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勁西
摘要:中國的高等教育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面對當前的高等教育現狀,必須通過完善主體、有針對性地“去官僚化”和明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等措施破除高等教育發展的枷鎖,實現中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將對高等教育的現狀及未來走向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等教育;問題;未來方向
教育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影響重大。高等教育作為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調節社會關系和實現階層流動的重要環節,對于實現個人價值和國家發展目標、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家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須遵循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規律,既要按照具體階段的具體國情進行合理調整,又要保證在改革過程中的連續性與繼承性。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一)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
從公共產品供給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最為深刻的改革就是供給主體的轉變,由政府(公共財政)完全負責轉向了政府與市場共同供給,而這也正符合“新公共管理”所強調的公共物品或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的理論。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供給并不完美,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中國高等教育供給體制的現狀是目前仍然實行的是政府處于壟斷地位,市場和第三部門處于邊緣地位的高等教育供給體制。
(二)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高等教育目前正處于供給優化的階段,但是,其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諸如供給重復、市場化、行政化嚴重等等,亟待改革進行解決。
1.供給方式行政化嚴重,重官場輕學術
基于中國的特殊國情,教育這一準公共物品的供給需要政府進行較多的宏觀調控,然而這也存在一些缺陷。辦事效率低、官僚習氣嚴重這類不良問題開始在各高校中浮現,官僚習氣的另一個表現即是輕視教學等難以簡單量化的指標而重視硬性的量化科研指標。
2.有效供給不足,供給質量低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其供給數量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其中重復供給和過剩供給數量較多,已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大量的低質量供給從短期來看不利于學生就業,從長期看使得專業人才“博而不精”。與此同時,不僅是專業的過量供給,學生的擴大招收同樣是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
3.供給主體依然以政府為主,缺乏市場資本引入及監管
自2000年來,中國的以獨立學院為代表的民辦高等教育蓬勃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323所獨立學院。然而,這個數字依然遠遠低于中國高等教育的需求量,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缺口巨大,市場資本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使得政府主導的高等教育之外的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受限。部分民辦院校質量不高,因為缺乏監管,存在虛假宣傳等問題,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學生的權益。
二、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
(一)在供給主體上,進一步厘清多元供給主體的關系
政府作為供給主體,同時擔任公共服務提供者和規則制定者,這種關系錯位造成了公辦高校的壟斷地位。未來,高等教育供給應朝著真正的多元供給發展,政府應更多地將政策傾向市場和第三部門,讓政府更多地作為一種“監管者”的角色,引導市場和第三部門的資金得到有效籌集和安置利用。
(二)在高等教育體制機制上,逐步實現“政教分開”
改變高等教育與政府機關采用同一套行政體系的狀況,以學術帶動高等教育發展,讓高校回歸學術氛圍。高等教育管理應創新評估方式,將真實的學術建樹和成就更多地納入行政考核,鼓勵高校管理型人才留任,真正使高校培養的人才為教育所用。
(三)在高等教育供給方式上,逐步加大市場調節力度
當前“就業難”和“招工難”的情況常常同時發生,這反映的其實是人才供需的不匹配。首先,政府應利用市場的力量解決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引入市場來協助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專業設置,不盲目追求“熱門專業”,杜絕冷門專業“大小年”現象。其次,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培養人才,進而實現雙向調節,促進人才合理和高效率流動。在鼓勵按市場需求自主就業的同時,應鼓勵創業創新,加大創新性人才的比例。
(四)在高等教育性質上,進一步明確目標
應明確高等教育的性質,進一步明確高等教育“提高科學素質和學術修養的”的目標,進行正確引導,改變“為就業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固有觀念。尤其是在更高的培養層次上,高等教育不應自愿成為就業的條件和鋪墊,應鼓勵更多的學術型人才向學術領域發展,而非進入就業領域進行競爭。
三、結語
不得不承認,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克服當前高等教育的若干弊端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有理由、有責任去關注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未來。我們必須要看到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面臨著復雜的形式,認識到其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正確看待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改革,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堅信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是美好的,更要切實擔當起中國高等教育受眾主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周義程.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體制改革的方向選擇——新公共管理的視角[D].蘇州大學,2003.
[2]王媛.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本科教育教學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7.
[3]魏書亮.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因分析與對策[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0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