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芳
摘要:藝術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失的環節,對于大學生的審美以及眼界的開闊,甚至是心智的開啟上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習了美術課程的大學生會更容易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學習過音樂課程大學生更容易發現大自然中聲音的有趣之處,學習過體操的大學生更容易對自己的生活產生自信心。
關鍵詞:藝術教育;全面發展;綜合人才;美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狹義上講,藝術教育被理解為對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從廣義上講,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培養專業藝術工作者,就高校的理想教育目標參考很顯然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1]毋庸置疑,藝術教育不同于科學教育,藝術教育更有助于培養人的的情操。
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藝術教育必然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其重要性每個高等學府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我國大學生藝術教育現狀
目前國內高校基本上都會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這些藝術教育課程主要分為:專業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課題講座和藝術展覽等。大多數高校對于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教育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開展的,不過有趣的是這些藝術選修課程在校內也一直被教師公認為是較難把握的一門課程,讓很多老師覺得無從下手。就拿美術課程為例,經常會聽到非專業類的學生接受能力差,基礎不一,受到的美術教育的程度有深有淺,大多數人的繪畫程度都只是保留在小學時期的簡筆畫階段,只有少部分人繪畫水平是在素描初級階段。由于這些綜合原因,使很多老師不得不把藝術教育課程內容難度降到最低,對于藝術選修課程成果也是以非常簡單的測試進行驗收。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高校大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并抱怨藝術選修課幾乎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對于高校藝術教育課程的成果只有小部分學校取得了極佳的成果,多數學校都處在成果一般的摸索發展中。歸納出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的不太重視,課程單一,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興趣低,教師教學的要求低,最終導致藝術教育的成效是與預期有一定差距。
二、藝術教育課程開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藝術教育課程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藝術可以讓欣賞者通過不同的藝術形象認識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所不同的民族特色,思想情感,精神面貌。通過藝術學習,學生可以開闊自己視野,提高自己的格局,甚至可以更加了解歷史,認識現實,感悟真理。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稱“畫中四君子”,文人高士常常借他們來表現自己清高脫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的鑒戒。[2]通過這些關于梅蘭竹菊的寫意畫,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不同的物,不同的景,更可以從中了解到不同時期的時代特色和人文精神,大大的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思想情感。
(二)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藝術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失的環節,對于大學生的審美以及眼界的開闊,甚至是心智的開啟上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習過美術課程的大學生會更容易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學習過音樂課程大學生更容易發現大自然中各種聲音的有趣之處,學習過體操的大學生更容易對自己的生活產生自信心。
當然,藝術除去這些作用以外還有其他的社會功能,但是從以上作用中不難看出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備課程,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備課程。每所大學都應該高度重視并不斷改進自己學校當前藝術教育課程中的不足之處。
三、對藝術教育課程質量的探索
高校的藝術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那么如何提高高校藝術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呢,現對藝術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部分探索。
(一)加大重視程度,注重興趣培養,因材施教
對于公共藝術選修課,總是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名額有限,二是勉強選擇,這兩種情況第一種同學沒有機會,第二種,浪費了名額,致使很多同學因為沒有選擇自己感想取得課程而最終失去真正的興趣。
美國教育學家羅杰斯曾經指出:“教學中只有智力而無完整的人,學生的好奇心,興趣被扼殺了。”[3]因此學校不應只是為了任務而敷衍程序式的進行公共藝術教育,應該重視很多細節。要想因材施教,學校必須做出應對措施。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重視藝術教育課程,其次學校可以在選擇選修課程之前,把所有的藝術選修課程類都分別做一次公開試聽課,有意愿的同學參加試聽課以后判斷自己選擇那個門類的藝術課程。教師則根據試聽課的課堂小測試先告知哪些人適合這類課程,然后在課堂上收集本門課程大概會有多少人選擇。最終教師和同學意見綜合,隨后再制定科學的藝術選修課程人數范圍。以便每位同學都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發現自己的藝術特長和天賦,以取得良好的藝術教育課程成果。
(二)改變教學方法,走出課堂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不同的教學方式往往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很多大學生在開始的藝術課程學習中興趣滿滿,但是隨著課堂枯燥的“填鴨式”傳授方式逐步失去學習興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問題并開展其他形式的藝術教育學習,走出課堂就不失為另外一種優質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帶學生參觀展覽,參加比賽,參與藝術講座活動,使同學們在輕松地環境下感受藝術的熏陶,對藝術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潛移默化的愛上藝術。比如戲劇藝術可以帶領同學們去戲劇現場感受,必要的時候加以引導和講解,現場的感受參與更有助于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和鑒賞。
四、結語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藝術家,而每位學生都可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毫無疑問,為了當代大學生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教師應該更加注意發掘激發藝術教育中每一位大學生的藝術天賦,我們的大學生更應該重視我國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中的價值取向。我們的學校需要更多更豐富的藝術課程的安排和設置,吸引更多的同學走到藝術中來,走到生活中來。
參考文獻:
[1]王樹良.張玉花.《藝術概論》.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2版
[2]王樹良.張玉花.《中國美術史》.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
[3]《學習的自由》英文版.貝爾霍威爾出版公司.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