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賈立文
摘要:基于持續增加的城市地下空間建設需要,提高了對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的標準,根據當今高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建筑學、城鄉規劃專業培養人才的現狀,需要結合新形勢下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要求的規劃與設計人才的標準,改革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的教材系統、培養方案等,從而跟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和開發需要的優秀人才標準相符合。
關鍵詞:高校;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設計;人才培養
在經濟不斷發展與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城鎮化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與挑戰,像是資源短缺的現象、環境污染現象、居住環境惡劣化等。在這種情況下,高校作為培養市政工程、建筑設計、城鄉規劃人才來講,也肩負巨大的責任與挑戰。
1、高校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的培養現狀和對人才的要求
縱觀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工作而言,當今國內高校的本科專業當中,涵蓋地下空間工程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這幾個方面能力的是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建筑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不管是建筑學專業和城鄉規劃專業,還是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在培養專門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的培養上都面臨相應的不足之處。通常而言,城市中非常關鍵的市中心區域是最為集中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的范圍。開發中心城區地下空間可以實現空間容量的擴大化,從而使地下空間的規模效益形成,優化城市的空間環境,推動城市發展交通設施,最終最大化地應用城市土地資源。現代化城市中心城區作為一個關鍵的城市組成部分,其空間開發擺脫了靜態疊加多層空間的傳統模式的束縛,有著顯著的系統化、復雜化、流動性、多維性特征。而這一系列的特征需要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不但具備豐富的城市規劃課程知識,以及具備較高的城市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而且需要掌握城市地下規劃成本控制、管理、工程概預算、設計、施工、規劃等綜合性能力。
2、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設計人才的培養策略
城市地下空間牽涉到的課程是地下通風、巖土力學、水文地質、建筑結構設計、環境科學、地下水力學、工程地質、地下建設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等,因此該課程具備交叉各個課程的全面性特點??v觀一系列實際的城市地下空間項目的設計、招標、評審等而言,規劃與設計工作者大多出身于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專業。高校的教學中很少學習和實踐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因此他們難以熟悉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的技術性、復雜化、特殊化,這造成有的城市關鍵城區的規劃設計相對滯后性,從而不利于拓展城市空間,這會導致很多的問題與矛盾。因為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學生缺少設計理論、建筑設計、城市規劃等的知識,所以畢業之后往往從事的工作是項目管理、巖土施工、工程結構設計等。下面,筆者由三個方面(教材系統、培養方案、學生考研)對培養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發表了自身的建議。
2.1實現教材系統的完善
作為承載教學知識的教材而言,為了實現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教學有效性與實踐性的提升,要求實現有關教材系統的完善。在該教材系統當中,需要創建兩種模塊式教材平臺。其中,一個平臺是理論教材平臺,即涵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應用、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地下建筑設計理論等;一個平臺是實踐教材平臺,其涵蓋城市地下空間建筑設計、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城市規劃設計成功表達技術和方法等。并且,各個專業需要結合前期專業設計的有關課程,選用這兩種平臺的互補課程進行學習。
2.2實現培養方案的完善
當今,我國很多的高校未曾迅速地反應地下空間的應用與市場的需要問題,忽視了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的價值和意義。為此,為了有效地培養本科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務必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建筑學、城鄉規劃這幾個專業培養方案的完善與調整,建議將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實踐設計)以及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應用(理論)增加到城市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將地下空間建筑設計(實踐設計)、地下建筑設計(理論)、空間開發應用(理論)這幾門課程增加到建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將規劃設計成果表現技術和方法(理論)、城市設計(理論)、城市規劃(理論)、地下建筑設計(理論)這幾門課程增加到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
2.3實現考研招生政策的調整
對于研究生時期的培養,務必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生源問題。此專業的學生在本科時期業已掌握了較為豐富的工程施工、巖土地下工程結構、結構力學、巖石力學、工程地質、巖土力學、環境工程學、土力學、工程力學等技術基礎,然而因為學習和掌握的規劃設計理論知識,從而不易考取建筑規劃類高校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研究生學位??v觀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培養而言,不少學生非常熱衷于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課程。鑒于此,只有在本科時期實現建筑規劃考研課程的適度調整或者是強化規劃設計的課程學習,才能夠吸收有關專業的優秀學生,從而激勵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從事有著活力與挑戰性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工作當中去,體現其專業的長處,從而為新形勢下城市發展中要求開發與應用地下空間的需要做出努力。
對于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研究行業來講,建筑學專業和城鄉規劃專業的畢業生有著相應的建筑學科的基本長處,學生在考試通過之后能夠結合自身的學術興趣以及導師的分析課題,逐步地向分析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的有關課題轉變。
3、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的培養而言,需要實現教材系統和培養方案的完善以及考研招生政策的調整。只有如此,才可以培養大量優秀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人才,才可以使其更好地開展城市空間整合、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確保城市舉辦尤為豐富的空間資源,推動集約化應用城市空間,最終實現城市社會、經濟、資源、人口、環境、經濟等的全面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沖,唐禮忠,蔣青青,周科平.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考——以中南大學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3(06):89-90.
[2]楊立云,李清. “地下空間建筑與規劃”課程教學探索[J].學理論, 2013(03):102-103
作者簡介:張亮(1988-),男,河北邢臺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