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亮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能借助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渴求的同時,還可以節約教師對教學活動投入的時問和精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新時期教學改革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小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在教學手段的創新、課程設計的優化、教學理念的更新等方面采取一定的切實有效的措施。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機會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或者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的教學情景,在這樣的情景當中,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設,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1]。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學。例如,在教學游戲公平后,有一個實踐活動是:“我用瓶蓋設計了一個游戲:擲出瓶蓋后,著地時蓋面朝上,甲勝;著地時蓋面朝下,乙勝。這個游戲對甲、乙雙方公平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覺,說這個游戲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屬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沒反駁他們,只是說,那你們還是試一試再下結論吧。因為他們經歷了猜測,驗證的實踐過程,對這一知識,他們記憶深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二、提高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趣味教學是目前教育界越來越重視的教育方法。趣味教學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中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比如學習幾何的時候,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制作教學模型,舉辦模型制作比賽;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讓每個同學代表一個數字,老師喊到哪兩位同學的名字,他們就迅速說出乘積是多少,說錯了就表演節目[2]。這樣課堂氣氛就會變得非常活躍,學生們的倦怠情緒、厭學情緒一掃而光,課堂有效性的提高自然不言而喻。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課堂上氣氛活躍了,學生們愿意學了,教師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和贊揚,讓學生的自信心不斷提高,那么,這樣的數學課堂有效性當然會變得更高。
三、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意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創新動力的重要基礎。小學生只有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才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獲得更多的有效知識。小學數學課堂的內容需要多姿多彩才能令學生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將那些枯燥的教學內容設計成有趣的、誘人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3]。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對學生說:“我們班今天來了一位主持人,大家都認識他是誰,喜歡他主持的節目嗎?”然后,教師再拿出李詠的照片,學生就會認出并說出他主持的節目“非常6+1”。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傳統地“復習導入”創設成“知識闖關”的類型。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樂于探索和研究。利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點滴事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的學習。因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四、結合教學實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會學,還要教會他們會運用。學生的思維只有發散出去,他們才會學會創新。一般來說,思維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是一種深刻的體驗,是推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動力。要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主動的尋求和發現問題,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自己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的思維被激發出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學生就能通過自主探索來學習數學思維,促進他們知識與技能的整體發展[4]。例如,在學習“比例尺”這一內容時,學生已經了解了比這一知識,同時對地圖、平面圖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他們能夠很容易地在紙上畫出同樣大小的三角板,然后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他們可以得出“圖上的邊:實際的邊長=1:1;。教師在這個時候問學生:“你們能夠把一個籃球場按照其原來的大小畫在紙上嗎?”學生小聲議論著。有學生就會說:“籃球場太大,紙這么小,畫不下一個籃球場”的時候,這就說明了他們的思維矛盾已經產生了,這個時候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借助思考來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能夠主動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就引出了比例尺這一教學內容。
結束語:
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在和諧、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5):125-126.
[2]胡建華.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思維[J].黑河教育,2016(09):134-135.
[3]靳志亮.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8):156-157.
[4]付福彩.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7(07):145-146.