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慶 張曉博 吳 銘
摘要:新時代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龐大的就業群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為重要的人力資源。然而,近年來我國就業環境并不理想,大學生就業難儼然成為了一個值得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代,急需大量人才去促使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然而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高文化的知識分子不能很好的對市場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無疑加大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阻力,因此,提高大學生就業率迫在眉睫。本文從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入手,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內在和外在原因,大學生失業群體應當廣泛關注。在高校入學率增長的同時,中國就業市場的調整并能跟上畢業生增長的步伐,使大學生就業市場供大于求,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新時代;就業趨勢;解決方法
一、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趨勢轉變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主要是基于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發生的重大變化,表現了我們需要新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思想指導,于此同時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形勢也順勢發生了巨大改變。中國的發展軌跡從貧困時代到溫飽時代、小康時代,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長期努力現在又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步擺脫過去追隨者、模仿者的角色,而開始以創新引領的進取姿態,重塑中國發展的內涵和特征。中國經濟市場需要強大的、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注入,同時也給以了更高品質的要求,這就無疑將大學生就業形勢從當初的追隨、模仿、重量不重質的舊方向牽領到了一個環保、健康、注重品質、工匠精神的新方向。基于新時代國家經濟、技術的轉變,大學生就業趨勢也發生了轉變,如果我們仍以以前的目光來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以舊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無疑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也要跟隨這個新時代背景,以就業趨勢的轉變為基準解決問題。
二、基于新時代背景下關于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分析
新的時代,就業方向也發生了改變,然而大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卻未能滿足時代的快速發展和轉變。另外新時代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正在廣泛增長,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據相關資料統計,近幾年的畢業季,大學生的就業率有持續下降趨勢,雖然偶爾會有小幅回升,但總體仍然呈下降趨勢。由于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導致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相較于2002年,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季的就業率下降了14.7%。9月上旬,就業率增加到70%左右,但是,仍然有近30%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就業。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95萬人,較去年增加16萬人;自2011年以來,全國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075萬人。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就業的青年人數越來越多,在接下來的這幾年中,大學畢業生,農民工以及就業困難人員這三大社會群體間的就業矛盾將逐漸激化。
1.從大學生自身來看就業難
大學生片面的追求大城市。對地方大學的訪談調查中發現,多數大學生在畢業后想要去繁榮的大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尋求發展,認為其他不是太繁榮的地區的工作領域十分狹窄,而且工作需求人數少,沒有發展的前途,或者是認為當地工資水平低。然而,在這個心理下導致大城市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大學生在大城市實習過程中,工資待遇并不高,并且由于大城市消費水平比其他非繁榮地區高出很多,因此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后生活拮據,并且由于大學生基本眼光較高,又不愿意吃苦,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另外一方面,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往往在家庭中被慣壞,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較弱,遠遠達不到企業的要求,于是很多畢業生就這樣淪為了“犧牲品”。
2.從畢業院校來看大學生就業難
首先,在國家政策及日漸上升的國民經濟背景下,一批批龐大的大學畢業生走入就業市場,就業人數增加,而工作職位名額并未大幅度提高;其次,當今社會市場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和創新型人才,但我國高校培養的人才在綜合能力方面大都有所欠缺,大部分高校還是過于追求表面,不注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東西遠遠不能達到讓其在社會上良好并有質量的工作。
三、新時代背景下應對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的對策
1.正視就業不易的事實,降低自我期待和要求
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利用好寒暑假期,去相關單位公司實習,增長知識見聞,也為自己積累工作經驗。在就業方面,應該打長遠打算,不因急功近利,做到腳踏實地,一步步提升自我能力。
2.在校期間培養自己多方面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應從在校期間就開始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進社團,學生會,同時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發展愛好。結交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拓展朋友圈,打造人際交往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在保證學習的前提下,積極參加校級比賽和創新創業比賽,爭取在各個比賽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競爭與合作意識。要摒棄自私、追求個人利益等心態,懂得顧全大局和集體利益,學會與人共事,完善自己。
3.加強網絡管理
為大學生就業工作地點的選擇提供戶口保障,加強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和完善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大學生利用率和合理分配,降低用人單位的成本。
4.鼓勵大學生創業
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政策補貼,讓大學生不只有想法而沒膽量。其次,加強宣傳,消除大學生在社會輿論上對自主創業的恐懼性和其父母對創業的不支持性,讓大學生有自主創業的積極性。
5.鼓勵西部就業
在各個高校開展西部計劃志愿者專場招聘會,并做好宣傳工作,提高西部優惠政策,向服務滿三年的志愿者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和優惠政策等。
新的時代,國家在轉變,我們也該轉變,去面對更好的世界和自己。大學生就業難,難在大學生能力過低,跟不上時代轉變的步伐,更難在新時代下未優化的市場體系。只要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活動及比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不怕吃苦的精神;高校轉變教學方向,注重動手和實踐能力加上國家的政策補貼,相信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將很快解決,我們國家的經濟市場也會因為大批次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加入注入新的優良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