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莉
摘要:由于受到家庭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現代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如果其沒有受到合理教育,個體很容易會出現心理失衡的問題,對其成長極為不利,改善學生心理問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刻不容緩。本文將著重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教育方式兩部分內容展開全面論述,旨在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保證學生綜合素養品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問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式
高職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到成熟期初期階段,思想情緒還處于不太穩定的狀態,可能會因為環境、個體以及學業等方面情況,而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會對學生性格以及思想品質養成形成直接影響。因此為妥善解決高職院校學生所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各院校應對學生主要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問題產生原因展開研究,以為后續教育方案制定做好鋪墊。
1.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1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由于家庭方面影響,現代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等方面的問題,在集體生活時經常會出現不懂謙讓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等方面的狀況,可能會因為宿舍打掃或者價值觀不同等小事,而出現口角甚至是鬧到不可開膠的情況。同時在進入到新環境與新的生活、學習模式之后,學生情緒也會變得更加多慮、敏感,很多時候會出現非理性行為,會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產生矛盾,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相對較差。
1.2課程學習動機不足
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使得高職院校學生在畢業之后會面臨較大壓力,會對在校學生學習形成無形的壓力。加之學歷方面所產生的自卑感,很容易會使學生在學習時失去動力,或出現迷茫,會對學生學習形成較大的困擾。同時因為高職院校教學有著較強的技術性特征,專業教學與學生今后就業關聯極為密切,學生可能會因為被分配到不喜歡的專業,而失去學習動力與信心,這對于學生心理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
1.3情緒調節能力較弱
除上述兩點問題之外,高職階段學生還存在著明顯的情緒調節能力較弱的問題,會在問題發生時,因為情緒控制不當而出現無法理性對待問題的情況,很容易會不分對錯、不分場合的進行爭吵,甚至是發生肢體沖突,很難對自身情緒與行為進行有效管控。
2.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2.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雖然各院校都在內部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由于部分院校并沒有對該課程予以足夠重視,導致該課程教學出現了形式化的問題,整體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各院校要明確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進一步對該課程教育進行完善[1]。一方面要聘請專業心理教育教師,按照每周兩節的頻率,展開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以通過系統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情緒調節、控制方式,確保他們能夠學到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知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心理能力訓練力度,要將職業素養內容適當滲透到教育之中,以利用情境訓練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2.2把握心理教育關鍵時期
為緩解學生焦慮心理,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之中,院校要抓住入學之初的教育關鍵期,在新生入學時做好各項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以對學生心理調節能力以及適應能力進行強化,保證他們可以快速適應高職學校生活[2]。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要對現有宣傳途徑進行拓展,可通過網絡平臺、校園廣播以及校報等手段,向學生進行心理知識宣傳,以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地心理健康意識。
2.3科學運用網絡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教育與管理模式早已發生改變,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也應隨之發生一定改變,教育者要加強對互聯網技術與各種先進技術的運用力度,要通過構建心理健康網絡平臺的方式,利用貼吧以及微信等,與學生之間產生有效互動,以對學生產生合理引導,確保他們可以通過平臺學習到更多的心理知識,并能夠養成利用平臺尋求幫助的習慣,能夠在遇到困惑或者迷茫時,主動找老師進行傾述[3]。同時老師還要將網絡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要通過構建仿真情境以及多媒體動畫播放等手段,有效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對課程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進行保證。
2.4構建學生心理檔案
為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育,確保每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學校要從學生入校之初,便對學生進行心理狀況普查,并制定相應檔案,以便對學生展開科學輔導。一般學校會將學生分為中輕度失調、心理問題偏重、心理問題嚴重以及心理正常四類,教育者會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對其展開針對性心理輔導與溝通交流,并要定期進行隨訪,要按照預防為主原則,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意識,確保他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能夠早日擺脫心理疾病困擾。
2.5合理利用同伴教育模式
由于學生在老師面前難免會有限拘束,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問題教育時,還要利用同學以及家人等親密關系,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輔助。老師一方面要挑選出心理素質過硬且樂于助人的學生,擔任學校心理咨詢溝通工作,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的方式,讓其負責一部分的心理輔導與交流任務,以便更加深入的對學生進行了解;另一方面要與學生家長進行積極溝通,要對學生生長環境以及在家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并要告知家長一些心理輔助技巧,以通過學校與家庭共同努力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出良好地心理健康學習環境,以對其身心健康狀況進行保證。
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相關內容的論述,使我們對高職階段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各院校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要在對心理問題產生本質進行明確的基礎上,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科學運用網絡平臺以及把握教育關鍵期等手段,有效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切實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對學生自身素質基礎條件進行保證,確保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青青.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J].才智,2018,(17):74.
[2]鄧曉旭.論如何做好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8,(17):92.
[3]林杰.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干預措施探討[J].才智,2018,(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