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平 陳校語
摘要: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作為浙江省內語言類專業最全,全國民辦語言類高校的前三位院校,在小語種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十三個外語專業中,朝鮮語以其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在2018年新一期星級專業全國排名中被列為中國五星級專業,在朝鮮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直堅持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作為重中之重,從不斷創新中尋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文就是從朝鮮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學習過程遇到的實際性問題出發,提出解決方案,為下一期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提供參考。
關鍵詞:朝鮮語;人才培養;教育改革
1、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日趨頻繁,國內市場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因而各大高校小語種的開設也呈隨之增加。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自2001年開設應用韓語專業,2008年升為本科后開始招收本科學生,截止2018年1月,已經培養了6屆畢業生,在校生人數達到775人,共分為四個年段28個班級,是全國范圍學生規模最大的專業。。擁有一支充滿活力和國際化特色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20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25%,博士教師占比60%,擁有海外學術背景者占比95%,另有外教8人,全部為碩士以上學歷,經過多年的努力,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逐漸成為在江浙滬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在全國民辦外語院校中極具代表性的專業。2009年立項為校特色專業,同年立項為浙江省重點專業。在2012年7月立項為浙江省“十二五”優勢專業,2016年通過結項驗收后,2017年1月立項為浙江省“十三五”優勢專業。
2、當前國內朝鮮語專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朝鮮語專業作為小語種專業,在全國范圍內面臨以下幾個困難。
首先,零起點,零基礎。任何外語的學習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漫長又復雜的過程,特別是朝鮮語又不同于英語,對學生來講是一個全新的陌生的事物,學習者都是“零起點”,意味著他們的學習基礎處于空白狀態,因此要從語音、字母開始學習,完全是新認識一種語言。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注意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規律,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處理好講與練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有效的吸收知識。
其次,相對于基礎教育來說,朝鮮語課程孤立化,教學模式應試化,評價體系單一化。選拔人才時過分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如考查詞匯、語法及文學等方面,當前國內小語種專業學習普遍存在著僅將學習作為一項工具應用于各項考試的現象,而真正的語言應用能力相對薄弱,啞巴外語,聾子外語,中式外語等現象層出不窮。同樣,朝鮮語專業教育過程中也存在著部分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未能與其它科目很好地結合起來,綜合類課程設置欠缺,部分教材不能及時更新。重視知識學習而忽視知識運用等問題嚴重。
第三,單純掌握一門外語無法滿足當前的就業需求。國家和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已經從以往的具有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良好技能轉向對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領域有較深刻造詣的專業人才的需求,這就要求朝鮮語人才培養不單要培養學生接受所學語種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良好的技能訓練,還要學習該韓國(朝鮮)的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養學生成為既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又有較強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3、朝鮮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在國內外語院校的朝鮮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一致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扎實的朝鮮(韓國)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第二,使學生了解對象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知識;第三,培養學生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第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專業人才。
在此基礎上,由于不同學校對于人才定位不同,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描述也有差異。上海外國語大學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目標中體現了“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高素質專門人才”,大連外國語大學培養目標則設定為“德才兼備的朝鮮語(韓國)語人才”,四川外國語大學目標是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培養目標則是“朝鮮語、英語雙語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上,專業必須立足地區,放眼國際,使其符合學校整體建設目標和區域人才需求。
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和新技術的新一輪變革,“一帶一路”戰略、互聯網+、浙江省新時期對外開放戰略和八大萬億級產業,以及浙江2017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戰略的深入實施,對高等教育特別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體制機制、結構水平、人才培養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家引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把辦學重點轉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政策,使得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長期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戰略得以進一步深化。
按照學校制定的《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30)》,為實現把學校打造成為中國民辦大學“雙一流”的目標,必須進一步深化SPT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System of Professional Talent)。朝鮮語專業本著學校“夯實基礎、拓寬專業、突出能力、注重創新”的指導思想,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社會需求和學校的學科專業特點,堅持不斷改革,在2017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朝鮮(韓國)語語言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朝鮮(韓國)語及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能在外經、外貿、外企、外事服務等部門,從事翻譯和管理等領域工作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朝鮮(韓國)語人才”。
4、國內朝鮮語專業中高年級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外語院校在朝鮮語專業人才培養特別是對中高年級人才培養方面上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外語院校提供的教育領域集中在人文學科,具有局限性;第二,在課程設置上,中高年級選修課的種類和數量均有上升空間;第三,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普遍一致,缺少特色;第四,中高年級學生實踐類課程種類較為單一。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全球化加強,外語人才的轉型勢不可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不斷改革。外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得到很大拓展,工作不再單純與外語保持高相關度,而是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的多個行業領域,既懂外語又懂經濟、管理、網絡傳播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受到社會青睞。因此,外語院校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也需相應拓展。
5、朝鮮語專業中高年級學生人才培養的改革方案2017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點,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做出的人才培養改革實踐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優化思路。
1)通過“互聯網+”打破外語院校人文學科局限,給中高年級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大類學習平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2017朝鮮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較于2015版本,在中高年級通識選修課中將信息技術與應用類課程、藝術類課程和其他課程重新整合,分為家國情懷與價值理想、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自然科學與前沿技術、經典研讀與文化傳承、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社會經濟與現代管理等六大類型,對知識結構進一步細化,并通過爾雅課程平臺提供第二課堂,使學生得以借助互聯網學習網上其他不同院校、不同類別的課程,給學生提供了類型更為清晰、種類更為豐富的大類學習課程。
2)設置更加深入、細化的對象國不同領域選修課程,給中高年級的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區域國別學習空間,同時增設專業方向,滿足具有不同就業規劃學生的學習需求。國家對于區域國別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傳統的外語專業教學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運用,忽略了學生對于對象國國情的了解和學習,朝鮮語專業也是如此。盡管現有的各校人才培養方案選修課中盡量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等領域,但由于選修課程數量少,絕大部分科目都是對該領域的淺顯介紹和概括說明,事實上難以使學生對這一領域眾多的學科和龐大的知識體系產生良好的認識和深入研究的興趣,繼而難以在本科階段培養優秀的區域國別研究人才。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適應時代變化,在2017人才培養方案的任選課中,將原有的“朝鮮-韓國簡史”改為“中朝(韓)外交史”,將“朝鮮(韓國)語報刊選讀”改為“朝鮮(韓國)語新聞選讀”,去掉了“朝鮮(韓國)語修辭學”和“朝鮮(韓國)語語言學概論”課,增加了“朝鮮-韓國文化”和“韓國當代經濟”課程,強化了區域國別課程教學。
此外,根據對畢業生就業意向的調研和就業趨勢,相較于2015的人才培養方案,增加了教育和電子商務兩個方向,將“外語+專業方向”深度融合擴充,以滿足具有從事朝鮮(韓國)語教學和對韓電子商務方面就業或創業規劃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3)通過對中高年級學生進行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完善產學研合作培養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科目更為豐富的中高年級學生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尤其是在2017版本中,針對不同專業方向設置了不同的集中性實踐科目。例如,面向電子商務方向,設置了“阿里巴巴平臺崗位培訓”、“跨境電子商務創業指導”課程,專門邀請阿里巴巴公司高級人才親自指導培訓,深化校企合作力度。
外語院校朝鮮語專業如果要在全國高校眾多外語專業中保持優秀的人才產出,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通過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模式,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上,可以大膽探索優才優育、大類培養、專業交叉復合、產學研合作培養、國內外聯合培養等人才模式單獨或綜合使用,持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應用型、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解決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作者簡介:趙維平,1983年6月25日生,男,山東青島人,畢業于韓國清州大學,專業為國際貿易,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韓國語教育,工作單位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工作單位郵編312000
注:本論文是2014年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朝鮮語轉中高年級學生人才培養的改革方案》的結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