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科 熊瑛 周敏惠
摘要: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專科生在校時間短,教學內容緊張等原因,專業文化以及專業思想素質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尤其重要,本文以2017級中醫專業為例,探索將中醫專業文化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輔導員工作當中,發揮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有利于培養具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拓展文化傳承,增強學生的專業文化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專業文化;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全面挖掘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學生管理工作必須以生本理念為根本指導,為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創設更多的條件和機會。高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高級階段,主要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實用型高級人才為目的[1]。“文化是大學之魂”已是學術界一個不爭的事實[2]。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四大功能之一,高校應充分運用人類優秀文化成果教育學生,發揮文化育人功能。
1.專業文化的內涵
專業文化作為高職院校某一特定專業的文化,其文化建設是由該專門領域師生在長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圍繞專業發展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斷積累、提煉和創造出來的[3]。由眾多從業主體在其專業實踐領域中所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專業文化既具有融合性,又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教育從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目標到多要素目標的發展統一,體現了專業文化建設與教育創新的特征。根據國家出臺的有關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想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總體方針與要求。
2.高職院校學生專業文化的重要性
古語說“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專業文化的濃郁與否,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級學習生活風氣的塑造,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強班級專業文建設,有利于建立友好尊重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個人專業素質,有利于形成班級優良學習氛圍。大一新生從高中到大學,開始接觸中醫的陰陽五行、中藥、經絡腧穴等專業知識,很多學生感到迷茫。如在某校每學期的學習委員座談會中,提意見最多的是大一新生,且多為專業學習方面的。
3.中醫專業文化融入輔導員工作的意義
2009年4月《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2018年3月27日,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掛牌,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強調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
中醫教育只有重視中醫文化,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質、豐富文化素質、健康身心素質、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中醫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醫教育質量,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展[4]。中醫文化素養蘊含著豐富的哲學、中醫心理學、中醫倫理道德、中國文化禮儀、社會經濟等內容,能讓中醫藥從業人員深諳人類病痛和治病中的復雜感情及關系,用真情、真心、真意對待病人,解決病人的痛苦[5]。唐朝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強調“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對于即將成為醫生的中醫學生而言,應該培養其醫者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使其具有博愛精神和對生命完美的追求[6]。
4.中醫文化融入輔導員工作的途徑
4.1利用輔導員和學生相處的時間加強中醫文化教育內容
分學期逐步加強中醫文化教育內容。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分別學習《二十四式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少林功法》。學生在學習《易筋經》《八段錦》過程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安排學生背誦經典,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分別背誦《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標幽賦》中的重點章節。在中醫文化教育中,提升學生中醫文化素養,鞏固專業思想,使中醫得到更好的傳承。
4.2搭建中醫文化三級實踐體會平臺
中醫是一門仁術,一名好的中醫醫生既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有仁愛之心。為此,我們專門組織學生進行校內外中醫實踐活動,培養其仁愛之心。在探索中形成了校內、校外社會實踐基地以及醫院三級實踐體會平臺。(1)在校內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融入中醫文化,組織學生在校內開展推拿義診活動,為全校師生服務。(2)在暑假組織“三下鄉”活動開展中醫相關調研及義診服務。(3)在學生對醫學有了初步體會和認識并具備一定知識后,在大一第一學期開始安排學生到醫院見習,觀摩中醫治病。通過三級實踐體會平臺,學生親自與醫生、病人接觸,既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學習興趣,又能真實感受中醫人文關懷及其獨特的魅力,逐步形成仁愛之心。
4.3充實例行班會內容
每周召開例行班會是學校教育管理學生的一種方式和手段,但學生對例行班會缺乏興趣,開班會時精神不集中,接收信息少。根據學生問卷調查,有96.15%的學生認為班會有必要召開,從例行班會中能知曉學校本周發生的事情、下周將要做的事情,本班出現的問題能得到及時處理。但有78.85%的學生認為應豐富每周例行班會的內容,使其更有吸引力、更貼近專業。在班會的時候給學生推薦中醫相關書籍如《思考中醫》等。
5.結語
沒有文化的專業建設是殘缺的,專業技術與專業文化對專業建設與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猶如雙翼,只有雙翼健勁,方能長空競勝。將專業文化融入輔導員工作,學生對本專業會更感興趣,學習積極性更高,專業思想更穩定,同時輔導員工作得到了學生更多的認可,班級凝聚力增強。中醫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豐富的內涵。將中醫文化融入中醫專業輔導員工作,發揮了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既有利于培養具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中醫人才,傳承中醫國粹,拓展中醫文化傳承途徑,減少醫患矛盾,在國家提出文化強國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進一步在輔導員工作中融入專業文化和專業思想則具有更深層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靜.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特點與校企合作的探討[J].林區教學,2011(5):13-14.
[2]王冀生.文化是大學之魂———對大學理念的再認識[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7,(7).
[3]王鐘斌.關于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68-69.
[4]呂梅軍.論中醫藥高專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5]李順民.加強中醫文化建設弘揚中醫人文精神[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3):197-198.
[6]張玲麗.論挖掘中醫文化內涵,構建中醫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6):160-161.
作者簡介:
邱科,男(1990.09—),漢族,籍貫 四川樂山,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古代經脈研究;
熊瑛,女(1964.06—),漢族,籍貫 四川仁壽,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內科;
周敏惠,女(1962.07-),籍貫:四川眉山,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學生教育,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