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摘要:近幾十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逐步上升。遼寧作為中國的老工業生產基地,伴隨著其發展策略的實施,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文章將以遼寧中小企業的經濟貢獻為切入點,對其發展缺陷進行闡述分析,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旨在為遼寧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一定參考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遼寧經濟;貢獻分析;發展策略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崛起,其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增強,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加大政策優惠、優化經濟結構,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刻不容緩的任務之一。在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的基礎上,集中發揮中小企業的經濟優勢,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中小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貢獻
為全面貫徹落實“十一五”會議精神,遼寧省委、省政府以“五點一線”為發展戰略,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出了以遼寧省沿海區域經濟帶動發展的方針,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平臺。2008年,沈陽經濟區被規劃提出,制定了以沈陽的經濟發展帶動中小城市的發展戰略。隨后,“突破遼西北”成為了遼寧經濟發展規劃的重點。2009年下半年,國務院批準頒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至此,遼寧沿海被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成為遼寧省區域發展的又一個飛躍。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規劃和戰略,為中小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而這些規劃的實施過程中,中小企業的貢獻不容忽視。
(一)激發市場活力,提高運營效率
從經濟學角度,完全競爭市場環境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極大優勢。所謂完全競爭市場是指競爭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一種市場結構。在這種市場類型中,買賣人數眾多,買者和賣者是價格的接受者,資源可自由流動,信息具有完全性。也就是說,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就是市場要有眾多的企業來支撐,完全競爭市場可以促進生產者以最低的成本生產,促進高效運營,從而提高效率。而中小企業恰恰具有資本結構多元化、勞動密集度大、技術結構簡單等特點,可以靈活應對各種市場考驗,有效激發國有以及集體企業的競爭意識,增加經濟市場的活力。數據統計顯示,我國中小企業以及非國有單位數量在全國企業中所占的比重大約為99.8%;全國有65%以上的稅收來源于中小企業,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60%以上。就遼寧省而言,中小企業提供了全省70%的就業機會,其經濟增長占比為60%左右,在激發遼寧區域經濟活力、促進高效運營、提高市場效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改善就業環境,緩解就業壓力
近年來,就業市場不容樂觀,大學生就業難,農村剩余勞動力日益增多,大企業受金融環境影響而造成失業人數居多,給就業市場造成巨大的壓力。
針對中國目前的形式,發展中小企業,加大勞動密集度,增加就業機會,是刻不容緩的事實。而中小企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生產成本、人員成本明顯低于大企業,資金回籠快,處理經濟壓力靈活,解決了經濟市場就業壓力,為區域經濟就業提供了平臺。據資料統計,投資額相同,投入中小企業而創造的就業機會要比投入大企業增加3倍以上;產值相同,中小企業所需的勞動力大約是大型國有企業的2倍。在遼寧省,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占全省就業人數的60%,已經達到1049萬人。中小企業在解決經濟就業市場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中小企業大多數來源于農村,農村發展空間大、勞動力豐富,中小企業在農村,顯然是轉移剩余勞動力的去向之一,農業作為相對利益較低的產業,正在逐漸衰落,個別村落也在漸漸蕭條,自古以來,都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農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發展基礎,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會給農村帶來新鮮血液,促進農業發展,為農村帶來先進技術,打破農民靠天吃飯的生活模式。
遼寧是中國糧食主產區,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大連市為例,其在水產品、油脂、水果、蔬菜、肉蛋等方面已建立一整套加工集群,獐子島漁業、善島公司、華農豆業、連王油脂、海升果業、源通果汁、天寶、凱富隆、礎明、韓偉和大成為代表中小企業已初具規模,這五大集群的市場已在大連農產品加工業中占有95%以上的份額。可見,中小企業在農村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二、 中小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缺陷
中小企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雖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大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明顯還存在一定缺陷。
(一)資金不足、融資難
資金不足、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阻力,企業信用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度普遍不高。在遼寧省,這些問題仍然存在。政府部門雖然采取了必要措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但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來源單一、融資渠道窄、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總量有限,民間借貸風險加劇等等,這些因素都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市場競爭激烈,平等性缺失
由于限制性競爭政策的影響,中小企業很難和國有企業站在同一平臺,在很多城市出臺的競爭條件中,沒有統一的標準,競爭條件嚴格,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對其發展極為不利。
(三)技術創新能力弱,發展不平衡
很多中小企業因為用工條件低,管理經驗相對不足,并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在規范性和制約性方面相對不足。而部分企業生產缺乏遠見,品種單一,技術落后,缺乏創新能力,管理者過于注重個人享受,種種原因都制約了企業發展。
三、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策略
(一)以區域經濟為支撐,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遼寧區域經濟發展以集聚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為基礎,實施“五點一線”的新戰略。而中小企業要根據遼寧經濟發展的新戰略,發揮中小企業的局部市場優勢,依托遼寧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環境,形成產業和技術的規模,推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政府扶持,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政府應放寬貸款政策、簡化程序、更新觀念,提供更大的優惠措施,讓中小企業得到更好的法律援助,更公平的發展空間。在平等的市場環境中,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使中小企業更健康、更有力的協調發展。
(三)健全多元化融資機制,創造良好發展空間
相關政府部門應出臺一系列優化政策,促進商業銀行降低信貸標準,下放貸款額度;強化企業家的管理意識,提高企業信用等級;針對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建立貸款服務,合理控制貸款利率;從稅收角度開放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樹立標桿企業,發揮榜樣帶動力量
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不僅需要幫扶,更需要激發內心的動力,自己發家致富。小的中小企業也一樣,各行業樹立企業標桿,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其他企業,建立大小企業之間的聯系,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中小企業特點,創新產品,提高管理意識,利用自身優點,滿足大企業需要,同時也借鑒大企業管理方法和理念,取長補短,拓展企業產業鏈,以榜樣的力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扶持力度,合理規劃區域發展戰略,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機制,樹立中小企業標桿,促進中小企業與經濟協調發展,為遼寧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助推力。
參考文獻:
[1]呂勇斌,蔡根女.論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J].商業時代,2014.
[2]劉定平.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小企業發達程度的關系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3(05).
[3]漆世雄.浙江中小企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J].華東經濟管理,2015(05).
(作者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