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校建設融合了企業文化的班級特色文化來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讓學生不僅學會職業技術技能,更培養一定的職業理念、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筆者闡述了企業文化融入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介紹了企業文化與實訓室文化建設、教室文化建設、宿舍文化建設相融合的探索與思考,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對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企業文化,實訓室文化建設,教室文化建設,宿舍文化建設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逐步建立有別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選拔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這就明確了中職學校的任務是為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因此,中職學校可以嘗試建設融合了企業文化的班級特色文化來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讓學生不僅學會職業技術技能,更培養一定的職業理念、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
一、企業文化融入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生產、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對企業最有利的企業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方法、群體意識以及能夠與以上相適應的特殊的思維方式和相應的行為規范的綜合,企業文化體現的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相應的行為規范,是涉及到企業各個領域的、企業所有員工精神面貌等各個方面的體現,是整個企業的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職學校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是學生從學員向“職業人”過渡的平臺,擔負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職責。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對于在其中進行學習的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若能將企業文化與班級文化有機結合,融進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生活,讓學生在企業文化造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在進入企業之前就了解一定的企業文化,獲得一定的職業方面的知識,為將來到企業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企業文化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相融合的實現方法探索
企業文化要想與班級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就應該從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如實訓室、教室、宿舍等)著手,將企業文化滲入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時時刻刻都受到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雙重熏陶。
(一)企業文化與實訓室文化建設相融合
中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注重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培養,而校內實訓基地是中職教育中對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必備條件。近幾年,在省、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下,我校不斷加大投入,增加實訓設施設備,以創建國家示范學校為契機,建設高標準實訓基地,按功能設置有數控加工技術、現代模具制造技術、機械加工技術、汽車維修技術、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制冷技術、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財經商貿、海洋漁業等9大專業實訓中心。學校始終堅持將企業文化與實訓室文化建設相融合,在區域劃分、設備設施的擺放、工位的安排等方面既考慮到教學的需要,也考慮企業的需要,致力于營造真實生產環境,打造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訓室;將企業中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的“6S管理”應用于實訓室管理,貫穿于實訓教學的全過程;要求學生穿工作服進實訓室,以“學生、職業人”雙重身份開展實訓,貫徹“實訓如上班”的理念,零距離感受企業管理模式;根據實訓設施設備功能不同,張貼與之相適應的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貫徹安全生產理念;在不同的專業區域布置專業文化宣傳欄,宣傳本專業的文化、知名企業的狀況、本專業優秀畢業生、本專業需要的素質等,激勵學生用心學專業,同時營造實訓學生如同進入一個規范企業工作的氣氛,逐步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職業素養。
(二)企業文化與教室文化建設相融合
中職學生仍屬于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仍按中學的管理,每個班級都有固定的教室,除了實訓、實驗等課程外,所有理論課及自習課都在本班教室上,所以教室文化建設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職學校的班級是按專業來劃分的,所以企業文化與教室文化有機融合應體現在“專業”二字上,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讓教室成為中職育人的最佳場所,真正體現出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
學校鼓勵各班級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室文化,出臺了專項活動方案,由學生科、教務科、團委、總務科等相關科室指導督促各班級開展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每個班級均開動腦筋,針對班級的專業特色和自身追求的職業目標,醞釀出言簡意賅的有專業特色的班訓、班級格言等,制作班級文化宣傳門牌;教室內部的環境布置,包括桌椅的擺放、班級精神宣傳標語、墻面宣傳畫、墻報等都要融入專業特色;還設置了圖書角、衛生角等,讓教室看起來即有家的溫馨,又有學的寧靜,整潔而美觀。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提高班級凝聚力,培養熱愛本專業的熱情。由學生自己策劃、自己組織、自己布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親歷親為,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對本專業的情感。
活動中各班級踴躍參與,班主任、學生都全身心投入,做出了成效。學校組織專門人員從教室布置、組織管理、衛生管理、走廊文化、師生精神面貌、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出一等獎8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28名。
(三)企業文化與宿舍文化建設相融合
宿舍是組成班級的最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休息的重要場所,宿舍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風建設的成功與否。宿舍不僅是一間屋子,更是第二課堂,和諧向上的宿舍文化是班級文化在宿舍的延伸,在意識觀念、行為模式、審美情趣、價值理念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才。
宿舍與教室、實訓室不同,沒有老師的時時監督,更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學校將企業的班組管理模式引入學生宿舍管理中,采取舍長負責制,由舍長負責本宿舍成員的晚息考勤、晚息紀律、離校登記,安排宿舍衛生輪值等,每個同學負責自己的床鋪整理、衣物擺放等內務。學生自律隊檢查宿舍晚息紀律,生活部檢查宿舍衛生,每天評比打分,及時公布并與文明班級評比掛鉤,每學期開展文明宿舍評比。良好的宿舍環境是宿舍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宿舍內的區域(如休息區、學習區、儲物區、洗漱區、晾曬區)布局應合理,配備的硬件設施應實用且人性化;良好精神文化的創建是宿舍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文明宿舍公約、宣傳標語、墻面布置等都要彰顯宿舍特色文化;制定科學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將宿舍文化建設與學生自我管理納入良性的循環之中。
三、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學校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相融合,彰顯了職業教育的專業特色,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理念、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并改進。
一是企業文化進校園還停留在表象,應探索將企業的管理理念引入班級乃至學校的管理中,如班級管理公司化,實訓室管理車間化,宿舍管理班組化等;二是教室文化建設的延續性有待加強,評比時各教室真的做到了整潔有序、窗明桌凈,綠色植物生機盎然。假期過后,植物已失去了生機,教室的“熱鬧”不再,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初始……應探索將企業的標準化管理引入班級文化建設管理中,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催生班主任及學生自覺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動力,確保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活動的有效長期開展;三是宿舍文化建設意識有待提高,宿舍的衛生狀況有待改善,學習區、儲物區的硬件設施有待完善,宿舍文化規章制度有待健全,還應多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使同學們在活動中互動,增進了解,形成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圍;四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信息化有待加強,可開辟班級博客,分為多個板塊,各板塊由專人負責,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與學生學習、生活等密切相關的信息,使之成為學生能力展示的平臺,成為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紐帶。
四、結束語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只有將企業文化與班級文化有機的結合,才能讓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更加接近企業環境,有助中職生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提高中職生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使中職生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宋麗燕.淺談中職學校特色班級文化的創建.《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2
[2]沈津津.淺談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青年與社會》2014.08
[3]沈津津.淺談具有職業特色的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國新通信》2017.10
作者簡介:朱慧霞(1965-),女,湖北京山人,機械高級講師,1988年畢業于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2013年獲湖北工業大學工程碩士學位,現任教于廣東省湛江機電學校,主要從事數控加工,CAD/CAM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