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雙創”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人的創造力是發展的最大本錢,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每年有700多萬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創業創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給、釋放了新需求,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雙創”還是擴大就業的有力支撐。作為高校從事就業指導的教師就淺談創新創業基地建設。
關鍵詞:創新;創業;基地;建設
一、基本情況
(一)建設計劃
通過3年-5年左右的不斷探索和連續建設,力爭建成機制完善、成果豐富、示范輻射效應明顯的西山一流創業孵化基地;借助國家級孵化基地形成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下,使得通過提前接受“社會教育”,縮短從學生到員工、學生到創業者的時間差;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社會發展提供技術動力支持。
(二)組建方式與培育過程
1、組建方式
在學校層面,我院由就業辦公室,負責對外聯絡與內部溝通,統領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院系層面,成立創新創業工作辦公室,與院系的教學工作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同級。在學生層面,由團委整合各學生社團成立創新創業實踐協會。在教師層面,由人事處和教務處教育師資發展中心承擔本校“雙能型”教師培養和兼職教師、特聘企業骨干等社會師資的招聘、管理和績效評估。在教學層面,就業辦公室負責創業基礎,創業模擬,創業實訓,創業孵化。
2、培育過程
2-1、創新創業通識教育
(1)培育環節
基礎訓練:學習類型探索、創業規劃、大學規劃、素質拓展、時間管理等。
個人發展規劃:自我性格探索、自我能力探索、生涯目標、SWOT分析、創業計劃書等。
(2)培育的方法與技術路線
采用在線學習;視頻教學;互動教學;體驗和參與式教學
2-2、創業模擬訓練
(1)培育環節
創業訓練:環境探索、能力培養、創業資源整合、素質提升、模擬創業實踐、企業管理等。
(2)培育的方法與技術路線
采用仿真模擬實驗教學、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情景構建。
2-3、創業實訓
(1)培育環節
訓練操作點:社會與自我認知、職業規劃、創業準備、階段點評與規劃調整、創業團隊組建、創業機會、創業計劃、創業資源整合、創業孵化、公司管理規劃、經營策略與任務選擇、公司宣傳等。
(2)培育的方法與技術路線
培育技術路線:行為指導、操作跟蹤、結果分享、成績分析、個人總結、教師點評
2-4、創業孵化
(1)培育環節
關鍵節點:工商、稅務、專利、職介、會展、商務、財務、行政等綜合管理、場地、網絡,線上線下綜合服務;創業的網絡環境與實體辦公環境相結合。項目資金募集。
(2)培育的方法與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項目評估;創業管理、行政服務、創業指導、集合推廣
(三)運行體制機制建設的整體思路與主要創新點
1、運行體制機制建設的整體思路
1-1、創新創業基地的投入機制
1-2、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機制
2、創新創業教育的激勵和考核機制
2-1、激勵機制
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制度基礎。高校應把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到辦學宗旨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全力幫助學生發展“創新創業式的思維方式、進取心、靈活性、創造力、冒險的愿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視市場變化為商機的能力”,并向人的全面發展目標邁進。
2-2、考核機制
(1)培訓與競賽考核機制。
(2)孵化考核機制。
3、創新創業制度保障機制
3-1、完全學分制的教學管理機制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的個體差異越來越大,社會對人才規格的需求也愈加多樣化。這就要求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尊重人的個性,努力開展基于個性差異的教育,完全學分制是適應這一要求的現代教學管理機制。
3-2、 課程自修和免修/學分置換的個性化培養機制
為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開展各類自主學習、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應建立課程的自修和免修/學分置換機制。
3-3、 多視角評估的教學考評機制
考核時注重過程培養,重視能力提高。針對不同課程、不同實踐環節的要求,采取閉卷、開卷、半開卷;口試、筆試;階段測試、專題討論、論文、小組研究項目、撰寫報告、答辯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4、主要創新點
4-1、真實孵化與網絡孵化相結合
4-2、課堂授課與模擬仿真訓練相結合
4-3、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服務相結合
4-4、理論知識學習與企業真實社會需求相結合
二、前期實施
(一)、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應具備鮮明的導向性
1、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應高科技趨勢性。
社會、行業科技進步、搞新技術不斷涌現,產業快速科技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應適應各專業領域領先技術的應用,甚至具有超前新一代的技術儲備能力。
2、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設施柔性化運行
2-1開放性
2-2交叉融合性
2-3應用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補性
3、推動職業素質與能力教育
根據社會人才需求的標準,將職業技能和素質規范落實到實踐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計劃中制定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的培訓與職業技能素質訓練,初步形成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4、合理利用各院專業教育資源,變革教育培養模式
創新創業基地要因地制宜,引入各院、校外企業教育資源彌補學校實踐教學的不足。建立穩定的校內實踐、創新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聘請企業技術管理人才參與教學實踐;聘請校外實踐專家成立專業顧問委員會,參與學校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的制定工作,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反饋、調整、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培訓。
(二)、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1、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成長的引導激勵機制
在制度上吸引學有專長的企事業單位技術骨干加入學校的教師隊伍,通過技術水平考核以及攜帶項目的社會效益價值,對接教師的資格認定和職稱聘任,并根據教學實踐特點單獨設置教學出勤考核標準;對從事創新創業教學的專任教師的職稱晉升給以政策傾斜;對于堅持到企業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參與項目研發和實習培訓的教師設置單獨的業績考核標準;對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潛心于應用開發的教師依據其創新成果折算科研業績,并作為職稱晉升的依據。
2、在教學部門中確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型師資比例的結構機制
合理的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結構,對于提高應用型高等院校的特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除了建立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技術骨干的引進制度外,還需完善高校博士碩士人才的引進標準,把其參與專業相關的橫向課題作為人才引進的重要參考標準;同時鼓勵中青年老師進入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和創新培訓轉變為雙師型教師。
3、建立能發揮教師潛力和作用的“產學研”創業機制
要引導青年教師在重視理論進修的同時,重視實際應用的研究,重視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要重視發揮教師的潛質和潛力,鼓勵他們在專業對口的條件下進入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創業。
三、預期的主要成效
實現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普遍提高。
作者簡介:李西江,1989年7月,男,云南昆明,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助教,就業創業指導。
本論文均為《創業基礎》種子師資培訓資料文獻、各類專家指導幫助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