控的基礎與保障。為此,首先,集團母子公司應該明確產權,明確兩方之間的權責,并通過正式制度進行說明與規范;其次,集團公司應該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設置適宜的財務管理層級,既給子公司留有一定的自由權限,也要注重將其納入集團公司的統一管控之下;另外,為使各子公司的各項經濟活動合規、高效,統籌納入到集團母公司的財務管控之下,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整個集團公司的預算業務、收支業務、資產業務等各大業務模塊進行規范與統籌管理。
(二)實施全面統一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集團母公司進行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有效手段,是進行收支管理、資產管理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管控的基礎。集團公司實施全面統一的預算管理應該建立在整個集團的發展目標的基礎之上,進行編制、執行與評價。具體而言,集團公司應在集團公司內部及各個子公司設置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預算管理相關工作,明確預算管理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并根據預算工作的完成效果進行評價與考核。子公司應在集團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引領下,結合自身的實際形成其各自的經營目標;在預算編制環節,集團母公司可根據實際需要制定統一的預算編制文件,匯總形成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預算,進行嚴格審核、科學論證和集體決策后下發各子公司執行;預算執行時要求母子公司間協調配合,注重整體發展效益;同時,預算管理要有始有終,重視決算與評價環節,制定及時、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鼓勵各子公司嚴格有效執行預算,按照集團公司的相關要求運營與管理各項經濟活動。
(三)重視內部審計、加強財務監督
完善的治理體制、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統一的財務預算是集團公司財務管控的基礎與保證,與此同時,完善的財務監控體系是母公司進行及時糾偏、合理矯正的必備手段。當前,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及時識別、防范財務風險,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集團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傳統的事后監督的思維定式,變時候事后補救的管理方式為事前和事中防范與監督。為了極強整個集團的財務管理、控制與監督,增強母子公司之間財務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有效規避財務信息扭曲的風險,委派財務管理人員到子公司的做法可能會行之有效,委派人員一方面直接向集團公司負責,同時也可利用自身專業技能輔助所在公司的管理層進行經營決策,這樣既有利于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控制,同時也可促進各子公司的協調發展。同時,集團公司應注重審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或人員,對各集團子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內部審計,需要強調的是,內部審計不應僅局限于事后監督,而是融入到預算管理、日常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加強審計的范圍與力度,及時識別、防范財務風險,保證各子公司財務活動規范合規、財務信息真實、客觀。
參考文獻:
[1]邢曉帆.淺析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4(19):175-176.
[2]孫明明.淺析集團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控制[J].金融經濟,2015(0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