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富昌
摘要:制造企業原材料核算包括實際成本法和計劃成本法。實際成本與原材料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是按計劃成本法按原材料成本差異計算的。商品流通企業存貨核算采購價格法與價格核算法。售價核算法下,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核算。材料成本差異與商品進銷差價有一定的關系,本文試圖通過對比指出二者的關系,以利于制造企業更好地應用計劃成本法,利于商品流通企業更好地應用售價核算法,同時利于初學者理順二者的關系,觸類旁通,更好地對存貨的核算進行把握。
關鍵詞: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關系
一、原材料計劃成本法下的具體核算
為了反映原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應通過原材料采購、原材料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核算,對原材料進行檢驗,以反映原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材料采購”的借方表示材料采購的實際成本,貸方表示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當借方大于貸方時表示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為超支差異;當貸方大于借方時,計劃成本大于實際成本,為節約差異,賬戶的期末借方余額表示在途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主要反映收入材料時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以及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該賬戶借方登記驗收入庫材料時出現的超支差異,貸方登記驗收入庫材料的節約差異,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或節約差異也通過該科目核算,材料超載和材料負擔之間的差額記錄在貸方。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庫存材料的超支差異;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庫存材料的節約差異。
現舉例說明
(一)購入原材料
無論材料是否入庫,都要通過“材料采購”賬戶進行核算
1.結算憑證到達,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款:物資采購;稅費應繳納增值稅(入稅);貸款: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
2.結算憑證先到,材料后到。
所做的會計分錄與結算憑證到達,材料已驗收入庫時的分錄相同
3.材料先到,結算憑證后到
先暫不做賬務處理,在月內可等待憑證的到達,月末如果憑證仍未到達,應按暫估價入賬,下一會計期間沖回,等結算單證到達時,再按正常的方式進行核算。
月末估價時:
借:原材料
貸款:應付賬款;下月初沖回:借款:應付賬款
貸款:原材料
收到結算憑證時,做正常處理
(二)月末入庫和結轉差異
月末計算出本月已付款或已開出并承兌商業匯票入庫的材料計劃成本,并按計劃成本入庫和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L。貸:材料采購—L
若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為節約差異,則:
借:材料采購—L。貸:材料成本差異—L
若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則為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L。貸:材料采購—L
二、售價金額核算法的具體核算
商品流通企業采用售價金額核算法下,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用“商品進銷差價”核算,在計算價格金額的方法下,商品類別負責人或者貨物管理人可以由會計負責人計算,它是“庫存商品”賬戶的抵減賬戶。含稅售價大于進價時,記入貸方;當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時,記入借方;余額在貸方,表示最終存貨中商品之間的差價。在存貨帳戶余額減去貨物進入銷售價格時,“是帳戶余額,存貨的購買價格金額。貨物進銷差價”通常指商品稅和價格不含稅差價,這種情況是商品流通企業應用最廣泛的。下面舉例說明:
(一)購入商品
借用:道路物資(不含稅價)稅費應繳納增值稅(增值稅)。
貸款:銀行存款
倉庫驗收:借款:存貨(含稅價)
貸款:途中貨物進入銷售價格(含稅和商品差價之間的購買價格不含稅)
(二)出售商品
借款:應收賬款等。貸款:主營業務收入(含稅價)同時貸款:主營業務成本(含稅價)
貸:庫存月底,非稅收入的稅收調整。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
貸款:應付稅金-應付增值稅(增值稅)
利用商品進銷差價率將含稅售價的主營業務成本調成進價。
進出口商品的差價率=(開始商品存貨差價,再加買價差價)。
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當期銷售貨物的成本
商品銷售收入(銷售價格)——當前銷售項目的差額。
目前的貨物銷售**(1的價格差額)
目前的銷售收入=購買價格/價格
商品余額的實際成本=存貨的初始購買成本、實際購買貨物的成本和購買貨物的成本。
借款:商品進銷差價
貸款:主營業務成本
例2-1.某商場從百貨批發公司購入小商品一批,進價19000元,進項稅額為3230元,不含稅售價25000元,銷項稅額為4250元。貨款以支票付訖,商品由百貨組驗收。根據專用發票,作如下會計分錄:
(1)按商品購進價格和增值稅核算分別支付貨款:
借:路上的貨物——百貨商店批發19000
應納稅額應繳納增值稅(進項稅額)3230
貸:銀行存款22230
(2)商品入庫時:
借款:庫存商品——百貨組29250
貸款:在途物資——百貨批發公司 19000
商品進銷差價——百貨組
10250
例2-2.零售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對商品的價格征稅,為了簡化計算程序,增值稅的最終調整。2017年5月初服裝集團“庫存”賬戶余額為34370元,商品銷售價格進入賬戶余額為3870元,5月份發生的經濟業務如下:
(1) 5月3日,購進女裝一批,進價為2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為3400元,商品由服裝組驗收,貸款用銀行存款支付。商品含稅總售價為35100元。則:
借:在途物資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00
貸:銀行存款23400
借:庫存商品——服裝組35100
貸:在途物資20000
商品進銷差價15100
(2) 5月18日,銷售男裝一批,收到貨款11700元全部送存銀行,則:
借:銀行存款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1700
借:主營業務成本11700
貸:庫存商品——服裝組11700
三、材料成本差異與商品進銷差價之對比
通過以上計劃成本核算法和售價金額核算法的具體核算,我們不難看出,兩種核算方法有一個關鍵指標,即材料成本差異和商品差價價格、材料成本差異率是基礎,商品進銷差價率可以比照材料成本差異率進行學習。
(一)二者的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材料成本差異是指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實際成本高于計劃價格,實際成本低于計劃價格。商品價格差異是從事商品流通企業采用價格核算的情形,商品的購買價格與商品價格之間的差額計入銷售價格,一般差異包括在商品的價格和購進價格中。
2.適用的范圍不同
物料成本差異適用于制造企業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制造企業原材料種類繁多,如果我們使用實際成本會計,將需要大量的工作來計算材料,為了簡化核算,發出原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商品進銷差價適用于商品流通企業核算商品含稅售價與進價的差異。售價金額核算法下,每種商品按售價金額進行控制,根據企業的規模和經營范圍的貨物,確定貨物數量應負責的人,真正的負責人,股票價格將根據總分類賬和SubLedger分類賬賬戶,根據住戶的房頭,在商品管理負責的房人總量控制價格,各實物負責人對所經營的商品負完全經濟責任,有利于加強對庫存商品的管理和控制,對商品銷售收入的管理與控制也較為嚴密。
3.借貸方的內容及余額的方向不同
與材料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異時,所得材料的注冊,對信貸登記材料收入儲蓄差異、材料差異是過載給貸款人,和物質負擔差異記錄在借方。這個詞到底是在借方余額,表示庫存材料的超支差異;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庫存材料的節約差異。超支差異用正號表示,節約差異用負號表示,余額方向不一定。
售價金額核算法下,商品包括在價格大于購買價格,記入貨物進入銷售價格的信用;當轉讓的貨物銷售到銷售價格,記入貨物進入銷售價格的借款人;余額在信貸,說最后的庫存貨物進入銷售價格差異通常是含稅售價大于進價,多數情況下為正號,極特殊情況下才出現進價大于含稅售價。商品進銷差價的余額一般在貸方。
(二)二者的相同點
1.計算思路一致
在原材料計劃和成本核算的方法下,計劃成本核算通常用于原材料的發放。但是發出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最終還是要調成實際成本,把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成實際成本要借助于材料成本差異率。
售價核算法下,平時發出商品都是商品的含稅售價,即主營業務成本是含稅售價金額,但發出商品的主營業務成本最終要調成進價,發出商品的主營業務成本要調成進價要借助于商品進銷差價率將售價調成進價。
2.比率結構一致
如果企業每月進出口商品的差價率比較均衡。現階段商品價格差距可以與前一階段的商品差價率相比較,但商品的買賣差價應在年底進行核實和調材料成本的差異與雙方的價格差異有一定的關系,物質成本的差異率與兩種商品的價格差率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材料成本差異掌握得比較好,在學習商品進銷差價時就比較容易掌握,二者雖然有區別,但是相同點多于不同點。
通過以上對比分析,材料成本差異與商品進銷差價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既有區別也有聯系,材料成本差異率與商品進銷差價率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換言之,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核算與商品的售價金額核算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我們在學習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核算與商品的售價金額核算時,要善于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把握兩種核算方法。發現事物間的聯系,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也是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掌握和培養的能力之一。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J].應用指南,2006.
[2]陳政.淺析計劃成本法下的原材料核算[J].中國科技投資,2013(2).
[3]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J].應用指南,2006.
[4]張秀蘭,黃明卿.材料成本差異率方向規定性探討[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5(9).
[5]王茂盛.材料成本差異率核算問題及其改進[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9).
[6]楊永紅.中級財務會計[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7(第四版).
[7]盧富昌.計劃成本法與實際成本法的核算對比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3(5).
[8]步瑞.“商品進銷差價”與“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應用[J].財會通訊,2013(1).
[9]陳玉潔.跟我學商業企業會計[J].財會月刊,2010(28).
[10]彭霞.房地產企業涉稅賬務處理[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
[11]張紅.探討材料計劃成本法核算在實務應用中出現的問題[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8).
[12]李大軍.如何輔導納稅人調帳[J].稅務,2002(9).
[13]關八一,尚戰莉.售價金額核算法下相關賬務處理淺見[J].財會月刊,2015(25).
[14]何曉東,王忠建,賀志官,李冰.企業庫存會計核算新思[J].現代經濟信息,2013(19).
[15].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J].財會月刊,2007(1).
[16]歐陽愛平.中級財務會計綜合練習2[J].當代電大,2003(6).
[17]郝蘋.《中級財務會計》綜合練習題(2)[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