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摘要: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改革一直是工作在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話題。本文從語文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出發,結合當前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現狀,重點闡述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路及由此而提出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語文教學;現狀分析;改革措施
要培育未來職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員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員。技工學校一定要在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大力發展素質教育,而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課正是實施這一舉措的基礎環節,是整個課程體系基礎中的基礎。我想就所收集到的有關信息及自己的教學經驗做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做簡要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
首先,應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智能型人才,為此,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即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
當今社會“知識爆炸”,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人們通過傳統學校教育獲得的知識技術,已不能受用一輩子,這就要求建立起一種新型的教育制度——“終身學習”制度。所以,我們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獲取獲得知識的方法。
其次,樹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教人文教做人比教其他語文知識更重要,應首先將教書育人結合起來。結合教學內容和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貼心教育,逐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同時,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應放慢教學進度,必要時補缺補差,補上他們在中學階段落下的課。
(二)改變教學方法
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我們還應改變教學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張揚個性,注重實踐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切入點,以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中心。首先,應讓教師充當起“導演”。我們應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在教學中采用討論式,啟發式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在講授《便條條據》一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先來學習,然后再把注意事項強調給他們,接下來再讓他們進行習題練習,對學生進行啟發,請他們結合具體寫法和寫作要求尋找習題中的錯誤。結果學生將題中的錯誤都找了出來并且一一加以糾正。
其次,教法要靈活,引導學生創新。例如,在講授《拿來主義》一課時,不僅要向學生講授議論文的寫法和結構,同時,還要結合相關資料給學生分析當時的中國歷史。從如何面對中外文化遺產到如何取長補短發展自己。啟發學生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真諦。不僅如此,在課堂上,我們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商業行為中一些富有新意的甚至優美的廣告詞,也會使學生大開眼界,躍躍欲試。如“古有千里馬,今有豐田車”,“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等等。從語法到廣告詞與商品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為學校、班級設計形象口號,居然收到許多富有特色的口號,如“一流學校,培養一流學生”,“十步之間,必有芳草;名牌學府,必出英才”等等。
第三,要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一個真正活躍的課堂,不僅僅是老師多說,學生更應發揮自己的“口才”,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授課老師應盡量圍繞授課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盡可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同時,不妨從啟發學生的感受思維入手,以《項鏈》為例做如下嘗試:讓學生采用分角色朗讀是最基本的方式,準備充分的還可以讓一些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就一些主要細節進行表演。朗讀或表演結束后,給出時間讓學生展開分組討論,根據學生代表發言,老師組織大家結合課文一起進行討論,再進行簡單小結。
2、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其個性的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靈感,淋漓盡致地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這種情境反映在課堂上就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往往會表現出一種獨立意識,敢于質問,敢于否定。教師如果沒有博大的胸懷和對學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面對學生的突出表現橫加指責或否定,就會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耐心講解,加以鼓勵,充分肯定學生對問題的創見性。再如《項鏈》一文,應打破傳統教學中對主人公性格作“一刀切”的分析,相反,應讓學生各抒己見,對瑪蒂爾德作一分為二的分析。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課文的能力,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的方法。
3、進行語文專業訓練
由于許多技校生初中語文的基礎不好,致使語文學習興趣缺失,聽說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現是:(1)在公開場合不能也不敢大膽、有序、有理地表達清楚自己的看法;(2)不能準確領會說話人的主要意思;(3)方言濃重,普通話水平較低。面對以上情況,我們必須對學生加強以專業知識為內容的聽說能力的訓練;全面推廣普通話,用普通話交流;設立早讀課,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課堂上設置少量的口語訓練,或設置口語訓練專講,讓學生當眾說話,培養他們說的能力,使其建立起自信。
不僅如此,還要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首先是寫字。東漢揚雄說過“文如其人”,一手好字就是一個人的名片。我們可以相應地開設寫字、書法等課程,為他們在工作中能夠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其次是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應確立適合技校特色的寫作能力培養方法,以應用為基礎,加大對常用應用文體的訓練,以強化學生的從業技能。此外,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讀一本好書就像和智者進行一次談心,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學生在緊張的專業技能之余,能夠自由、輕松地閱讀課外書,放飛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使自己的素養在課外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實現。
4、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信息的數字化、教材編制的軟件化等新型手段已使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搭上了時代發展的高速列車。教學上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現代化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包括使用幻燈機,再現文章描繪的實情實景;運用計算機、電影等方式,讓學生在新鮮感的同時增強學習興趣,從而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獲得知識。
5、注重實踐,廣泛開展語文興趣活動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廣泛地開展語文興趣活動,則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有效途徑,它可以在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例如,結合社會現實生活,拋出一些論題舉行辯論大賽,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思維水平在爭辯中得到提高。另外,還可以開設文學欣賞等課程,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分析中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祖國的文化歷史,從而提高認識、評判能力。同時,也可創辦學生文學社團,給學生提供發表習作的園地,為發揮學生創新能力提供繽紛的舞臺。
總之,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大工程,要想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思路、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以上所述僅為自己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設想和所作的初步嘗試,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有待于改進的地方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