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評價是指導學生習作的一個基本環節。一個好的評價,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也可以讓學生寫好文章,起到指導性作用。一目了然的綱目寫作評價,讓每一個學生明確寫作目標,了解自己寫作的優缺點。綱目評價寫作借助網絡資源平臺,克服了傳統習作評價的滯后,改變學生習作之后才有老師潦草字跡的幾句點評的方式。作文的綱目評價具有明確寫作指向性,修改依據,多維互動的大綱作用。
關鍵詞:微課;學練;提升
一、 微課導教,綱目導寫,完成習作
微課,是現在教學的一個手段。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翻轉課堂;通過微課可以先學后教;微課可以讓學生重復鞏固要學的知識。微課在習作教學上的使用,可以提升學生習作的能力。學生在寫作時可以不斷地翻轉、思考、寫作。筆者在設計微課時融進當篇文章的評價要求,出現寫作要求綱目。從導學習作要點,分析習作要素,整理素材出發,展示本篇文章的習作要求,最后列出評價綱目及文字寫作必須達到的要求。這樣的微課讓學生一目了然,看著微課就可以領悟到習作的要領,寫作起來目標明確。如在教學《環境描寫之妙》一課時。設計了一節七分鐘的微課,從“什么是環境?如何描寫環境?環境描寫有什么妙處?”本篇文章在環境描寫上要達到什么樣的作用?等環節入手,最后列出了本文習作要求達到的評價綱目,指導學生完成本篇習作。學生可以利用評價綱目完成寫作的思考,依據評價的綱目進行寫作。利用翻轉有指導性評價綱目的微課來寫作,對于寫作有困難的學生就顯得輕松。如:評價表
題目:,觸動了我的心靈總評等級:
此評價表格第一列為寫作要求,對學生提出本文寫作要完成的訓練目標。本文的寫作目標要掌握環境描寫的寫作技巧及作用。第二列是評價等級,評價等級分為自評、互評、師評三個維度,也就是本篇文章要經過自己評價到同學互評,最后由老師點評。評價等級要求:運用得好評為A;有運用但效果一般評為B;有運用但效果不突出評為C;沒有運用不評價。第三列為修改后評價,及學生在本篇文章經過師評后提出的意見進行再次的修改,修改幾處就可以為自己打上幾顆星。
二、 妙用評價,賞品名篇,達成學練
有了綱目評價表,學生如何使用它來學習呢?如何辨析評價等級呢?在指導訓練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賞識能力、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筆者在教學中擅長用名著、美文入手引路。從名家的筆下學會寫作的技巧。在教學《環境描寫之妙》一課時,課堂借鑒了課本中出現的名家名篇及學生愛看的兒童讀物入手。如課文托爾斯泰的《窮人》,指引學生尋找環境描寫的片段,賞析大文豪托爾斯泰從動態、靜態、感官等寫作技巧來渲染氣氛,烘托勤勞善良的桑娜焦急等待丈夫的心情,品味那窮人家的溫馨。感受妙用環境描寫的作用。同時利用網絡,讓學生搜索名家名篇,利用評價綱目析名家筆下的環境描寫之妙。課內和網絡相結合,利用評價表賞析環境描寫,學習和練習同時進行,學生靈活地舉證環境描寫之妙,達到評價和運用共長的效果。綱目評價條為學生的寫作指出了明確的要求。
三、 巧用綱目,照表創作,提升技巧
學生的習作怎樣才是好文章?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往往就“寫作具體,內容生動”一條評定。到底“具體、生動”到什么樣的層次才能是滿分文章呢?那就完全憑借閱卷老師心中的杠桿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故而描寫細致的文章就被評為上等了。但是,日常指導學生學寫作文沒有一定的指導要求,讓學生如水中破布,流到哪兒掛到哪兒,就無法培養出學生的寫作技巧。綱目評價表的使用可以訂出每一篇習作的訓練要素,每一篇的寫作技巧訓練。讓學生日常的寫作有據可依,有綱可導,寫作技巧不斷的積累,成文成篇才能“寫作具體,內容生動”。
利用綱目評價指導學生掌握住寫作技巧及運用的效果,就可以進行實戰寫作,讓技巧植入學生的筆下,達到寫作技巧、方法融合在日常寫作中。教學《環境描寫之妙》一課,學生點評名家的作品,理解巧妙運用環境描寫的作用,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后,我出示一道挑戰題目,百字續寫口頭創作題:收好考卷,我走出了教室。哦,下雨了……要求學生圍繞自己的不同心境,用上“雨”這個媒介烘托出人物的心情,達到環境訴說不同心境的效果。當即讓學生挑戰,即興寫作,把掌握到的環境描寫的技巧運用到片段描寫中,看哪個同學運用得最好,呈現出環境描寫作用的效果。學生利用綱目中提示的巧用修辭,動用感官,動靜結合等寫作技巧來輔助寫作,把技巧體現到寫作中去。同時課堂利用網絡媒介、搶答器,激起學生搶答的欲望。搶答的學生口頭創作,用上不同的寫作技巧,烘托人物的心情。點評的同學利用搶答器點評出口頭創作優秀的同學。為了實現課堂的實效性,老師也用媒體軟件中的隨機選人功能,隨機選號發言,抽測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綱目評價表的使用,讓寫作的訓練了然于心,讓點評有據可依。
四、 互修互改,展示點評,提升寫作
綱目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評價一篇文章的標尺。我在學生日常的文章后都附有一張綱目評價表。根據不同的寫作要求列出不同的訓練綱目。綱目評價表是根據《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要求,結合教材內容,結合單元練習實際情況。按照每個單元的寫作要求、訓練目標,細化列成幾條綱目,每一條內容都以A、B、C三個等級進行界定,突出重點、加強整合。如:小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習作要求:本次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可以整合在一起進行指導。選擇的內容可以是節日習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或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可以是課外閱讀時知道的,也可以是調查訪問了解到的或是在別的地方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只要是關于民風民俗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根據習作要求列出4條評價綱目:1. 寫作突出民俗特點,呈現風俗人情;2. 有效利用資料,抓住民族特色;3. 貼近生活,結合所見所聞,描寫出特色;4. 語言流暢,中心思想積極向上。
綱目評價體現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的總批細化、點化評價。綱目式評價既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又能讓學生看懂評價,學會修改,讓老師的評價更有效。
日常教學中使用綱目評價,第一步驟:學生對照綱目細則提出的作文要求,自行習作,達成習作目標;第二步驟:根據細則,小組交流習作,根據綱目提出修改意見,融會貫通后,學生自己再進行修改。實現在修改中提升寫作能力的教學效果。按照綱目評價表的要求,學生通過同桌互改,小組互改,提出修改的意見。小組共改,同桌幫改,形成完美的片段或文章。小組選出典型的案例,用平板拍照上傳到黑板的電視屏幕,選出發言人進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在習作評講環節上,有了綱目評價條,學生心中都有一桿秤,都懂得用評價表中的要求來衡量文章的寫作要點,懂得寫作要達到的目標度。
如在教學《環境描寫之妙》一課中,學生經歷了寫作,學會品析,口頭創作,理通環境描寫的技巧后,教學環節就設計成學生“互修互改,展示點評”。學生利用綱目評價表提出的三個要求:1. 內容具體,中心明確;2. 巧用描寫技巧;3. 突出環境描寫作用。根據三個要求進行互修互改,展示點評。在展示的修改的作品中,學生重點突出了恰當的環境描寫的作用,改正因環境描寫而進行環境描寫的強詞強塞的寫作風格。黑板上展示出來的問題作文,經過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修改出了恰當表達的效果。利用綱目評價表來共同修改學生作品,在教學中有舉一反三之功效。學生在評改別人的文章時,也會反思自己的文章寫作落腳點,在借鑒上起到了指引性作用。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小學作文總批綱目評價方法改變了以往老師手寫評語時評語滯后、潦草無依據的狀態,促進習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
曾秀芳,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臺江第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