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我國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我國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為國家及國民能夠高產出提供一定的基礎性保障,進而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從我國宏觀經濟的主要影響因素來說,市場利率和匯率制度改革是最為主要的兩方面,基于此,文章展開了相應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匯率體制改革;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是指一定范圍內的整體經濟和整體管理。它的擴展包括國民經濟、區域經濟、城市經濟、縣(區)經濟和鄉鎮經濟的總體。宏觀經濟管理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政府單位齊心協力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要實現更高目標的宏觀經濟,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間接手段對整體經濟運行進行指導和規范管理的過程。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更加鮮活的新階段,就是中國人民正在大步的朝著小康社會邁進。在2017年世界GDP排名中,美國GDP總量為1308105.5028億元,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為329996.1444億元,位居世界第三。目前來說,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高速增長歷經20年。從錢納里的研究模型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現馬鞍型增長模式。
自從1996年開始,我國便逐步開展利率市場化改革。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我國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所面對的大環境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金融機構以及企業的發展,極大提升了我國的競爭實力;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人民幣的匯率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這一現象勢必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展開對利率市場化及匯率體制改革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利率市場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定義
國內學者對利率市場化的概念有著不同的角度的闡釋。有些學者從利潤中受益以市場為導向的形成機制來界定觀點:景學成(2003)認為,官方稅率和城市市場利率的差異在于形成機制上,即市場利率由貸款人、借款人和官員決定該方的利率由經理的權限直接決定。孫云峰(2003)認為市場化的利率和利潤利率市場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利率市場領先者與市場利率控制者相對應并根據金融交易的特點,決定自身的利率,即以市場為基礎的利率決策的力量在于市場和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情況決定了。張巧云(2010)認為市場利率化是指央行對利率的調控,實際利率由商業銀行根據銀行和客戶確定關系、市場狀況和其他因素。
(二)利率市場化現狀
以市場為基礎的利率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的關鍵。從1996年銀行同業拆借開始時,中國的市場化利率改革已經超過20年。人民銀行按照“首先開放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然后逐步推動存款和貸款利率市場化。2015年10月在23日存款利率限制放開后,代表著我國在利率的市場化方面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利率市場化具有以下五種主要的影響。
1. 利率市場化是使資源配置得到最好的優化。1992年,我國樹立了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利率市場在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率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基金價格,應該在有效配置市場資源,以及優化資金流動和使資本配置得到更好的優化方面發揮基礎性的調控作用。
2. 體現相關金融機構在市場競爭中是否擁有獨立定價的能力是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所在。從改革初期開始,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就強調要尊重企業的自主性,其中重點在于尊重企業的定價權力。在金融領域,除一些政策性金融機構外,目前我國所有金融機構都是按照企業的運營方式進行運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企業有能力為自己定價是體現其自主性的重要環節。
3. 市場利率也反映了客戶的選擇能力。這些客戶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選擇其中一種,他們可以滿足或不滿意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和價格,也可以選擇不同價格的類似金融產品。以市場為基礎的利率為金融機構提供廣泛的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4. 利率市場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金融產品與其相配套的服務產品的供求關系,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扁平化處理和定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產品與其他的商品具有相同的特性,那就是差異性大,即使是同一類型的產品都可能有不同的品牌,規格和目標群體。同時,不同的金融機構都可以對同一項目或同一客戶提供服務所承擔的風險方面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如不同銀行對同一客戶的信用的評估結果是相同的。
5. 利率市場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宏觀調控方面的需要。宏觀調控,特別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它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間接調控為主要特征的政策,這就對傳導機制平臺的有效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挑戰。
(三)利率市場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有很多的方面,首先利率市場化對國民的收入的增加和人民的產出有著重要的影響。王國松通過一系列的研究之后發現,經濟的增長率和實際的存款利率存在正相關的關系,但與此同時它與名義存款利率存在著負相關的關系。研究中還發現國民經濟增長長期利率和利率自由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并且對發展中國家的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影響更大。而對于為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增長的影響只是起到響應的積極作用。
對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整體的綜合分析來說影響的效果不是很明確。陸軍和陳鄭在2004年研究發現運用硬頂的數學模型,并通過實證發現存款利率約束會在總體上減少產出的現象,而我國基本上都處于這種約束狀態。這是利率市場化對國民收入和國民產出方面所產生的影響,而這兩方面對于中國的宏觀調控又有不可抹滅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還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經研究發現,與民營企業相比較,國有企業相必定會擁有更多的信貸資源與客戶來源,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對產業結構的升級有不利的影響。但是利率市場化對于融資約束、使金融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具有緩解作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和各個大小企業都具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利率市場化可以使銀行業競爭加劇,使銀行總體數量減少,從而使銀業產業更加的集中。
二、匯率體制改革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匯率體制定義
匯率的基本定義是一種貨幣與另一種貨幣的比值,是指相對于一種貨幣中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一般來說,世界上的不同國家都擁有屬于自己的貨幣,因為每一種貨幣都在一定程度上定義了該國家的匯率。在短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匯率將取決于該國家(或地區)的外匯供求情況。 外國人通過貨幣來購買自己國家的商品、投資自己國家的土地或者來投資自己國家的貨幣都有可能對自己國家的貨幣價值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然而從長遠來看,造成匯率波動最為主要的因素是:相對價格的水平高低、關稅及配額的實際情況、國內貨物對外國貨物的偏好和生產率。
(二)匯率體制改革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匯率制度對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很多學者都對匯率制度和貿易及投資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進行了實際的考察,這種考察主要是通過匯率的波動性分析來進行的。以前的觀點認為固定的匯率制度能夠穩定現有的經濟現狀和經濟體制,較小的匯率波動對貿易和投資是具有積極的作用的。但是,不管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現實的實證方面,對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規律還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
在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和新的分支,這就對加快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與挑戰。在經濟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中國加入WTO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政府宏觀調控工作也面臨著新的轉變,我們不能僅僅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而是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并且重新審視經濟管理措施,這就要求政府的各級領導干部熟悉掌握宏觀管理的理論知識、國際市場的經濟規則以及WTO規則,并且要做到了解和把握國際經濟動向、學會全面且充分考慮國內外的經濟工作各種因素、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市場,進而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使我國走在世界的前列。
參考文獻:
[1]趙吉歡,楊桂元,韓孟君.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下中國商業銀行效率分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7(09).
[2]舒長江.基于宏觀效應的金融脆弱性:理論與實證[D].江西財經大學,2017.
[3]高麗.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影響研究[D].云南大學,2016.
[4]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
[5]劉曉喆.米德沖突:國際經驗與中國面臨的難題[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
[6]谷宇.人民幣匯率體制變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08.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